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品質好不好,早上起床的自己最知道。
台灣的失眠盛行率,大約每5人就有1人深受其擾,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2021年還開出過10.5億顆安眠藥的使用量,疫情期間還有很多人經歷了新冠失眠(Coronasomnia),從入睡困難、睡眠不足、睡眠品質更差、或是令人不安的夢……前一晚沒有得到充足睡眠的感受,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但長年每晚都無法安穩睡覺的痛苦,恐怕跟我們的想像大不同,情緒、記憶力、身心健康各層面,都可能瀕臨崩潰!
這個困擾問題很複雜,涉及層面很廣泛,絕對無法一言蔽之,但從住居空間的環境因素來調整,確實也可以為睡眠障礙者帶來實質的改善助益,如果因此得以遠離安眠藥,那更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變化,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暗黑睡覺,提前調整室內照明,但通常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因素,其實是空氣品質及溫度、濕度。
睡眠,實際上是人體深層體溫下降的過程。當室溫太悶熱時,身體不能順利將體內熱量散出,便會出現流汗、情緒煩躁……等不適感,這種狀態下,是很難好好入眠的。深層體溫(或稱核心體溫)是包含內臟,身體中心的體溫,溫度下降會使大腦發出想睡的訊號,使身體處於休息或深度睡眠狀態;大約下降1-2℃的變化,就能讓身體亢奮的細胞進入睡眠狀態!但若降溫太多也不行,因為身體感到冷時,肌肉會顫抖、收縮血管,啟動保暖機制,這時也無法放鬆休息。日本睡眠科學研究所的資料顯示,躺在床上的平均溫度,即棉被溫度是33℃(±1℃)時,能讓人熟睡,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看過生理科學的研究,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炎熱夏天到了睡覺時間,臥室若仍舊悶熱時,就輾轉難眠;而到了寒流來襲的冷冬夜晚,窩在棉被裡若不夠暖和時,經常就會冷醒打亂睡眠……這些問題,現代的冷暖空調可以幫忙改善,只要一個按鍵就能說晚安。只是使用空調時,我們大概都是緊閉門窗,特別是寒冷的冬天開暖氣,或是使用電暖爐時,會逐漸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相對減少空氣中的氧氣,當二氧化碳超過一定濃度時,有可能會影響自律神經正常運作,造成隔天起床後的頭痛或倦怠感,因此適度的換氣是必須的,而且能夠擁有一個舒適的有氧環境,更能放心睡好覺!
科學研究讓我們明白干擾深層體溫下降、影響睡眠品質的環境因素,並不只有光線跟聲音的干擾,而有氧的空氣品質、空間的溫度與濕度,尤其關鍵,因為更直接影響了棉被溫度的調節!長期睡眠困擾的朋友,真的很建議重新診斷臥室甚至整個住家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還給自己每日的安心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