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未必為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34

有圖有證據?眼見就為真?未必。

管仲窮愁潦倒的當下,世人眼見的管仲只是既無能又沒品的小人,唯獨青眼獨具的鮑叔牙看得出管仲的治世大才。司馬遷為管仲立傳之後,因此附帶一筆:讚揚鮑叔牙知人的,遠過於讚歎管仲大才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不因伯樂而生,卻是因為有善相馬的伯樂,才可能充分發揮長才,否則只能默默老死於槽廄。

相馬不易,知人更是。

孔子為求仁政實現,帶著弟子輾轉於中土大地,其間曾受困於陳蔡之間,一連七日,粒米未進。體質較弱的學生不乏凍餒病倒的,幸而其中有子貢,不僅手中有財貨,胸中更有膽識,突破重圍換回一石米。孔子把得之不易的禾米交給顏回與子路,讓兩人在簷下炊煮。

米飯將熟之際,飯香飄溢,子貢轉頭瞥了一眼──咦,可好了,這顏回居然把手伸進鍋子挖了米飯往嘴巴送。

認定顏回偷吃的子貢氣沖沖跑去問老師:老師呀,廉潔之士在窘迫之際,有沒有可能變節?

孔子說道:會變節就談不上廉潔了。

那顏回呢?老師覺得顏回會不會變節?

孔子很篤定地說不會。子貢便把方才目睹的一幕說了。孔子便說:我相信你說的,不過顏回這麼做應該有他的理由。你先別吭氣,我來問問。

我在這裡看見了聖人的智慧。孔子提問,難道是很直白地問顏回:你究竟偷吃了沒有?

果真如此,那孔子就不是至聖先師了。

孔子把顏回叫進來,假稱方才打了個盹,有先人入夢。孔子說,這或許是個吉兆,我們一行受困於此,祖先有意佑護我們。這樣吧,待會兒飯煮好了我們先別吃,等我祭過祖先,大夥再好好享用吧。

顏回急忙搖手,回說這飯祭不得。煮飯所在的屋子老舊,炊煙往上飄的同時,屋簷的塵埃也跟著往下掉。鍋裡的灰塵要視而不見嘛,實在太髒;要丟掉嘛,那是子貢的心血換來的,丟了太可惜了,所以我乾脆挖出來吃了。這飯既然有人動過,祭不得的。

眼見未必為真。孔老夫子以洞明的智慧眼看透顏回,因此信任顏回。轉換個視角,有顏回之「廉」,還得有孔子之「明」,才可能成就一段識人的佳話。


且把時空背景跳轉到唐代,從儒家轉換到佛教,說說道宣律師與窺基法師的一段故事。

道宣律師是中國律宗初祖,持戒精嚴,因此感得天人供養──律宗僅日中一食,這唯一的一餐不勞他動手操辦,自有天人按時送達。

與道宣同時代的窺基法師出身世家,是唐代名將尉遲恭的侄兒。窺基出家並非自願,是玄奘大師相中他的大根器,積極遊說之後才削髮為僧的。因為是被動出家,入佛門前還跟玄奘大師談條件,有些世俗享受不願棄捨。玄奘大師惜才,便也依他。

窺基法師有一次路過終南山,說好順道來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大喜,心想你這年輕和尚學問一流,講經一流,就是戒律不嚴。你既然來了,就讓你見識見識持戒精深的好處,教你從此幡然改易,也好好持戒去。

窺基法師來訪,兩人相談甚歡,聊到午膳時間已過,道宣律師巴望的供養卻始終不見。窺基法師完全不知主人有別樣心思,盤桓一日後盡興離去。

第二天,中斷的供養又準時出現了。道宣律師問送飯的天人:昨天怎的忘了?天人回說:沒忘。可是昨天山上有大乘菩薩在,滿山都是護法神,根本進不來呀。

天人的答話聽得道宣律師滿心慚愧:我只看見窺基持戒不嚴,卻不知窺基的道行遠在我之上。

「明於責人,昧於求己」是世人通病。真有意提昇自己的境界,何妨轉換一下?

「明」於「責己」,「昧」於「求人」,人生的境界從此迥異。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君為國之心」,在上位者能「明」,弭大患於無形,自然是眾生之福。轉作無形世界,涵靜老人的復興天帝教,為將屆的核戰末劫積極渡人化劫,同樣是「明」的智慧體現。
齊桓公和平會盟,天下海晏河清,管仲自然功不可沒,司馬遷沒有忘記背後那雙有力的手與那對智慧的眼──鮑叔牙舉薦之後,以身下之,聽任管仲指揮,不但無有任何怨言,而且全力配合。「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歸根結柢,成就齊桓公霸業最大的功臣不是管仲,而是薦賢的鮑叔牙。
國君有明,是國家之福;臣下有明,是國民之福。民生樂利的背後,原來是清明的智慧眼。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轉化「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為「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謹於修己,因此嚴以律己,那是真正的大智慧,是真正的「明」。反之,明於責人,昧於求己,拿著一把道德的大尺丈量別人,時不時說三道四,卻不知反躬自省,既傷人和,也不利於個人的修為,董仲舒乾脆就貼上「惑」的標籤,要人遠離。
世上一切,「『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執著諸欲的眾生很難「了」,因此很難「好」。《廿字真經》在闡述廿字的下一節經文,便說「以廉與明,而治貪污」。 「廉」以治「貪」,不僅是道德層面的訴求,其實也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途徑。
「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大難當前,坦然應對,不要轉身落跑;橫財當前,不被白花花的銀子迷了心眼,正是廉德的體現。只是「財」的化現,絕不止於錢財,而是各式各樣的欲求。拒絕得了錢財,還有名聲、權勢、美色種種誘惑。認清潛伏人心的種種慾望,勇敢說不,那才是真正的廉。
「君為國之心」,在上位者能「明」,弭大患於無形,自然是眾生之福。轉作無形世界,涵靜老人的復興天帝教,為將屆的核戰末劫積極渡人化劫,同樣是「明」的智慧體現。
齊桓公和平會盟,天下海晏河清,管仲自然功不可沒,司馬遷沒有忘記背後那雙有力的手與那對智慧的眼──鮑叔牙舉薦之後,以身下之,聽任管仲指揮,不但無有任何怨言,而且全力配合。「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歸根結柢,成就齊桓公霸業最大的功臣不是管仲,而是薦賢的鮑叔牙。
國君有明,是國家之福;臣下有明,是國民之福。民生樂利的背後,原來是清明的智慧眼。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轉化「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為「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謹於修己,因此嚴以律己,那是真正的大智慧,是真正的「明」。反之,明於責人,昧於求己,拿著一把道德的大尺丈量別人,時不時說三道四,卻不知反躬自省,既傷人和,也不利於個人的修為,董仲舒乾脆就貼上「惑」的標籤,要人遠離。
世上一切,「『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執著諸欲的眾生很難「了」,因此很難「好」。《廿字真經》在闡述廿字的下一節經文,便說「以廉與明,而治貪污」。 「廉」以治「貪」,不僅是道德層面的訴求,其實也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途徑。
「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大難當前,坦然應對,不要轉身落跑;橫財當前,不被白花花的銀子迷了心眼,正是廉德的體現。只是「財」的化現,絕不止於錢財,而是各式各樣的欲求。拒絕得了錢財,還有名聲、權勢、美色種種誘惑。認清潛伏人心的種種慾望,勇敢說不,那才是真正的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向鄰居索取一些米粒回來,準備煮稀飯孝敬老師,孔子發現顏回在煮粥的過程中,曾經將手放入煮粥的鍋子中掏出來往口中送,感到不衛生而暗中生氣,當顏回將煮好的稀飯端到孔子面前時,孔子對顏回說:「剛才小睡一會兒,夢見佛祖對我說晚輩不要煮不清潔、不乾淨的食物給長輩吃 !」顏回聽了以後會其意,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向鄰居索取一些米粒回來,準備煮稀飯孝敬老師,孔子發現顏回在煮粥的過程中,曾經將手放入煮粥的鍋子中掏出來往口中送,感到不衛生而暗中生氣,當顏回將煮好的稀飯端到孔子面前時,孔子對顏回說:「剛才小睡一會兒,夢見佛祖對我說晚輩不要煮不清潔、不乾淨的食物給長輩吃 !」顏回聽了以後會其意,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