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你的道德經 -- 22. 淘金與行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ㄧ葉可知秋 . ㄧ葉可蔽目
raw-image


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真而不肆,光而不耀。」

處理事物是心意的運作,身體跟隨自然作動。如果是只是向外探求,而認為都是外面的影響,身體即體驗不到。

想法太多,而呈現於外,是呼吸時會用到的材料。呼吸時,想法太多,會示現於外。

誰可以在意之所向處不動搖呢?是誰可以向君神報告呢?在「無」定即是。「正」是意的結構,止於ㄧ,會展現單一,完整會展現不可思議。身意的貪執,使外相僵固不動。

所以聖人是

大方無隅,運作的場域是以空間定義它的角落,所以呈現沒有邊界。

廉而不劌,執行分別分裂的作用而不傷人,所以是看出分別而不落入分別。

真而不肆,處於內真而不是陳列於外。

光而不耀,意生隙之光使人看見,卻不會閃耀人的眼睛而讓人看不見其他事物。

「廉」是如鐮刀般的稜利,可以分裂事物。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三才合一,調整身意行道,收藏心意是最重要的。

說到這個心意的收藏,是以「初相」所帶來的感受。初相的感受,是由身體而來,有所體會感受情緒而影響到意,是意不斷的堆疊的結果。身意不斷堆疊,則「無」的空間失去功能。「無」的空間失去功能,沒有了不動搖的意之所向,不能向君神報告,可以產生或與惑。產生惑與或的源頭,可以讓惑與或的生化,持續不斷。這是回光深藏,深入其意,生生不息,專注得以示現的道理。

三才合一,神意體合一。

「國」意中有或,要嘛成咸,要嘛成惑。或與惑。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三才合一而行道,整理或與惑的呈現,執行上像是在煮鮮魚肉湯,使其全部融化於湯內,讓所要分別分配的事物,跟著意與感受情緒,布滿整個空間。

於「在意之處」進行分裂,使「在意之事物」不能成為外相。

分裂這個「在意的事物」不能化於外相,外相即不能影響身意。

分裂的外相不會影響身意,分別分配的準則也不會影響身意。

外相與分別分配的準則不影響身意,兩者即不會互相影響,意即同於神,歸於原來的樣子,歸於「ㄧ」,即能同其眾意。

「國」意中有或。或與惑。

「鬼」是指在意的事物,使人留心而有情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skYi 的問疑
3會員
113內容數
人文生活
AskYi 的問疑的其他內容
2022/09/13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2022/09/13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2022/09/13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Thumbnail
2022/09/13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Thumbnail
2022/09/13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2022/09/13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 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就增加了。 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再初階段必須擇善固執, 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的執取, 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 例如:我們愛一個人, 就希望他成為我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 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就增加了。 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再初階段必須擇善固執, 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的執取, 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 例如:我們愛一個人, 就希望他成為我
Thumbnail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ㄧ葉可知秋 . ㄧ葉可蔽目 想法太多,而呈現於外,是呼吸時會用到的材料。呼吸時,想法太多,會示現於外。
Thumbnail
ㄧ葉可知秋 . ㄧ葉可蔽目 想法太多,而呈現於外,是呼吸時會用到的材料。呼吸時,想法太多,會示現於外。
Thumbnail
既然上了戲台,也知道結局跟排場是跟「你」息息相關,這樣「你」要如何編劇呢?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人都自以為「是」,是因為自己是「非」。
Thumbnail
既然上了戲台,也知道結局跟排場是跟「你」息息相關,這樣「你」要如何編劇呢?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人都自以為「是」,是因為自己是「非」。
Thumbnail
自然而然,道使自然得以展示,道法自然,自然即是必然。 追求天人合一的「你」,得要明白是你合了天地,還是天地合了你?是你容了天地,還是天地容了你?而這個「容」,也是一個過程。不溶,即著了。其精要在第十六章。 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即是心聲,意。自然即是必然。 風是巽卦,巽卦也代表意。
Thumbnail
自然而然,道使自然得以展示,道法自然,自然即是必然。 追求天人合一的「你」,得要明白是你合了天地,還是天地合了你?是你容了天地,還是天地容了你?而這個「容」,也是一個過程。不溶,即著了。其精要在第十六章。 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即是心聲,意。自然即是必然。 風是巽卦,巽卦也代表意。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你以為的你,總是注重著「有」,而忽略了「無」。就像音樂旋律的優美,除了音符,音樂家如何處理音符跟音符的間隙,常常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一幅畫,也不會把整面填滿,所留下的空間,對構圖的美,極其重要。滿滿的沒有空間,反而喪失了生命力。 即使活在地球上,也常常忘了空氣的存在。 那麽「你」是一個容器嗎?
Thumbnail
你以為的你,總是注重著「有」,而忽略了「無」。就像音樂旋律的優美,除了音符,音樂家如何處理音符跟音符的間隙,常常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一幅畫,也不會把整面填滿,所留下的空間,對構圖的美,極其重要。滿滿的沒有空間,反而喪失了生命力。 即使活在地球上,也常常忘了空氣的存在。 那麽「你」是一個容器嗎?
Thumbnail
在六識打開之時,「神」常一去不復返,透過六識,我們時常在各個地方「留神」,產生在意,時間一過形成記憶,有些記憶會記得,有些會卡在意識深處,無法察覺。
Thumbnail
在六識打開之時,「神」常一去不復返,透過六識,我們時常在各個地方「留神」,產生在意,時間一過形成記憶,有些記憶會記得,有些會卡在意識深處,無法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