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 鼴鼠 狐狸與馬】-我們最終只有愛

【男孩 鼴鼠 狐狸與馬】-我們最終只有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查理.麥克斯(Charlie Mackesy)來自英國的插畫家,以獨特的水彩畫風,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四個角色:單純好奇的男孩、天真開朗的鼴鼠、寡言冷靜的狐狸及溫柔有智慧的馬,書中的每張插圖都會搭配一段發人省思的對白,而故事的開端,從男孩和鼴鼠的旅行開始。

男孩和鼴鼠看似原本就熟悉著彼此,男孩雖然對這世界充滿著好奇,但身而為人,不免偶爾感到惆悵、憂慮、恐懼,相較之下,鼴鼠總是那麼無憂無慮,他有著保持正向的獨門密技-享用蛋糕,無論是品嘗蛋糕或思念蛋糕,都帶給鼴鼠許多喜樂及安慰,而這份歡愉的情懷就像水波蕩漾般,渲染著男孩,也渲染給正在閱讀的你和我。狐狸被鼴鼠所救,當時的狐狸被人類設下的陷阱困住了,因為曾經受過傷,所以狐狸總是保持沉默,而夥伴的陪伴就像是一杯溫水,緩緩的溶化了狐狸冰冷封閉的心,療癒了它心底的傷,狐狸感受到這份溫暖也鍾愛著這段情誼。最終出現的馬,原本就擅於旅行,它帶著這群小夥伴開闊了更多視野及智慧,但看似自信的馬,也有著它脆弱的一面。

書中的每個段落都親柔的牽引著我們的思緒,我們陪伴著男孩旅行,也藉此深思更多人生的要事。以下分享幾個我好喜歡的段落,希望你也可以藉由這些簡單的文字拾起自己的心,並擦亮它。

善待自己,是最真摯的善良
raw-image

「善待自己」這四個自我反覆看了好多遍,這是多麼基本的一件事,但我卻時常忘記做到,甚至「自以為」做到了,其實不然。

善待之前,要先了解自己,這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功課,我們需要各種經驗來澄清自己是誰,無論是平順還是挫折,都是選擇自己、了解自己的途徑。

而「善待自己」對我來說,就是對自己有深刻的了解後,將自己放在對的地方,認可自己的努力及獨特,永遠當自己的擁護者。所謂的擁護不是自戀,而是接受生活的挫折及不順,明白自己即便盡了最大的努力,也不可能保證絕對的成功,放下對「理當」的執著,僅只樂觀的活在當下

有時候只是站起來繼續前進,就是了不起的勇敢
raw-image

生活中不乏遇到挫折,通常,我們有多努力,面對挫折時就會有多失望。

作家J.K.羅琳肯定有深刻的體會,她經歷一段破裂婚姻,又失業,成為一個單親媽媽,雖然不到無家可歸但也算是窮到谷底了。但,羅琳認為「如果我真的在別的地方取得成就,可能永遠不會想在自己真正渴望的領域追求成功。在人生谷底的當下,我也被釋放了,因為最大的恐懼已成真,而我還活著。於是,逆境谷底成了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你從挫折中變得更聰明、堅強,也更有生命力。除非經過逆境的考驗,你永遠不會真正了解自己,也不會真正了解你的人際關係。」

面對未來,我們永遠不知道緊接而來的是福是禍,而我們選擇了勇敢而堅定的立足當下,持續前進。

這樣,也就夠了。

有時候你聽見的只有怨恨,但這世界上,也有超乎你想像的愛
raw-image

在非洲,有一種概念叫「烏班圖」,意思大概是:一個人是經由與其他人互動才成為其人。我們的生活總是仰賴著其他人,如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是一直是很熱門議題,用GOOGLE搜尋「人際關係」繁體中文可找到近兩千筆萬資訊,是「身體健康」的兩倍,人們對人際關係的重視可見一斑。 

通常,我們會在關係遇到狀況了才會尋求協助,而報章雜誌也都只報導各種不公不義的刑事案件,所以會有很多人對於世間的狀態有所誤會,認為這世界充滿了暴力、憤怒及怨恨。但其實這世界絕對有更多的愛和慈悲,只是它不及怨恨般強烈鮮明以致於很常被忽略。

來自台東的陳樹菊奶奶慷慨捐獻只希望讓更多的孩童可以受到教育及照顧、療心圖書館作者兼館長彭冠綸女士,構築了一個充滿善念的圖書館,初衷只是希望大家可以藉由閱讀,成為更好的人、鮮乳坊的創辦人阿嘉,投入酪農業希望可以翻轉台灣酪農產業更為無法發聲的動物們盡一份心力。這些有愛的人其實就充斥在我們周邊,端看我們是否覺察到、感受到。

我相信著,愛絕對是人的根基也是我們最偉大的力量。而愛就存在在我們彼此的手心,握緊看不到,張開手來就如同掌紋一樣,有好多好多呢!


avatar-img
一打一打的沙龍
5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打一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長大的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需要倚賴父母照顧的孩子,我們有責任照顧自己,甚至持續成長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擁抱當下的感受永遠是那第一步。
當今的世界變化快變遷之快速,如何更有效、更健康的去應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生活壓力,「教育」是舉足輕重的一環。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旨在讓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讓我們一起身歷與作者一起經歷探索天命的過程。
寂靜通常很願意是我們的朋友,他可以是一種安慰,更可以是內心富足的源頭。 也許不只在戶外,在辦公室中、通勤時、會議前,我們隨時可以選擇停頓、抽離,並留心於寂靜中。 願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的南極洲。
午安午安~今天和大家分享【愛到極致是放手】這本書。 接下來,我將分享兩個我在書中特別有感觸的主題,分別是與"自己"的挫折自處及愛著"他人"原本的樣子。
​哈佛大學商學院有一個傳統,每個教授在應屆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都會收起教鞭和課本,和學生們傾訴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曾經面對過的挑戰、成就及過失。學生們可以藉由教授的結業辭,獲得許多深刻的反醒及見地。作者本身經驗了數次畢業演講的激勵,也希望可以將這些智慧及經驗藉由書籍分享給更多人。 這本書收錄
來自瑞典的前經濟學家-比約恩.林德布勞,在工作最最輝煌的時期深受著來自內心的召喚,那無形的強大力量,讓他當下就折服,而開始了他的17年林僧人生活。而本書旨在以平靜輕鬆的方式講述他附有哲理的人生經歷。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和你相遇 我們很常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而且總是認為自
長大的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需要倚賴父母照顧的孩子,我們有責任照顧自己,甚至持續成長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擁抱當下的感受永遠是那第一步。
當今的世界變化快變遷之快速,如何更有效、更健康的去應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生活壓力,「教育」是舉足輕重的一環。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旨在讓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讓我們一起身歷與作者一起經歷探索天命的過程。
寂靜通常很願意是我們的朋友,他可以是一種安慰,更可以是內心富足的源頭。 也許不只在戶外,在辦公室中、通勤時、會議前,我們隨時可以選擇停頓、抽離,並留心於寂靜中。 願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的南極洲。
午安午安~今天和大家分享【愛到極致是放手】這本書。 接下來,我將分享兩個我在書中特別有感觸的主題,分別是與"自己"的挫折自處及愛著"他人"原本的樣子。
​哈佛大學商學院有一個傳統,每個教授在應屆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都會收起教鞭和課本,和學生們傾訴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曾經面對過的挑戰、成就及過失。學生們可以藉由教授的結業辭,獲得許多深刻的反醒及見地。作者本身經驗了數次畢業演講的激勵,也希望可以將這些智慧及經驗藉由書籍分享給更多人。 這本書收錄
來自瑞典的前經濟學家-比約恩.林德布勞,在工作最最輝煌的時期深受著來自內心的召喚,那無形的強大力量,讓他當下就折服,而開始了他的17年林僧人生活。而本書旨在以平靜輕鬆的方式講述他附有哲理的人生經歷。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和你相遇 我們很常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而且總是認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