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有關「生成式 AI 如何加速企業創新轉型」的議題,瀏覽了不少的國外研究機構相關報告,以及生成式 AI 在製造業、零售業、娛樂業、醫藥業、金融業....等等各個產業的應用案例。
文章中我也提到了:生成式 AI 與以往鑑別式 AI 的最大差異不在於「分析力」而是在於「創造力」。要善用生成式 AI 的高度創造力來加速企業創新,才能發揮生成式 AI 最強大的火力。
然而,即使知道這些事實,企業主管們也不一定會馬上行動,立刻導入生成式 AI 到企業中。因為以往任何一項創新科技要全面擴散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中應用,都必須經過許多漫長的評估與驗證過程,才能發揮其作用。
只是,生成式 AI 帶來的變革實在太過強烈,速度實在太快,可能會令我們措手不及。
今天,就來聊聊影響企業評估導入生成式 AI 時,可以參考的「生成式 AI 成熟度模式」(GAIMM)。
想了解一件創新科技或創新制度是否適合導入於企業組織時,通常我們會使用「成熟度模式」(Maturity Model)來進行評估。
成熟度模式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初始狀態到最佳狀態,依據不同成熟度級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級別和階段都代表了組織在某個特定狀態中的能運能力和狀態。
成熟度模式的濫觴是源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在軟體工程學中提出的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 模型將組織導入軟體工程的成熟度依據不同的狀態分為五個級別。這個作法簡潔明瞭,後來很多新科技或管理制度也沿用這樣的概念而展開。
依循這樣的思路,我們就可以發展出一套「生成式 AI 成熟度模式 (Genertive AI Maturity Model):
一、啟蒙者級 (Novice Level):
在此階段,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生成式 AI 的潛在價值,但對於如何導入企業尚不理解,一切都還在初步探索階段。
二、探索者級 (Explorer Level)
在此階段,企業開始積極尋找和嘗試生成式 AI 的應用,並建立初步的團隊和資源配置。
三、建設者級 (Builder Level)
企業已有明確的生成式 AI 策略,並進行專業的團隊建設和流程標準化。
四、領航者級 (Navigator Level)
企業已將生成式 AI 全面落地,並能夠量化效果,持續優化策略。
五、創新者級 (Innovator Level)
企業已將生成式 AI 完全整合到核心業務中,並持續創新和領先市場。
依據「生成式 AI 成熟度模式」 (GAIMM) 的定義,您可以試著評估看看您所在的企業或組織,在生成式 AI 的導入階段是屬於哪一個級別?
如果只是“啟蒙者”或“探索者”,其實也不需要太過著急。因為根據 Accenture 調查 2000 家公司的研究報告發現,只有 12% 的公司的在人工智慧的成熟度足以實現卓越的成長和業務轉型。
Accenture 也將企業導入 AI 的基礎架構成熟度與創新能力高低劃分為兩個維度,依據高低展開為四個象限,其中屬於 “AI 創新者” 只有 13%, “AI 成就者“ 只有 12%,”AI建構者” 也是 12%,絕大多是都還是屬於 “AI實驗者“ 63%。
換言之,即使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 2000 家公司,絕大多數目前也都還在探索 AI 的應用可能性,而生成式 AI 更是其中急速發展的議題,我相信數字會更加極端。
不過,以我們近期訪問國內幾家大型企業 CXO 的研究發現,許多產業的創新應用,雖然還沒大規模落地展開,但已經都在積極研究與佈局,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許多生成式 AI 在各個產業遍地開花的創新應用。
原文刊載於:CIO 經理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