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十二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不要被欲望牽著走

五色令人目盲:看太多五顏六色的東西,會使眼睛失去功能。

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色彩太繽紛美麗,會讓你迷失其中,慢慢地你連最基本的黑白都分不清楚了,忘記最重要的東西。

眼睛是我們所有欲望的窗口,眼睛看到別人有名牌包包、開名車、住豪宅,欲望就長出來了,老子用五色來比喻欲望。盡量把"五色"丟棄,堅持抓住自己的本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為領導者也是如此,當領導者到了一定的位置後,資源變多了,各種光環來了,這時候能不能保持初心很重要,你想要為大家帶來怎樣的幸福,而不是想著為自己贏得什麼名聲、地位、名譽、財富等。如果總是追求"五色"是無法帶領大家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定力。

五音令人耳聾:老子用這個比喻說明,欲望過多會令人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力。

五音是老子拿來形容對領導者的美好言辭,當領導者每天都是聽到阿諛奉承的言辭,當他們聽到忠言時就會覺得逆耳了。這時候,領導者就失去正常判斷能力,失去判別正常評價的能力。

五味令人口爽:各種味道變多了,會讓人口味出現偏差。

老子在此說的五色、五音、五味,都是比喻人的欲望。人總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大,而且用各種條件、各種形式去滿足欲望。過度追求感官享受,身體可能會受到傷害。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為了自己的欲望主動去獵取,被欲望驅動會讓你的心發狂,內心不平靜。

過分撈取,導致自己心靈發狂。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坦然,問心無愧。如果我們懂這個道理,把自己的心放正,不為自己撈取,"道"自然會給你回報,越是淡泊回收,就會越幸福,最終會進入一種坦然、圓融境界。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世界上難以獲得的寶貝會讓人的行為受到阻礙,會讓人的行動受到影響。

我們做事常有自己的目標,那些目標往往都是很高遠的,需要一個長期計畫,而在進行計畫中,常常有各種阻礙出現妨礙你達成目標,如果你太關注在這些阻礙身上,受欲望驅使,就會忘記自己的初心。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得"道"的領導者在治理時,要為了事情的本質去做事,目代表欲望,不要為了欲望而去追求它。

聖人會把眼睛、精力放在做事上,不被欲望驅使,而是為了先讓別人活得好,那麼聖人的生活也會跟著變好,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我們要把為了欲望而去做事的態度拋棄, 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扎實做事,這樣你應得的利益自然會到你身邊,但別在意它,如此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幸福。


    7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柏拉圖效率、優勢策略和奈許均衡,是賽局理論中三個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兩個攤販事先商量好分散,以馬路的中間為界,在右側的中間與左側的中間分別擺攤,兩家平等賺錢,還可以確保消費者的購物距離是最短。而這種方法稱為"柏拉圖改善"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利益同時,還能使至少一人的境遇變得更好。如果一個局面已經沒有
    高手賽局緒論
    做什麼都要留一點空間,留出餘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支車輪輻共用一個中間的車輪轂,車輪轂因為中間空無,所以才有車子的用途。 *轂:車輪中間的圓木,中空,可以讓車軸穿過。 老子在此說明的是"有"和"無"的關係,它們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領導者是這樣練成的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你能不能把肉體和精神合在一起,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轐讓形神分離。 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一個理念,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形和神分離的。人們往往會用過度的欲望,去驅使自己的身體,結果導致身體的崩潰。身體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在我們的欲望驅使下,為了獲得
    道德經 第九章 保富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有一個裝滿水的器皿,你端起它,水會溢出來,這樣倒不如適可而止。 這句話是說,如果你做任何事都把它裝到很滿再去做,這樣就沒辦法做了,你倒不如放下它。我們做事不要做太滿,要為自己留一點後路,留點餘地。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柏拉圖效率、優勢策略和奈許均衡,是賽局理論中三個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兩個攤販事先商量好分散,以馬路的中間為界,在右側的中間與左側的中間分別擺攤,兩家平等賺錢,還可以確保消費者的購物距離是最短。而這種方法稱為"柏拉圖改善"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利益同時,還能使至少一人的境遇變得更好。如果一個局面已經沒有
    高手賽局緒論
    做什麼都要留一點空間,留出餘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支車輪輻共用一個中間的車輪轂,車輪轂因為中間空無,所以才有車子的用途。 *轂:車輪中間的圓木,中空,可以讓車軸穿過。 老子在此說明的是"有"和"無"的關係,它們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領導者是這樣練成的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你能不能把肉體和精神合在一起,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轐讓形神分離。 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一個理念,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形和神分離的。人們往往會用過度的欲望,去驅使自己的身體,結果導致身體的崩潰。身體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在我們的欲望驅使下,為了獲得
    道德經 第九章 保富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有一個裝滿水的器皿,你端起它,水會溢出來,這樣倒不如適可而止。 這句話是說,如果你做任何事都把它裝到很滿再去做,這樣就沒辦法做了,你倒不如放下它。我們做事不要做太滿,要為自己留一點後路,留點餘地。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道德經》智慧:真正的高人,往往具備這四個特徵   古人常說「靜水流深,大智若愚」,而《道德經》中的智慧更是揭示了真正高人的內在特質。他們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智慧和力量。這樣的人,往往能在人生的波瀾中處變不驚,安然自得。以下四個特徵,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1. 靜水流深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毀壞失去作用了,於是有仁義的出現。
    Thumbnail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老子將管理者分為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Thumbnail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道德經》智慧:真正的高人,往往具備這四個特徵   古人常說「靜水流深,大智若愚」,而《道德經》中的智慧更是揭示了真正高人的內在特質。他們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智慧和力量。這樣的人,往往能在人生的波瀾中處變不驚,安然自得。以下四個特徵,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1. 靜水流深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毀壞失去作用了,於是有仁義的出現。
    Thumbnail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老子將管理者分為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Thumbnail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