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不是渣男:讀〈再別康橋〉

2023/10/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現代詩作品,通常會出現在高中國文課第一冊,也是學生在高中接觸的第一首現代詩。在教學上,這首詩也是認識新月詩派的標準範文,可以看出當時講求建築美,音樂美和繪畫美的特色;難度方面,這首詩的表層訊息容易理解,學生自行看過一次之後都能夠掌握大部分的文意。

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對徐志摩的興趣比對〈再別康橋〉濃厚,一提到徐志摩,絕大部分的學生就會說:「他是個渣男!!!!」這樣的認知當然是來自於徐志摩過於膾炙人口的婚姻,還有對張幼儀的傷害。可是若我們把〈再別康橋〉和徐志摩的生平經歷合併解讀,便會發現,其實徐志摩並不是渣男,相反的,他願意為自己選擇的婚姻負責。

三次康橋之旅

徐志摩一生中總共三次拜訪康橋,第一次是在民國11年,他初次到康橋遊學,在那裡認識他心中一輩子的女神:林徽音(不得不說扮演林徽因的周迅,當年也是顏值巔峰),康橋也成了徐志摩心靈愛與美的應許之地。這一次的康橋之旅,讓徐志摩留下〈再會吧康橋〉一詩。

第二次到康橋,是在民國14年,當時徐志摩情牽陸小曼,元配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痛失二兒子。為了暫時離開鬧得滿城風雨的愛情韻事,也為了陪伴張幼儀,徐志摩再次訪歐,並獨自來到康橋,寫下〈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

第三次到康橋是民國17年,當時徐志摩已經與陸小曼結婚,但這個徐志摩放棄一切得來的婚姻,並不像他想的那樣幸福。陸小曼已經習慣高額消費的生活方式,前夫王賡能游刃有餘的養陸小曼,但徐志摩卻顯得捉襟見肘。再次來到康橋,已是物是人非,於是徐志摩寫下《再別康橋》,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raw-image

再別康橋:三種情緒的交錯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分為五段,我們可以先分析徐志摩此次遊歷康橋的三層情感

第一層:深情繾綣的愛戀情緒

徐志摩對康橋無疑眷戀極深,他用了哪些詞形容康橋呢?首先是新娘。新娘是美麗的,是自己誓言要守護的對象,徐志摩把這個詞給了康河,可見康河在他心中的獨特地位。

除此之外,榆蔭下的一潭,明明白白就是清泉(拜倫潭),不是天上的彩虹。但在徐志摩的眼裡,榆蔭下的一潭,就如彩虹般耀眼;我們當然必須考慮光影影響下的視覺效果,但徐志摩「情人眼裡出西施」也是一大因素。

在徐志摩眼裡,康橋是新娘,是天上彩虹,而自己呢?沒錯,徐志摩認為自己是水草,那是多麽甘心臣服的意味,而臣服,又是一種多濃烈的情感(雖然不是很健康)

第二層:色彩斑斕的過往回憶

徐志摩對康橋愛戀極深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始終認為康橋是啟發他性靈,讓他睜開眼的聖地。仔細閱讀就可以發現,象徵過往的詞,色彩性十足,例如:「雲彩」、「彩虹」、「星輝」,而這些色彩,全都不能帶走:天邊的雲彩只能揮一揮衣袖說再見,彩虹是出於自己情感的投射,星輝更是過往回想中的光亮;所有美好的東西都不屬於現在的徐志摩,只能活在徐志摩的回憶中,兩相拉鋸之下更顯出詩人內心的惆悵。

第三層:由喜而悲的情緒陡降

前面兩層情感較為內隱,需要對於文本進行歸納和分析。這首詩表現最鮮明的情緒,便是徐志摩從「放歌」到「不能放歌」的情緒陡降。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這兩句詩擺在一起非常有張力。在虛無的快樂頂峰猛然把自己拉回現實,就像對著一位正在跳舞狂歡的人頭上,澆了一桶冷水。

客觀上〈再別康橋〉就是徐志摩從黃昏遊歷康橋,到夜晚離開康橋的紀錄;但是徐志摩內在的情感,既眷戀著眼前的康橋,又思念著過往的康橋,同時又因為無法留住康橋而悵然若失。

而這種悵然若失,其實正是「徐志摩不是渣男」的表現。

〈再別康橋〉:徐志摩的告別物語

我一直很喜歡李安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一句台詞:「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遺憾的是,我們通常無法好好說再見」

好好說再見,其實是讓自己能坦然放下的重要歷程。試想那些莫名其妙的分手,總會讓人好久無法痊癒;也唯有跟上一段情感好好說再見,我們才能健康的展開下一段情感。

或許對徐志摩而言,〈再別康橋〉就是他對過往美好的告別物語,即使再眷戀,再臣服,他依舊選擇「不帶走一片雲彩」,而是慎重地再懷想一次過往的美好,然後把它慎重地放在過往,自己的人生才能往前走。

往前走的人生,走向哪裡呢?走向他和陸小曼的現實生活,走向他自己的選擇。

徐志摩是渣男嗎?也許他只是太愛「自由戀愛」。

我看過一篇文章(忘記出處),裡頭談到徐志摩之所以對和張幼儀的婚姻如此無情,是因為這段婚姻不是他自己選擇的;而和陸小曼的婚姻是徐志摩自己所選,即使後來的走向和他的期待不同,但他依然選擇忠誠於這段婚姻。

網路上也有關於徐志摩不是渣男的論述,卻鮮少有人從分析〈再別康橋〉作為一種論述證據;而既然這首白話詩被選入國文課本,從文本的詮釋和延伸來作為徐志摩並非渣男的註解,或許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raw-imag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按讚給予鼓勵,也可以追蹤我的方格子之「玩轉白話文」,看見更多課文的解讀和圖文創作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