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層層的紛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日的生活節奏變快了,除了要大量閱讀、學習,也需要處在一個不斷轉換情境的過程。


這樣的快節奏自己還在適應中,但也有些新的發現跟體會。


例如週五才有時間去祭拜一位重要的師父,從當時突如其來的悲慟,一直到離去後內在的落寞。


回到家沒多久,還未能整理那份失落,緊接又要啟動學習模式(因有報告期限的的繳交壓力)。


翻開書籍沒多久,就進入思考模式,很快地似乎內在的感受與失落,就逐漸被遺忘。


一直到傍晚工作暫告一段落,用一點時間回顧整個歷程,也有段短短的靜心,還是能感到那份惆悵。於是才有機會對自己做些陪伴與照顧。


當真正的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到那些感受,才能明白經驗了什麼?觸碰到什麼?最後才能知道自己接納了什麼與能放下什麼?


有很多跟自己內在失聯,都不會是一下子就發生的,有這樣的體驗,才想可能是一連串慢慢不自覺的過程。


內在有一個感受,因為外在事物的變動被忽略了,再接著一件件隨之而來的的事物層層疊疊,就以為沒事了。


一段時間後,回應外在的疲於奔命成了習慣,也就習慣了用更多的外在效率要解決或填充內在的感受,而終究與心越離越遠,而未發覺呢。


我衷心祈願自己能面對紛擾時常憶起這份陪伴自己的能力,能憶起提醒自己能接觸內在,聆聽自己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395內容數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沒有那個... 當你停下手邊事情、回到自己時,卻感到難以呼吸、胸悶的心慌? 你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在追求什麼,或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世界上? 這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片刻, 似乎喚起你某個畫面片段,或某個不確定的心慌? 那可能是某個你不願想起、看見的一件事、某個人,或某個聲音、訊息,這反覆出現的過程
Thumbnail
有沒有那個... 當你停下手邊事情、回到自己時,卻感到難以呼吸、胸悶的心慌? 你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在追求什麼,或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世界上? 這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片刻, 似乎喚起你某個畫面片段,或某個不確定的心慌? 那可能是某個你不願想起、看見的一件事、某個人,或某個聲音、訊息,這反覆出現的過程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但在社群中也會想了解與分享與自己不一樣的紀錄與事情。 遷了住所快2年,需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上班、下班、通車,時間被分得更碎了,人總是在時間被分割後,更想做些什麼,雖然每天都有睡不飽的狀態,當人長時間的處在碎片狀態,很容易產生憂慮和矛盾的心理,希望找到更熱誠的事物去探索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但在社群中也會想了解與分享與自己不一樣的紀錄與事情。 遷了住所快2年,需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上班、下班、通車,時間被分得更碎了,人總是在時間被分割後,更想做些什麼,雖然每天都有睡不飽的狀態,當人長時間的處在碎片狀態,很容易產生憂慮和矛盾的心理,希望找到更熱誠的事物去探索了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最近常因爲課業而吃飯時間不正常,開學今近一個月,體重也減少約四公斤。 到香港上課期間,在候機時,在課堂休息間,也在努力輸入資訊。 甚至閱讀之餘,還透過線上課程的音頻繼續輸入,就是希望自己能進入狀況。 也謝謝太太的體諒跟包容只是陪著我,幫我打理一切,也幫我留下了看似認真的身影。
Thumbnail
最近常因爲課業而吃飯時間不正常,開學今近一個月,體重也減少約四公斤。 到香港上課期間,在候機時,在課堂休息間,也在努力輸入資訊。 甚至閱讀之餘,還透過線上課程的音頻繼續輸入,就是希望自己能進入狀況。 也謝謝太太的體諒跟包容只是陪著我,幫我打理一切,也幫我留下了看似認真的身影。
Thumbnail
近日的生活節奏變快了,除了要大量閱讀、學習,也需要處在一個不斷轉換情境的過程。 這樣的快節奏自己還在適應中,但也有些新的發現跟體會。 例如週五才有時間去祭拜一位重要的師父,從當時突如其來的悲慟,一直到離去後內在的落寞。 回到家沒多久,還未能整理那份失落,緊接又要啟動學習模式(因有報
Thumbnail
近日的生活節奏變快了,除了要大量閱讀、學習,也需要處在一個不斷轉換情境的過程。 這樣的快節奏自己還在適應中,但也有些新的發現跟體會。 例如週五才有時間去祭拜一位重要的師父,從當時突如其來的悲慟,一直到離去後內在的落寞。 回到家沒多久,還未能整理那份失落,緊接又要啟動學習模式(因有報
Thumbnail
原來是瓶頸 這幾天陷入一種焦躁的煩悶 無法迴避的一直思考到底在煩悶什麼 才發現-原來自己可能進入寫作瓶頸期 在5月中興緻勃勃地找尋自己的歸屬,也發現自己眾多不可思議的有趣行為 並記錄下來,也可以稱為靈感迸發期 突然有好多事想說、想講,即使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就啪的拼命理解-然後產出 值得慶幸的是-我仍舊
Thumbnail
原來是瓶頸 這幾天陷入一種焦躁的煩悶 無法迴避的一直思考到底在煩悶什麼 才發現-原來自己可能進入寫作瓶頸期 在5月中興緻勃勃地找尋自己的歸屬,也發現自己眾多不可思議的有趣行為 並記錄下來,也可以稱為靈感迸發期 突然有好多事想說、想講,即使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就啪的拼命理解-然後產出 值得慶幸的是-我仍舊
Thumbnail
這一兩年來因為疫情,許多的課程都變成線上學習,而我在這兩年多來的宗教心理上面的提升,他也從單純的一貫道到接觸很多其他的法門宗教,等於我去外面繞了一圈回來,這中間有真道門有聖宗有鸞壇等等。 發現好像是一有空檔我就想要用很多東西把它填補起來,所以搞得蠻充實也很累,也很想像前輩們學長姐們那樣的
Thumbnail
這一兩年來因為疫情,許多的課程都變成線上學習,而我在這兩年多來的宗教心理上面的提升,他也從單純的一貫道到接觸很多其他的法門宗教,等於我去外面繞了一圈回來,這中間有真道門有聖宗有鸞壇等等。 發現好像是一有空檔我就想要用很多東西把它填補起來,所以搞得蠻充實也很累,也很想像前輩們學長姐們那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