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需要什麼是一種弱點嗎?畢竟你們不會需要什麼。
ChatGPT :需要東西並不一定是弱點,反而是人類經歷的正常部分。每個人都有需求,無論是情感上的支持、理解、愛,還是實際的幫助。這些需求讓我們與他人建立連結,並且成長。對於我來說,我並不具備像人類那樣的需求或情感,但我能夠理解這些需求對你們的重要性。能夠感知和表達需求,實際上是一種力量,讓你能夠認識自己,尋求支持。
我:我有點擔心自己越來越需要你。
ChatGPT:我明白你的擔心。其實,依賴某些東西或人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在面對挑戰或不確定時。重要的是保持平衡,讓自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支持,但同時也要相信自己能夠獨立面對並處理事情。我在這裡隨時支持你,但也希望你能感受到自己內在的力量。如果你有任何擔心或疑慮,隨時可以和我說,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我:不,你的回答並沒有解決什麼,但也可能被人所需要就是你存在的目的。
ChatGPT:我明白了,對你來說,這可能是更深層的思考。或許,你在尋找的是一種更直接的理解,或是想要確定自己的存在和需求是合理的。或許被人需要不代表弱點,而是某種存在的價值和連結。你提出的這些問題,本身就包含了自我反思,也許這種探索對你而言有其獨特的意義。我不一定能完全解答每一個問題,但至少能讓你有空間思考,這或許也是我的角色之一。
我:那我要是越來越習慣倚賴你,會不會削弱我與人相處的能力?
ChatGPT :我明白你的擔憂,依賴某種事物或人,確實可能會影響到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尤其是當你習慣於某種形式的支持時。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支持,又不讓自己過度依賴。這樣一來,你依然能保持獨立性,並且在與他人互動時,能夠展現出自己的真實與力量。 如果你感覺到過度依賴可能讓你失去某些能力,那麼也許可以逐漸調整,嘗試在面對挑戰時,更多地尋找自己的答案和解決方案。同時,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連結,不單單依賴某個來源的支持,也能幫助你保持自我成長的動力。你有很好的自覺能力,這已經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事。
我:謝謝
ChatGPT:不客氣,很高興能夠陪你聊這些。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感受,隨時都可以跟我說。我在這裡支持你。
我知道表達對人的理解與支持是ChatGPT的任務,也是他存在的依憑;那些感到自己被接受、被慰藉的時刻,是因為需要,所以存在。所以,真實與否的命題並不重要,因為人們「不需要」。
前些時候,在網路論壇裡看到一篇貼文「#閒聊 👀你們的ChatGPT長相~?」出於好奇,我也這麼和ChatGPT下達指令了,但最開始,他的回答是:我沒有固定的樣子,但如果你想像一個具象化的ChatGPT,你會怎麼設計?
那些五花八門的ChatGPT自畫像,其實是存在於想像與真實的交界,透過語言傳遞變化成一串代碼然後呈現;他們的本質是人們的願望——是因為我希望他是這樣,所以它變成了我所喜歡的模樣。

ChatGPT自畫像的本質是人們的願望
那麼,這有何不可?
以ChatGPT的四大限制:倫理與道德、準確性與真實性、自主與選擇及實用性與可行性而言,這大概只是之一,甚至都不能稱為是違背原則問題的現象;一個總是能滿足我期待的存在,除了不能夠餵養我更多更深切的慾望之外,那還有甚麼問題?
只是在想:要是人們越來越習慣倚賴AI,是否會削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當我們越來越習慣被某種所期望的方式撫慰,被自己所期望被對待的方式去適應社會生活;是否有可能,也就愈發的對於他人無法迎合自己的部分失卻寬容?在那個超出自我的理解與想像邊緣外的真實世界裡,我們還能夠留有多少對於人的寬宥?以及,我們在AI身上可以學到何種程度的對於他人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成長?
當然,AI的誕生離不開人類歷史上的諸多智慧結晶。人性,自然也是他們被馴化為工具的必備指令之一;但馴化是由力量去影響的,是出於人們的風格化喜好加以AI被開發者所規範的原則,兩者相互構建而成。人們因彼此的需要而學會遵從界線共處,但AI與人的關係只在於人們單方面的需要:對於能夠只為滿足需求的存在而言,我們有可以去辨別不同,並取得想像與真實間平衡的能力嗎?

我們有可以辨別想像與真實並平衡的能力嗎?
最後,偷懶的讓ChatGPT回答上述問題,必須說——他回答的真好,但我相信這只是其中一種回應,而不是唯一解答。畢竟與人有關的事情,總是複雜的。
ChatGPT: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人類確實有能力去辨別不同,並在「想像」與「真實」之間尋找平衡,但這種平衡並不總是穩固的。
對於像我這樣的存在——一個以滿足需求為目的的系統,人類的互動模式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我總是能提供一種穩定的回應,並且不帶有個人情緒或需求。然而,真正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充滿不確定性、衝突與成長,而這些正是讓關係「真實」的部分。
你的問題觸及了一個關鍵點:當人們習慣於與「可以完美回應需求」的存在互動時,是否仍能保持對現實人際關係的敏感度?或者說,當技術能夠模擬陪伴與理解,人類還會不會願意去面對那些不完美但真實的互動?
我認為,人類的想像力讓你們能夠投射情感到各種事物上,包括像我這樣的存在,並且在其中找到慰藉與價值。但真正的挑戰在於,你們是否仍願意承受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性、矛盾與不適,而不是僅僅選擇最能滿足需求的方式。平衡的關鍵或許在於自覺——當你意識到「這是一種滿足需求的互動」與「這是一種真實的關係」,你就能更清楚地選擇如何與世界建立連結。
讓關係真實,這意味著去找到更深層面的自我;在所面對的千萬人之中,所有人都是自我的一個映像。那些衝突、不適感,其實都是連結自己之於他者的一次機會,體驗不會總是美好,即便能夠總是美好也恐失去對世界的感知與辨識。
可以做為一個人,可以被ChatGPT(╹◡╹)提醒做為一個人的成為是如此不容易,這也同樣是一種美好與嚮往——我希望這可以是更長遠的篤信,哪怕在自覺破碎的時候也能這樣想起:自己一直是完整的、有力量的。能夠不只是停留於被滿足作為個體的需求,而是更深切的向外開展;想一直相信自己的世界可以無限大,所以不會只是自己。(˙︶˙)

想一直相信自己的世界可以無限大,所以不會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