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勁十足、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行動派老媽,以及充滿好奇心、博學多聞的慢郎中老爸,兩位截然不同的父母,成了「街頭故事」作者李白本次新書的主人公。
我一直很喜歡李白筆下的各種故事,無論「街頭故事」系列,還是前幾年的《療傷似顏繪》,都是相當溫暖、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
而這次,李白將視角放回自己的原生家庭,以一如既往溫柔的筆觸,畫出了許多則有關「家庭」的故事。
如同《療傷似顏繪》提過的:「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治癒別人。」這本書中關於爸媽和家庭的故事,我想多少會讓大家找到幾處有所共鳴的地方。

▌步伐不同的父母
▸ 火箭老媽
作者的「火箭老媽」,是個勇往直前、做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的人。
她對夢想有用不完的熱忱,碰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就像一艘航向宇宙的火箭,總是拼命奔往夢想中的星球。
如今的她,除了是名合格的咖啡杯測師和桌球教練,甚至還曾以廣播主持人的身份,獲得第 49 屆廣播金鐘獎。
對這位火箭媽媽來說,工作不只是養家活口的必須任務,更是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來源。
「人如果沒有工作,生活重心很容易只剩下吃喝拉撒,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如果有一天財務自由了,更應該努力工作才對,因為不為錢而工作的你,更能將所有的愛奉獻給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覺得火箭媽媽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她並不是被工作奴役的社畜,也不是做什麼都一帆風順的天才,只單純是個很努力、又很享受努力過程的普通人。
她始終堅持做想做的事,即使也會脆弱、迷茫、自暴自棄,最後還是會重新站起來,朝著目標繼續奔跑。
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和她一樣,有勇氣挑戰各式各樣的工作,還將每個工作都當成夢想般拚搏。
她的從容和自信,我覺得非常值得現代人借鑑。在壽命越來越長的當下,財富自由和退休不見得就是職涯終點,工作除了賺錢養家,或許也能成為豐富人生的另一條途徑。
關於火箭媽媽的更多故事:
▸ 烏龜老爸
相較於靜不下來、如人生 gamer 般的火箭媽媽,作者的「烏龜老爸」則是一位既溫和又細膩的父親。他會在背地照拂所有家人,又不會將關心包裝成命令或勒索,總能溫柔地展露他的愛。
其實在買這本書之前,我就因為〈現在我來了〉這篇故事而對烏龜爸爸印象深刻。身為一個曾經為了志願、與師長痛苦抗爭的人,我一直很羨慕那些願意將孩子的未來還給他們的家長,而這位父親說的話、做的事,正好療癒了曾在那段時間受傷的我。
「三十年前我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我爸沒有來。」
「現在我來了。」
應該很多懷抱夢想的人,都經歷過類似烏龜爸爸的處境。有些人會像他一樣,選擇順從家裡的安排、放棄夢想;也有些人會為了圓夢,選擇和家庭一刀兩斷。
無論哪種選擇,走來的過程一定少不了煎熬。也因為烏龜爸爸經歷過這份煎熬,才想將痛苦終結在他那一代,還孩子一個曾經希望卻沒有得到過的自由。
要一個人拋開從小壓著自己的價值觀,身體力行做出改變絕對不容易,所以我才更覺得他很偉大。
他成功將自己年少時的傷,轉化成愛傳承下去。明明他也清楚「以創作為業」的風險有多大,卻還是打從心底支持孩子的選擇,放任他們去跑、去飛,這不是每位父母都能做到的。
關於烏龜爸爸的更多故事:
▌是焦慮的源頭,也是最好的解藥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地愛著自己的家人。
在步行了數十年的家族隊伍中,
步伐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讓其他成員埋怨的地方。」
也許很多人看完這本書後,會覺得作者擁有如此開明的父母很幸福,不過他也提到了,世上沒有哪個家庭永遠完美。
光與影向來都是相伴相生,火箭媽媽的衝勁,雖給了孩子們做自己的自信,卻也導致作者變得不善表達;烏龜爸爸的細膩,雖給了孩子不被綁架的自由,卻也養成了他處處往壞處想的習慣。
我想這個家真正的模樣,並不如我們看到的無懈可擊,只是作者選擇讓我們看到這些美好,選擇正向接納這個家的優點和缺點。
我很喜歡另一位格友簿可在他的書評中,寫到的評論:
「挑出家人間美好的部分去畫,輕輕的點過那些爭執,或是以成年人的眼光重新理解很多故事,這是一件很美的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只要彼此是愛對方的,那曾經的那些誤解和疑惑,有一天成熟以後,都會成為家庭的養分,滋養在裡面的每個人。」
和一群人相處數十年,不可能不發生碰撞,再要好、再合拍,他們身上也一定有你難以忍受的地方。
可當時間久了,我們會發現其中一些矛盾,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會突然意識到,其實能出生在一個經得起衝突、願意理解彼此的家裡,就已經非常幸運了。
「我了解到,在一個家庭裡,
能理解彼此、與彼此一同前進已是奢侈,
所以我決定每篇故事都以感恩作結。」

從「街頭故事」系列、《療傷似顏繪》,到這次的《火箭老媽,烏龜老爸》,李白這一系列創作在我心中都有個重要的價值,那就是「療癒」。
每個人的家庭、性格、經歷都不同,但大家多少有些難以為外人所道的脆弱,而那些傷痛,都能藉由這一篇篇故事,找到被同理的機會。可以因為別人說的一句話,得到鼓勵;藉由他做的一件事,重獲新生。就像曾經的我正是被烏龜爸爸的話打動後,才慢慢走出對家人的不諒解一樣。
一個人的眼界畢竟有限,那些說不出或不敢說的話,很多時候不是不在意,只是找不到被接住的機會而已。而當見過的故事越多,就越會找到和自己有著類似困擾的人,並得到一些慰藉,明白自己沒有被世界孤立。
很感謝李白這些年分享了這麼多故事,讓許多和我一樣的讀者得以療癒心裡的傷口,也期待他未來推出更多溫暖人心的作品。
更多【聊本書】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