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職場不法侵害(五):消除紛爭與釐清本質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因處理不法侵害事務已經有過好一段時間,關於法規、制度的想法,已經在整理在前面的章節,可以作為參考。這一個章節,主要處理的是對於承辦這個業務的人,關於這個預防疑似不法侵害業務所抱持著的一些想法上的整理。


對著申訴人及被申訴人工作

剛開始做職場不法侵害預防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會對於申訴人所申訴的內容,有過多的傾斜。對於申訴人所表達的意見和看法,在還不清楚全貌的時候,通常會表示過於認同。但問過另外一個事件當事人後,常常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答案。因此,對於避免太快掉進去單一觀點的偏誤之中,確實按照程序理解雙方意見,其實還是很重要的。

一部分的工作目標,是在消除紛爭

經常有些問題,是不屬於現行預防職場不法侵害定義範圍的事件。例如,IG、臉書上面的互動衝突,這些不是雇主要求對方發言,發言的時間也不是受雇主指揮監督的時間(也就是,個人的下班時間)。在這個狀況下,就算是對方來進行申訴,其實能做的也很有限。框架內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解答,依者對著法規和程序工作也不會有答案。如果真的不是什麼太過嚴重的衝突或造成太過惡劣的不利影響,釐清和消除紛爭,才是這題最重要的作法。怎麼樣雙方可以接受?如果不是到中央單位,轉回去由作業單位的主管給予安撫和協助,會不會更為有效降低衝突的激烈程度,讓這件事情可以化解開來。有很多工作的時間,是得要思考如何消除紛爭。

但如果認爲自己能夠消除完所有的紛爭,這就是對這個工作有著不合理的期待。就算是一個嚴重程度很低的申訴案,紛爭也不見得能平息;更何況是真實發生在職場環境中、並且有具體攻擊行為和具體受損的案例,紛爭就會更難搞定。一開始對著這些案件工作的時,會對自己能所擔任的這個角色有所期待:希望認真去做調查,並且形成一個客觀而中立的判斷,讓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決定但久了就會知道這個幾乎不可能。這個角色有點像是法官:大家都認為司法不可信,告人的認為過輕,被告認為過重,但是這個背景因素很可能是大家都從自己的觀點評估。經常沒有那種申訴人與被申訴人都同意的處理方式,不滿意處理、希望再度進行申訴,找勞檢員來檢查、進行勞資爭議調解、或是直接上法院提告,這些才是常態。

對於每一個案件盡量公平的工作,不要期待每個人都能滿意結果,這個才是比較接近實務工作上的客觀樣態。但個案其實只反映了我們關心的一部分,更多的期待是對於組織的工作。

對著組織工作

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 EAP)有著雙客戶的特性:對著個案工作,以及對著組織工作。相較於個案,再怎麼消除紛爭就是影響兩位當事人,對著組織工作才是這個角色最值得持續及重視的原因。

核心的業務

人力資源相關的角色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業務,但處理申訴案,其實是非常核心的工作。相較於薪水、考核、差假、出勤管制等,有些人資例行性但重要的業務可以交由外部資訊系統或是第三方廠商協助處理,這一類的工作涉及同仁對於組織安全現況的反映,需要能夠做出決定的人在這裡支持這個方案的推動。也因此,同仁對於職場不法侵害的相關通報,如果沒有給予高度的承諾與重視,其實幾乎可以說是不太可能成功。這不是可以替代或是層級很低的工作,這是組織需要對於自己所需營造的環境的自我檢視工程。

權力的給予與收回是核心的要旨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過:職場不法侵害最常見的樣態,是來自於權力的不當使用。這個權力,鮮少是基於自然人生理特質(如特別高或特別壯碩)而產生的攻擊樣態,經常是組織在職權上所給予的。因此,對權力的賦予的思考,以及如何形成對權力的檢視與限制,才是預防職場不法侵害的思考核心。

在預防的作為中,勞動部所頒布的指引裡,有一個〈職場不法侵害行為自主檢核表—主管層級〉。這個文件有一些可以討論的點:

  • 指引裡面要求主管要看過這個表,但其實沒有說明頻率。多久需要檢視一次,什麼時候要檢視,其實都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同仁第一次晉升主管的時候看這個表,可能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時間點,但鮮少有主管一晉升變成主管職就開始霸凌別人。真正要開始霸凌別人,都是在一個組織裡面獲得一個很穩定的角色之後才開始。也因此,更好的安排,應該是發給那些已經當主管很久的人
  • 雖然這是勞動部的官方指引,但是行為取樣其實過於抽象。這個反應在實務上的操作:多數主管自己看完之後,都會覺得沒有,沒有勾選半個,就交回來。有勾選的,都是因為誤會。但如果拿著這個表單給部屬評估,部屬卻很常勾了一堆。這個角色上的差異會導致該量表在自評與他評之間產生極大的落差。我認為部屬的意見在評估才是有效的評估,才有辦法釐清處不當利用權力的風險危害出現在哪裡。

也因著上面這些思考,其實主管的例行性角色的評估本身,就應該納入職場不法侵害的一些評估指標。這個指標本身關心的是使用權力的方式,當指標顯現出不滿意時,組織就應該有機會來對著這個主管工作,我們才有機會真正減少發生職場不法侵害的機會。

有效的來建構組織的規則與制度,才是真正能夠預防未來再持續發生的重要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楷庭|臨床心理師的沙龍
35會員
20內容數
尋找讓生活更快樂的方式,浣熊心理師執勤中。
2024/01/24
剛開始在做申訴事件處置時,常常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追根究底的可能原因,是我們沒有弄清楚目標、角色、以及結構。調查人員所肩負的雙重目標,決定了訪談者在歷程中的雙重角色。這個章節提供給未來需要執行申訴事件調查人員一些實務上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1/24
剛開始在做申訴事件處置時,常常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追根究底的可能原因,是我們沒有弄清楚目標、角色、以及結構。調查人員所肩負的雙重目標,決定了訪談者在歷程中的雙重角色。這個章節提供給未來需要執行申訴事件調查人員一些實務上的建議。
Thumbnail
2023/09/30
我們太像是法院,花了太多力氣在做事件調查,做霸凌他人的人的責任認定。但是職安法細則已經明定,認定是主管機關或是司法體系的事情。反而對於組織需要調整,思考組織在哪個程序中將權力放給了不適任的管理者,如何對著主管工作、來經營友善職場,來改善可能有害勞工的就業環境,卻只能用很有限的資源在處理。
2023/09/30
我們太像是法院,花了太多力氣在做事件調查,做霸凌他人的人的責任認定。但是職安法細則已經明定,認定是主管機關或是司法體系的事情。反而對於組織需要調整,思考組織在哪個程序中將權力放給了不適任的管理者,如何對著主管工作、來經營友善職場,來改善可能有害勞工的就業環境,卻只能用很有限的資源在處理。
2023/09/30
作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六條的四大計畫之一,雇主應建立預防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計畫的前提之下,主管機關對著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計畫進行勞動檢查,也是非常合理的事。這個章節主要在說明指引規定要有的東西(也就是檢查的項目),以及為什麼同仁申訴不滿之後投訴勞檢,經常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Thumbnail
2023/09/30
作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六條的四大計畫之一,雇主應建立預防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計畫的前提之下,主管機關對著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計畫進行勞動檢查,也是非常合理的事。這個章節主要在說明指引規定要有的東西(也就是檢查的項目),以及為什麼同仁申訴不滿之後投訴勞檢,經常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駭入別人銷售漏斗,模仿驗證有效流程】
Thumbnail
【駭入別人銷售漏斗,模仿驗證有效流程】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警察臨檢或盤查是常見的事情,但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權益。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在遇到警察臨檢時主張你的權益和拒絕非法盤查。同時,我們會討論酒駕可以拒測的相關規定,以及警察臨檢過程中的權益保護措施。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警察臨檢或盤查是常見的事情,但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權益。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在遇到警察臨檢時主張你的權益和拒絕非法盤查。同時,我們會討論酒駕可以拒測的相關規定,以及警察臨檢過程中的權益保護措施。
Thumbnail
本法旨在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特制定本法。透過警方的保護令程序,可以保護身心受到侵害的被害人,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行動及幹擾
Thumbnail
本法旨在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特制定本法。透過警方的保護令程序,可以保護身心受到侵害的被害人,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行動及幹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權威核心觀念和個人能否識別並抵抗意圖操弄的策略,包括了頭銜、衣著和身分標識。文章建議讀者自我反省並思考權威的真正專業性和誠實度。此外,文章提供了成為權威和適當穿著以獲得信任力的建議。結語指出盲目服從權威可能導致危險,並呼籲讀者要自我思考以避免此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權威核心觀念和個人能否識別並抵抗意圖操弄的策略,包括了頭銜、衣著和身分標識。文章建議讀者自我反省並思考權威的真正專業性和誠實度。此外,文章提供了成為權威和適當穿著以獲得信任力的建議。結語指出盲目服從權威可能導致危險,並呼籲讀者要自我思考以避免此情況。
Thumbnail
對時限的保密則應全程為之。 在第一階段單獨準備時,就必須對利害關係人做大量的調研、溝通、聽證,才能確立我方的談判目標、議題、方案、策略、底線、破局後的最佳替代安案等。 各國非但不會以「保密」為理由,來拒絕和利害關係人做溝通,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來鼓勵他們表達立場、意見、提出疑慮,以求策略之周延。
Thumbnail
對時限的保密則應全程為之。 在第一階段單獨準備時,就必須對利害關係人做大量的調研、溝通、聽證,才能確立我方的談判目標、議題、方案、策略、底線、破局後的最佳替代安案等。 各國非但不會以「保密」為理由,來拒絕和利害關係人做溝通,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來鼓勵他們表達立場、意見、提出疑慮,以求策略之周延。
Thumbnail
《你知道的太多了2》是一本法律攻防策略的工具書,幫助你瞭解與你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與實際運作,讓你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書中涵蓋了契約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經營賣場遇到奧客、賣家拒絕退貨等議題,並以輕鬆、直白的方式解釋法律知識,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保護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的太多了2》是一本法律攻防策略的工具書,幫助你瞭解與你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與實際運作,讓你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書中涵蓋了契約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經營賣場遇到奧客、賣家拒絕退貨等議題,並以輕鬆、直白的方式解釋法律知識,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保護自己。
Thumbnail
政府、法令是資訊安全的最後防線,本文從政府及法律層面探討網路安全議題,以及資通安全管理法和個資法的重要性。政府擴大進用資安人才,以及執行資通安全管理法、個資法的相關規定,對維護數位平臺安全有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文章還強調了民眾的資安素養及企業、政府的連手防禦對抗駭客組織及詐騙集團的重要性。
Thumbnail
政府、法令是資訊安全的最後防線,本文從政府及法律層面探討網路安全議題,以及資通安全管理法和個資法的重要性。政府擴大進用資安人才,以及執行資通安全管理法、個資法的相關規定,對維護數位平臺安全有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文章還強調了民眾的資安素養及企業、政府的連手防禦對抗駭客組織及詐騙集團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着網絡攻擊和資料外洩的種類越來越多,防御方案的部署也要與時並進。近年,很多企業開始留意和測試部署使用者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的可行性。 在資訊保安工作上,內部人員被駭或者內部人員出現錯誤的行為導致企業暴露於風險之中......
Thumbnail
隨着網絡攻擊和資料外洩的種類越來越多,防御方案的部署也要與時並進。近年,很多企業開始留意和測試部署使用者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的可行性。 在資訊保安工作上,內部人員被駭或者內部人員出現錯誤的行為導致企業暴露於風險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