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皆迴向 對治疑毒|龍德上師大圓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論我們平日裡進行或大或小的善行,當善行圓滿以後,當下要馬上進行功德迴向。我們將諸佛菩薩所做的功德,和眾生所做的功德合為一體,再將自他現在正在做的、過去所做的、未來將會做的一切功德,願發出自己與眾生皆能成佛之願迴向,迴向的對象就是十方眾生。如果我們沒有作迴向,那麼我們所做功德的福報很快會用盡,甚至有些福報還沒有機會成熟,就已經被自己的五毒所染而消失,例如:生氣,我們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隨時隨地裡無論做任何大小的功德,圓滿時千萬不要忘記如此來迴向:「三世所積諸善根,迴向成大菩提因。」如果沒有這樣來迴向,善業一次便會耗盡。若是有迴向給獲得究竟菩提之因,即使得到百次善果,善根在我們未獲得圓滿正等正覺果位之前也不會窮盡,反而會日益增勝。

《慧海請問經》講:「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迴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以菩提心作迴向的任何功德,直到成佛為止是永無止境的。並非只是要成就佛、菩薩、聲聞、緣覺果位需要如此來迴向。世間的福報、身體健康、財富權勢等人天福報都要先將功德迴向給十方眾生,然後再為能達到這些目的而祈願。

普皆迴向 對治疑毒|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皆迴向 對治疑毒|龍德上師大圓滿

—— 擷取自第14章 內不共加行(不共內前行)─普皆迴向 # 七支淨供.《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YouTube頻道訂閱 |https://bit.ly/3vjolXf
Twitter|https://twitter.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6會員
2.5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準備好迎接生死了嗎?不管你忽略或正視死亡,都無法真正地克服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心為下一個未知旅程,做好準備。「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真正的怨敵,是讓我們繼續頭出頭沒輪迴的「五毒煩惱」。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As long as you are keeping the wisdom of Buddha in mind and behaving according to it,you can always be successful.──Lung Du Yung Jing Rinpo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We are not truly practicing Buddhism if we could not read our own thoughts.——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算真正的修行——慈悲 龍德上師 ©
當初佛陀成道時,證悟通達宇宙萬物之真理,由於此法過於深奧,對於當時都在學習外道的印度人而言,根本無人能理解。佛陀開示:「得到如同甘露般殊勝法,由於深奧難懂,無人能理解,不宣說此法,入林中安住。」於是在佛陀成道後四十九天之中,沒有說法。因為世人智慧未開,怎會知道悉達多太子已經證悟成佛,自然無人向佛陀請
心靈快樂之法,不外乎行善利他。你的心有設限嗎?心的格局由你來決定!精彩段落: ①阿彌陀佛的瑞獸 ②讓你大開眼界的菩提樹 ③你的心歡迎我嗎? ④真正的大愛 ⑤不要跟別人差太多……「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
《彙集經》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之大,以佛的神通力可以得知;可是隨喜他人的功德所得來的福報,完全無法測量。從諸多經典記載中,我們可得知隨喜功德非常殊勝,而且必定事半功倍,如此累積資糧的妙法,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修持。
你準備好迎接生死了嗎?不管你忽略或正視死亡,都無法真正地克服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心為下一個未知旅程,做好準備。「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真正的怨敵,是讓我們繼續頭出頭沒輪迴的「五毒煩惱」。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As long as you are keeping the wisdom of Buddha in mind and behaving according to it,you can always be successful.──Lung Du Yung Jing Rinpo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We are not truly practicing Buddhism if we could not read our own thoughts.——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算真正的修行——慈悲 龍德上師 ©
當初佛陀成道時,證悟通達宇宙萬物之真理,由於此法過於深奧,對於當時都在學習外道的印度人而言,根本無人能理解。佛陀開示:「得到如同甘露般殊勝法,由於深奧難懂,無人能理解,不宣說此法,入林中安住。」於是在佛陀成道後四十九天之中,沒有說法。因為世人智慧未開,怎會知道悉達多太子已經證悟成佛,自然無人向佛陀請
心靈快樂之法,不外乎行善利他。你的心有設限嗎?心的格局由你來決定!精彩段落: ①阿彌陀佛的瑞獸 ②讓你大開眼界的菩提樹 ③你的心歡迎我嗎? ④真正的大愛 ⑤不要跟別人差太多……「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
《彙集經》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之大,以佛的神通力可以得知;可是隨喜他人的功德所得來的福報,完全無法測量。從諸多經典記載中,我們可得知隨喜功德非常殊勝,而且必定事半功倍,如此累積資糧的妙法,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修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