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主義 0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是陳曉芸,十年後才明白:
原來,已逝的外婆早已給了我最初的愛。

2021年,我將自己放置在只有我的房間。
我經常透過獨處來感悟自己的人生,為何這樣?為何那樣?
這一年,我想試圖反抗總是帶給我傷痛的母親。冷戰,是我唯一想得到的,最和緩的抵抗方式。
但我忽略自己是個高敏感體質的人,也輕視了她能壓制我的手段...
她的言行舉止,從小開始就已經對我造成陰影,我會不自主地接收她任何的情緒,將自己推向那無盡的深淵裡。

這一年,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的家沒有愛?為什麼我從小就得學會察言觀色?為什麼我總是要透過應和旁人來獲得歸屬感?為什麼壓抑會成為我面對情感的反射神經?
就連高中我感受到的「人生第一次歸屬感」,都是我努力配合著旁人、隱藏著自己,非常用力非常用力才得到的。
我的人生能得到不假修飾的愛嗎?我不停地問自己...

春分來了,我的疑問一樣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成為我心裡無法負荷的重量。
我開始用不對的方式去舒緩心中沉重的負面情緒,用疼痛來報復她。
我時常幻想:當我的傷痕被發現,知道原因是妳,妳會有什麼表情?會有罪惡感嗎?會對我有一絲歉意嗎?會承認是妳做錯了嗎?
大姐給了我答案:絕對不會的!
在她的世界裡這些舉止是弱者所為,而她這輩子最看不起的就是懦弱!
病歷及傷痕在她面前不值一提。

入夏的夜晚,我時常想起外婆,沒來由的,就是很想祂...
可能是因為祂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我想祂;可能是因為我誕生的日子快到了,所以總會想起人生遇到的第一位好人;也可能是因為孤單了吧?
我曾經問過大姐:為什麼像她這麼糟糕的人,可以擁有外婆那樣好的媽媽?
大姐哭了,我則是選擇把眼淚擒住,用灑脫來掩蓋我的傷心。
「我是多麼惡質的人,才會給我這樣的母親?」這樣的話,我問不出口,因為我們擁有同一位母親...
而我知道,大姐是位非常善良的人,跟我不一樣。

這一年的夏天好像特別漫長,明明已經哭了好幾個晚上,怎麼還是這麼熱?
這一天晚上,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的眼淚可以這麼多!
我一如往常,無來由地開始哭泣,坐在雙人加大的床上,只有我的房間裡。
比較不一樣的是,我腦中同步播送著從小到大的壓抑片段。畫面越多,我越是哭得聲嘶力竭!
哭到腦袋暈眩時,我抬頭看著房間的天花板,心想:歐巴說過『人一天可以抬頭看天空七次,就是非常幸福的人。』所以我又看向那扇因為裝了窗型冷氣而封起來的窗戶...
啊...我是看不到天空了,只要這台破冷氣能安靜點,我可能就會幸福點吧?

我垂下腦袋,又想起外婆了...
「哀...我真是沒有用,每次都打擾外婆,外婆在世時也沒有多多陪伴她老人家。但是就好想好想,真的好想祂。」
眼前,突然有一道光灑落在我的雙腿。
奇怪,我明明買了遮光係數最強的窗簾啊?
那道炙熱的陽光,硬生生從窗簾的縫隙闖入我的世界,此時此刻,我竟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我好像感應到外婆來看我了!「祂就在我身旁」的感覺好強烈!
我又開始嚎啕大哭,而外婆則靜靜的在旁邊守護我、安慰我、疼愛我。

對呀,從我出生起,外婆祂就給了我一份不求回報的愛!
至今,這份愛也不曾消失,我怎麼會這麼晚才發現?
我一直埋怨我的家沒有愛,一直認定我不被愛,一直告訴自己:我的成長沒有愛。
我現在才明白,我其實早就擁有那份「我人生中最初的愛」,這是外婆給我的,我這輩子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蘆洲阿嬤,我很思念您,也很感謝您對我的疼惜,我很愛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時候有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住,是一個人在外婆家住的。 那時候的我是個跟屁蟲,晚上外婆如果沒有陪我一起睡覺,我就會在房間裡哭。 我很喜歡外婆。 外婆長得很漂亮,而且煮得一手好菜。 她會輕聲細語地跟我說話,會關心我冷了還是餓了。 考好成績的時候會誇獎我,會喊我看今年菜種得很好。 當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外婆過世了 因為外婆是壽終正寢,我覺得這是外婆的福氣 所以我打算鎮定以對 但當阿姨看到我、馬上來抱住我時 我就開始哭,一直一直哭 以後來外婆家,沒有人叫我的小名了 以後來外婆家,沒有外婆了 沒有外婆的外婆家,不再是外婆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時候有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住,是一個人在外婆家住的。 那時候的我是個跟屁蟲,晚上外婆如果沒有陪我一起睡覺,我就會在房間裡哭。 我很喜歡外婆。 外婆長得很漂亮,而且煮得一手好菜。 她會輕聲細語地跟我說話,會關心我冷了還是餓了。 考好成績的時候會誇獎我,會喊我看今年菜種得很好。 當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外婆過世了 因為外婆是壽終正寢,我覺得這是外婆的福氣 所以我打算鎮定以對 但當阿姨看到我、馬上來抱住我時 我就開始哭,一直一直哭 以後來外婆家,沒有人叫我的小名了 以後來外婆家,沒有外婆了 沒有外婆的外婆家,不再是外婆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