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解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黃金屋

小Q從小就喜歡書,不管是用舔的、用啃的、還是用聞的。
書香對她來說,可能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也或許,總是腦袋轉不停的她,可以在書中找到一個寧靜的小天地,也是一種安全感的存在。

對孩子來說,她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初到這個人世間,從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要慢慢地靠自己的力量,
從躺到坐,從吸吮到咀嚼,從爬到走,從牙牙學語到字字珠璣,
這一路的成長過程,她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所有圍繞在她們身邊的人物們也是貢獻了不少心力。

在學齡前的階段,想像力是她們很重要的發展。

這是一個維持她們學習樂趣的重點,也是創造力的來源。
而在陪她們度過學齡前階段時,能夠跟她們一起在繪本裡做夢的時光是最美好的。
讓我彷彿也回到我的小時候。

現在的教育環境,其實不知道是誰在追著誰跑。

學習,應該要是自己的事。
只有我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做,我才能背誦得了那些無聊的課文或數學公式。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希望孩子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學習。

在協助她探索書本的世界裡,除了基本傳達一些繪本該有的教育意義之外,
(其實我覺得這一個意義太過重大,甚至會有點輾壓了她們對書本的興趣。所以對於繪本裡的道德探索,我都是點到為止)
陪她延伸書本內容的想像力,挖掘更多元的繪本故事內容,
欣賞插畫的美,忽略文本而跟孩子一起透過插畫來創建屬於我們的新故事,
這些反而讓小Q更精實地愛上閱讀這件事。
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在睡前聊聊今晚這本故事書裡不該有的畫面與情節,或是探究下一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人物。

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不光是讓孩子聽進去故事內容的教育意義,讓孩子享受語言的魅力,豐富孩子的想像世界,建立孩子的品格,更是維繫親子關係的不二法門。

現在,五歲的她,已經到了自己挑選讀物的階段。

而她的品味也多元到,我常常屬於不可置信的狀況。
雖說,看漫畫在傳統的觀念裡可能不是什麼大好事,
但是偶爾嘗試又何妨?

也許對她來說,在圖書的世界裡是一種毫無壓力的漫遊狀態。
她不需要去在乎主角的心情,也不需要戰戰兢兢地去思考自己的成績。

在那個寧靜閱讀的時刻,她是自由的,更是快樂的。

孩子,我只期許妳可以活得健康,活得不要太壓抑。
這個社會,會隨著妳的成長,付諸妳身上越來越多的壓力。
妳會迎來許多的挑戰與測驗,但那些都無損我們對妳的愛。

成就是妳自己的,無關於父母的顏面。

我只希望妳能記得這一點。共勉之。

-----

📌https://portaly.cc/DPhoebe

各大Podcast收聽平台搜尋《童心燕語》即可找到我的聲音喔
歡迎收聽與訂閱(每週一固定上架新集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燕燕醫師的沙龍
13會員
60內容數
愛笑愛聊天的燕燕醫師,在探索自己人生的路途上,花費了不少心血,卻也收穫良多。想用正向意念的方式感染每一個看到我的文字的你/妳,陪我一起走在自我覺察的路上吧!享受人生要為我們帶來學習的課題。體會、接納、並勇往直前。
燕燕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有一篇廣為轉發的文章 在討論內捲化 要不要在幼兒園就開始偷跑ㄅㄆㄇ 家長的焦慮競爭 孩子成為承受的對象 這些所謂的基礎能力 不這樣搞小孩真的就學不會嗎? 還是 比較在意要在別人都會了的時候就也要學會才行? 我們家的實驗教育實驗了這個部份 就是讓小孩自己學會 關於識字、閱
Thumbnail
最近有一篇廣為轉發的文章 在討論內捲化 要不要在幼兒園就開始偷跑ㄅㄆㄇ 家長的焦慮競爭 孩子成為承受的對象 這些所謂的基礎能力 不這樣搞小孩真的就學不會嗎? 還是 比較在意要在別人都會了的時候就也要學會才行? 我們家的實驗教育實驗了這個部份 就是讓小孩自己學會 關於識字、閱
Thumbnail
也許對她來說,在圖書的世界裡是一種毫無壓力的漫遊狀態。 在那個寧靜閱讀的時刻,她是自由的,更是快樂的。 孩子,我只期許妳可以活得健康,活得不要太壓抑。 這個社會,會隨著妳的成長,付諸妳身上越來越多的壓力。 妳會迎來許多的挑戰與測驗,但那些都無損我們對妳的愛。 成就是妳自己的,無關於父母的顏面。
Thumbnail
也許對她來說,在圖書的世界裡是一種毫無壓力的漫遊狀態。 在那個寧靜閱讀的時刻,她是自由的,更是快樂的。 孩子,我只期許妳可以活得健康,活得不要太壓抑。 這個社會,會隨著妳的成長,付諸妳身上越來越多的壓力。 妳會迎來許多的挑戰與測驗,但那些都無損我們對妳的愛。 成就是妳自己的,無關於父母的顏面。
Thumbnail
每天早上完成上學前的準備,女兒便習慣性地去書櫃拿書來讀,直到要出門前會討價還價回應我的催促:「等一下,等我看完這一頁就好」,很欣慰經過這些年來的習慣建立,孩子在上小學前已經能享受閱讀。
Thumbnail
每天早上完成上學前的準備,女兒便習慣性地去書櫃拿書來讀,直到要出門前會討價還價回應我的催促:「等一下,等我看完這一頁就好」,很欣慰經過這些年來的習慣建立,孩子在上小學前已經能享受閱讀。
Thumbnail
  昨晚念高二的女兒拿出一本在國小時買給她的一本書,很心疼的和我說:「媽媽,書好像都會從這上面開始脫皮」她比著書的側邊膠封處最上緣告訴我。我說那很自然啊,拿個透明膠帶貼一下就好。不多久她又很開心的走出來說:「媽媽,我貼好了,你看像不像新的! 」。 布置小孩的閱讀角,讓小孩愛上閱讀
Thumbnail
  昨晚念高二的女兒拿出一本在國小時買給她的一本書,很心疼的和我說:「媽媽,書好像都會從這上面開始脫皮」她比著書的側邊膠封處最上緣告訴我。我說那很自然啊,拿個透明膠帶貼一下就好。不多久她又很開心的走出來說:「媽媽,我貼好了,你看像不像新的! 」。 布置小孩的閱讀角,讓小孩愛上閱讀
Thumbnail
父母總是擔心在開放教育下的孩子太自由,所以國小不能銜接怎麼辦? 這些擔心,伴隨而來的就是擔憂害怕, 然後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可能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讀書、寫字,是個長遠的計畫,好不好與優不優秀, 都取決於能不能好好運用在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有許多能力都是逐步進階上來的。 從不會
Thumbnail
父母總是擔心在開放教育下的孩子太自由,所以國小不能銜接怎麼辦? 這些擔心,伴隨而來的就是擔憂害怕, 然後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可能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讀書、寫字,是個長遠的計畫,好不好與優不優秀, 都取決於能不能好好運用在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有許多能力都是逐步進階上來的。 從不會
Thumbnail
即使在我人生最黑暗、無助的時期,也是依靠著文字的力量得到安慰。我從來不曾在看書時感到孤獨,文字的世界讓我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包容。
Thumbnail
即使在我人生最黑暗、無助的時期,也是依靠著文字的力量得到安慰。我從來不曾在看書時感到孤獨,文字的世界讓我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包容。
Thumbnail
你家的孩子愛讀書嗎?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讓孩子愛讀書? 現在的孩子們,學齡前大多有上了幼兒園,就是傳說中有去讀書了~~究竟是讀了什麼書?喜歡讀書嗎?讀書的動力是什麼?是自願或是強迫呢?
Thumbnail
你家的孩子愛讀書嗎?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讓孩子愛讀書? 現在的孩子們,學齡前大多有上了幼兒園,就是傳說中有去讀書了~~究竟是讀了什麼書?喜歡讀書嗎?讀書的動力是什麼?是自願或是強迫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