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炎熱夏天,突然不經意的發現,陽光好像沒那麼炙熱,氣溫變得比較舒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腳步,慢慢接近了。
直到某一天,走在每天人來人往的騎樓時,從旁邊飄來了一陣久違的、熟悉的炒砂煙味,伴隨著鐵鍋鍋鏟的鏗鏘翻炒聲,飄出了一種屬於秋天的味道~那就是「糖炒粟子」的香味。
我就能確定,秋天真的到來了。
每次經過手工現炒「糖炒栗子」的攤位,總是抵擋不住它的香味,時常會買一包帶走。
剛起鍋的熱呼呼糖炒栗子很燙手,食用的時候要小心,但此時的殼非常好剝,一壓就會露出金黃色的栗子,鬆軟綿密的口感和甘甜的味道,總讓人不小心一顆接一顆。
栗子原生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屬於殼斗科的植物,又名大栗、板栗、毛栗子。目前嘉義縣中埔鄉是台灣主要的栗子產區,產季為每年 8~10月。台灣板栗甜度比一般常見的天津板栗來得高,因此有「黃金板栗」的美稱。
傳統的「糖炒栗子」是將栗子與砂礫上下翻炒,利用砂礫來導熱,然後再撒上少量的糖一起翻炒,以帶出糖的香氣。
而在南部,本土栗子有個創新的炒法,就是「鹽炒栗子」。就是在炒之前,先在栗子尾端剪一刀,之後直接將栗子與大量粗鹽一起下去炒 (不需用砂礫),因為鹽體本身很細緻,可以讓栗子受熱更均勻。而炒熟後的栗子,在先前的剪開處,會裂出一道縫,若用牙籤刺得穿就代表熟了。
栗子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多種礦物質,尤其鉀含量很高,能穩定血壓。還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在中醫學上,栗子也有補腎益脾胃和養顏的功效。不過栗子屬於堅果種子類食物,澱粉含量高,熱量不低,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秋冬時節,在市場也常看到已去殼的生栗子,主要是做為料理的食材之用。生栗子常會被拿來做「栗子雞湯」或「栗子炊飯」。今早在市場上也看到了賣生栗子的攤販,所以也買了一包生栗子,打算之後來做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