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閱讀筆記(領導管理) @ Google、Apple、P&G 如何看到10,000倍的市場缺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物聯網(IoT)所帶來的智慧生活應用、工業4.0的智慧化生產系統,金融科技(Fintech)所帶來的無窮便利,這些的創新演進都是顛覆性的。這些創新企業能使公司超越同業成為領先者,作者發現是因他們在面對經營的課題與挑戰時,不是仰賴一般常用的分析架構,而是從反覆嘗試中發現新的觀點,採取「至今沒人想過、網路上也找不到」的對策。小編從本書實際案例引導出發掘市場缺口的關鍵因素,分享給大家。

「分析力提升業績10%,想像力卻提升業績10倍。」

 

一、想讓業績成長10000倍,就得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二、成功者如何用「假設思考」,突破沒正解的難關?

  • 你提案時,是否只談理論卻沒考慮第一線的需求?
  • 你遇到瓶頸時,是否習慣用過往的成功公式或套用3C分析(Customer- Competitor-Company)、五力分析、行銷4P、SWOT分析、PEST分析等分析結構來解題?
  • 在無人煙的森林裡,樹倒下時是否會發出聲響?
    ◎試著從經營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定義問題的觀點不同,答案截然不同。愛因斯坦曾說:「如果給我一個小時拯救地球,我會花五十九分鐘定義問題,花一分鐘解決。
    ◎分析架構的答案,都是限制前提的結論。試著從多面向確認問題本質,從思考問題的結構開始,捨棄存在唯一解答的前提。定義問題的方法不只一種,若想提升企業價值,得全面探討市場結構、事業結構與獲利結構的全貌,並實際到現場調查,避免落入分析架構的陷阱。
    ◎GE醫療透過了解客戶的「生活型態」,以可移動式的低價超音波診斷設備,讓業績在中國市場成長70倍;亦或是若能了解供應商的生產流程和成本結構,便能反過來利用原物料價格變動的機會,提升自家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raw-image

三、當答案不只一個,該如何打造多元觀點?

  • 透過反覆實踐,練習讓觀點更有彈性。比起學習知識和分析架構,優秀經營者更重視實際行動,真正傑出的經營者不是擁有知識或使用分析架構的人,而是了解執行有多麼困難的人。

四、動腦會議為何想不出好點子?因為保守主義在作祟

  • 頂尖企業的業績大爆發,源自想像力而非分析力。分析力提升業績10%,想像力卻提升業績10倍。許多企業培育經營人才,發現越是所謂的菁英人才,越傾向重視分析力、輕視想像力。他們著重分析眼前的事實,完全無法想像自己未知的世界。
  • 捨棄一開始浮現在腦海中的十個點子,從第十一個點子之後,才會出現可產生巨大價值的點子。
  • 亞馬遜創辦人 Bezos或UNIQLO創辦人柳井正都說過同樣的話:「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還沒有任何人去做。」譬如亞馬遜成功的關鍵在於重金打造物流倉庫時受到一堆人質疑,電子商務本來就是要降低成本,但卻花大錢蓋物流倉庫;但問題是即使在虛擬商店進行銷售,物流的問題也無法在虛擬世界裡解決。

五、為何提升品質仍無人問津?因為你忽略顧客的情緒

  • 過去的營運模式著重品質,現在得思考讓「客戶感到興奮」。譬如Facebook用什麼吸引顧客?讓使用者可以「按讚」表達肯定。決定企業價值的關鍵,已從製造商品轉變為集客力
  • 過去是透過「需求→解決對策→提供商品或服務」,今後的時代則是需要經過「了解生活型態→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建立社群」。(這個時代主角不再是商品,而是人類本身)
  • ü   在虛擬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是找到下列問題的答案:「讓人們產生喜怒哀樂的事務是什麼?」、「何謂有價值的資訊?」、「要促使交流自然發生,應該將哪些人聚集在同一個網路上?」,以及「形成網路後,可以聚集多少顧客?」

六、為何開發海外市場會失敗?因為連結能力……

  • 現今商務活動面臨的問題,已不是單一企業可解決如果想仰賴公司內部的資源去解決所有問題,許多公司什麼都想做,於是成立很多企畫小組,但往往人手不足或資源有限使得計畫執行不如預期。公司若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挑戰不擅長的領域,也會面臨無法雇用優秀人才、員工士氣低落或無法提升生產力等問題
  • 反觀「商業生態系統」可將各領域交由專門的企業負責,藉此發揮學習效果和規模經濟的作用,並可在更有效率且能控制風險的狀態下,解決單一企業無法解決的問題。(譬如Apple決定自行開發如此大量的APP就必須要背負龐大的開發成本與風險,但採取商業生態系統做法,就將投資資金與風險分散到合作的企業上。)
  • 想要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獲得其他企業的認同並建立同盟關係,必須要能回答出「如何創造價值?」,否則一開始就不會被其他成員接納。當對如何創造價值有明確的想法,自然就便能思考如何運用人才。

七、遇到困境而被迫改變?記得!沒有投降輸一半這回事

  • 想著環境「無法改變」而投降,還是認為「可以改變」而努力?目前日本企業的最大危機在於,公司內部人才仍偏重硬體的開發和製造。因為即便資訊革命讓附加價值結構產生變化,這些經營者的潛意識裡卻沒有任何相關經驗,所以不會對變化做出反應。
  • P&G在進軍具高政治風險的東歐市場時,如何找到穩定發展的對策,讓業績飆升30倍?P&G先觀察預測出東歐經濟將朝自由化發展,所以將東歐視為一個完整的市場,以此展開新事業,並與各國政府往來,讓政府實際感受到自由貿易圈的好處,使自由化市場成定局。(如讓波蘭分公司負責護髮商品和紙尿布、匈牙利分公司負責生理用品和潔牙用品、捷克斯洛伐克分公司負責洗衣精的方式,讓這些國家擔任東歐市場的銷售中心)

八、練習「建立與驗證假設」的6種技術

  • 當假設失敗,該怎麼做?試著讓看不見的問題結構浮現出來。
    只有深入思考「假設雖然正確,卻存在妨礙成果的瓶頸」的可能性,才能獲得成功。 
  • 消費者為何不買?將顧客的購買決策步驟化,就能突破瓶頸。
    商品銷售的四大階段分為認識度(在目標客群中,認識商品的人數比例)、試用率(在認識商品的人當中,試用的人數比例)、初次購買率(在試用者當中,初次購買的人數比例)、回購率(在曾購買的人當中,成為回頭客的人數比例)。每個階段企業會實施那些對策?
  • 如何找到過程的疏失?列出各個決策階段,找出解決方法,而非只是單純用「賣不賣得出去」來判斷。
    (1)當商品認識度低,但試用率、初次購買率和回購率都高的情況,代表是具有實力的商品。但為何認識率低,可能在於商品概念是否過於複雜或商品曝光率過低?
    (2)當商品認識度高,初次購買率和回購率尚可,但試用率卻低,可能在於商品外觀不理想,不夠具吸引力。
    (3)當認識度、試用率、初次購買率皆高,但回購率卻低的話,商品明顯就需有進步空間。
    (4)正確掌握問題所在,並反覆建立新的假設,就能不斷發現有助於業績成長的解決對策。
  • 為何問卷找不到真正需求?不如觀察顧客生活如何變化
  • 為何點子沒有成功?若是點子在網路上搜尋得到,別做!
  • 點子失敗怎麼看待?好消息!你已成功發掘一種錯誤方法
    ◎在環境劇烈變化的時代,人們覺得成功率越高的方法,越難產生成果。在這樣的時代裡,不應將嘗試錯誤的過程視為失敗,而避免去驗證。正因為誰都不知道結果,才有反覆嘗試的價值。
    ◎3M和Google實施「20%時間制度」,讓員工有20%的時間可以運用在自己認為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上,毋須證明自己的決定是否恰當或是獲得主管的同意,主要並非在於提供自主性,而是在於將20%時間運用在創造與驗證Google上搜尋不到的假設。
    ◎失敗與成功是一體兩面,就像喜悅與悲傷總是共存,成功背後也伴隨著失敗。換言之,失敗的次數越多,成功經驗也就越多。正因為所有人都厭惡失敗,才會錯失成功的機會。

九、不再紙上談兵,用實際行動超越逆境

  • 很多人只會把管理原則掛在嘴邊,實際付諸實行的人卻少之又少。唯有親自走入第一線,分析問題結構,才能發現真正可執行的觀點。

 

raw-image

參考書目:高野研一(2017),王郁雯譯,《Google、Apple、P&G 如何看到10,000倍的市場缺口:大爆發的業績,得從「假設」思考做起!》。大樂文化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的沙龍
11會員
43內容數
2024/07/14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2024/07/14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2023/12/10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 Bezos)認為此本書「堪為全球商學院的模範教材」。作者喬利從探討工作的意義切入,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如何對工作產生熱情;接著說明宗旨型人性組織的理念與最後透過宗旨型領導的五個關鍵要素,致力於從「利潤」到「宗旨」的重大轉向,重新建構「員工→業務→財務」的正確路徑。
Thumbnail
2023/12/10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 Bezos)認為此本書「堪為全球商學院的模範教材」。作者喬利從探討工作的意義切入,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如何對工作產生熱情;接著說明宗旨型人性組織的理念與最後透過宗旨型領導的五個關鍵要素,致力於從「利潤」到「宗旨」的重大轉向,重新建構「員工→業務→財務」的正確路徑。
Thumbnail
2023/11/26
團隊激勵一直都是公司常見的訓練課題之一,但即使講師口若懸河,課程參與同仁覺得受益無窮,課程結束回歸單位後仍得面臨與現實相互出入的狀況。試問,若我們身為管理者,是否一直默許或選擇消極的方式,讓以下狀況層出不窮的出現在組織中呢?我們若想做,我們會想出數十種解決方法;我們若不想做,會想出數百種的推託藉口。
Thumbnail
2023/11/26
團隊激勵一直都是公司常見的訓練課題之一,但即使講師口若懸河,課程參與同仁覺得受益無窮,課程結束回歸單位後仍得面臨與現實相互出入的狀況。試問,若我們身為管理者,是否一直默許或選擇消極的方式,讓以下狀況層出不窮的出現在組織中呢?我們若想做,我們會想出數十種解決方法;我們若不想做,會想出數百種的推託藉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面對物聯網所帶來的智慧生活應用、工業4.0的智慧化生產系統,金融科技所帶來的無窮便利,這些的創新演進都是顛覆性的。這些創新企業能使公司超越同業成為領先者,作者發現是因他們在面對經營的課題與挑戰時,不是仰賴一般常用的分析架構,而是從反覆嘗試中發現新的觀點,採取「至今沒人想過、網路上也找不到」的對策。
Thumbnail
面對物聯網所帶來的智慧生活應用、工業4.0的智慧化生產系統,金融科技所帶來的無窮便利,這些的創新演進都是顛覆性的。這些創新企業能使公司超越同業成為領先者,作者發現是因他們在面對經營的課題與挑戰時,不是仰賴一般常用的分析架構,而是從反覆嘗試中發現新的觀點,採取「至今沒人想過、網路上也找不到」的對策。
Thumbnail
邏輯思維羅振宇老師的這本書真的非常大推,對於很多商業造局、品牌建立的思維非常精闢,對管理學、對創業的部分也是。真的如註解所說:3大產品思維,6大商業趨勢,8大管理藝術,500強企業的經營智慧,一次領略!   人生就像棋局,商場好似人生,你的見識與努力,決定了這盤棋的格局,也造就了這棋局的走向。你
Thumbnail
邏輯思維羅振宇老師的這本書真的非常大推,對於很多商業造局、品牌建立的思維非常精闢,對管理學、對創業的部分也是。真的如註解所說:3大產品思維,6大商業趨勢,8大管理藝術,500強企業的經營智慧,一次領略!   人生就像棋局,商場好似人生,你的見識與努力,決定了這盤棋的格局,也造就了這棋局的走向。你
Thumbnail
★向貝佐斯學溝通,增進個人價值,打造成功的飛輪!  
Thumbnail
★向貝佐斯學溝通,增進個人價值,打造成功的飛輪!  
Thumbnail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Thumbnail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進入亞馬遜日本工作後,我深刻體悟到,我必須不斷進化自己的工作方式,關鍵在於亞馬遜的「一般標準」,與我過去任職的日本企業與國外子公司的經驗中學習到的「標準」不同。
Thumbnail
進入亞馬遜日本工作後,我深刻體悟到,我必須不斷進化自己的工作方式,關鍵在於亞馬遜的「一般標準」,與我過去任職的日本企業與國外子公司的經驗中學習到的「標準」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