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虎科大文化史寺廟對聯參訪紀錄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文化史課程寺廟對聯參訪紀錄展

學期-112學年度第1學期

課程名稱-通識教育中心-文化史課程

任課老師-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

內容-虎科大修課學生自主前往雲林縣的虎尾、北港、斗六、斗南、麥寮還有全國各地寺廟書院等有對聯,特別是冠首對聯的地方參訪,抄錄對聯做成紀錄

展覽地點-通識教育中心三樓展示空間

展覽期間-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到2023年11月14日星期二

與SDGs關聯性

目標11重視城鄉發展,保護文化遺產

強化國家與區域的發展規劃,促進都市、郊區與城鄉之間的社經與環境的正面連結

在全球的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進一步努力。在全球的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進一步努力。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
一、有形文化資產:
(一)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二)歷史建築: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三)紀念建築:指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具有重要貢獻之人物相關而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四)聚落建築群:指建築式樣、風格特殊或與景觀協調,而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之建造物群或街區。
(五)考古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六)史蹟:指歷史事件所定著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所定著之空間及附屬設施。
(七)文化景觀: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八)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
(九)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珍貴稀有植物及礦物。
二、無形文化資產:
(一)傳統表演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表演藝能。
(二)傳統工藝: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
(三)口述傳統:指透過口語、吟唱傳承,世代相傳之文化表現形式。
(四)民俗: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儀式、祭典及節慶。
(五)傳統知識與實踐:指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文化史寺廟對聯

文化史寺廟對聯

虎科大文化史寺廟對聯課程展示

虎科大文化史寺廟對聯課程展示







台語日語性別法制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虎科大法學緒論法院旁聽紀錄展 學期-112學年度第1學期 課程名稱-通識教育中心-法學緒論課程 內容-虎科大修課學生自主前往法院旁聽,做成紀錄 展覽地點-通識教育中心三樓展示空間 展覽期間-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到2023年10月31日 與SGDs關聯性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
台灣台語吟詩 2023年第五屆尋鷗吟詩獎決賽比賽 決賽時間-2023年10月22日(星期日)9:30-18:00。 決賽地點-嘉義市中正公園 相關公告網址
對聯是台灣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希望透過在虎科大對對聯的介紹與創作,以及請有專門研究地方文史工作者帶領同學到虎尾寺廟實際參觀走讀,觀賞寺廟對聯以及建築藝術之美,與教師協同合作進行對聯習作與討論,喚起同學保護文化資產的意識,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3虎科大第四回臺灣台語漢詩吟唱研習 時間-2023/09/27星期三晚上21.30-22.30 主持-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 內容- 1嘉義市台語漢詩吟唱比賽「尋鷗吟詩獎」參賽練習 2台語漢詩文人調吟詠方式練習 3常見套調方式介紹 4 台語轉音變調、合唇音、仄聲發音的練習與矯正
恭喜虎科大李玉璽教授參加2023年8月號嘉義市傳統詩學會徵詩,獲得第一名(狀元)
新北市灘音吟社2023年8月12日在新北市中和區舉辦【第六屆全國台語漢詩詞吟唱比賽】以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孔子白)吟唱的方式詮釋古典詩詞,號召全國各縣市、年齡從9歲到83歲約計百餘位參賽者一同共襄盛舉。
虎科大法學緒論法院旁聽紀錄展 學期-112學年度第1學期 課程名稱-通識教育中心-法學緒論課程 內容-虎科大修課學生自主前往法院旁聽,做成紀錄 展覽地點-通識教育中心三樓展示空間 展覽期間-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到2023年10月31日 與SGDs關聯性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
台灣台語吟詩 2023年第五屆尋鷗吟詩獎決賽比賽 決賽時間-2023年10月22日(星期日)9:30-18:00。 決賽地點-嘉義市中正公園 相關公告網址
對聯是台灣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希望透過在虎科大對對聯的介紹與創作,以及請有專門研究地方文史工作者帶領同學到虎尾寺廟實際參觀走讀,觀賞寺廟對聯以及建築藝術之美,與教師協同合作進行對聯習作與討論,喚起同學保護文化資產的意識,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3虎科大第四回臺灣台語漢詩吟唱研習 時間-2023/09/27星期三晚上21.30-22.30 主持-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 內容- 1嘉義市台語漢詩吟唱比賽「尋鷗吟詩獎」參賽練習 2台語漢詩文人調吟詠方式練習 3常見套調方式介紹 4 台語轉音變調、合唇音、仄聲發音的練習與矯正
恭喜虎科大李玉璽教授參加2023年8月號嘉義市傳統詩學會徵詩,獲得第一名(狀元)
新北市灘音吟社2023年8月12日在新北市中和區舉辦【第六屆全國台語漢詩詞吟唱比賽】以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孔子白)吟唱的方式詮釋古典詩詞,號召全國各縣市、年齡從9歲到83歲約計百餘位參賽者一同共襄盛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針對文化部於今年8月26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通過,將現有兩處古蹟,即「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一事,經文化部與成大建築系黃恩宇老師說明,筆者有以下兩點疑問及想法,供各界先進參考:問題一:原兩處古蹟為何遲未合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之因應計畫   目前文化資產之防災計畫規定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第23條:「古蹟之管理維護,指下列事項:一、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二、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三、防盜、防災、保險。四、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五、其他管理維護事項。」、《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
Thumbnail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Thumbnail
昨天發的短影音「我在雲林一整天」有三個很棒的景點,我先介紹一下「雲林虎尾建國眷村」,這是眷村遺址。這類老舊建築在台灣很有多,而且都是廢棄已久的。不少政府部門為了推廣觀光,讓這些地方開始活化。例如,之前介紹的台中動漫博物館。 . 之前介紹「台中動漫博物館」有提到,那個地方有點像嘉義的
Thumbnail
[林承緯教授分享的部分] 林教授先播放了民國55年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紀錄片。 首先上場的是虎爺,教授說:「虎爺經過形塑之後,能不能成為網紅呢?以後大家知道的明星,就不全是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也許也會有虎爺。」 民藝與民俗的結合,帶來美與感動。像是古禮的傳統,穿木屐以及抬轎班的服裝,信眾的服裝、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針對文化部於今年8月26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通過,將現有兩處古蹟,即「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一事,經文化部與成大建築系黃恩宇老師說明,筆者有以下兩點疑問及想法,供各界先進參考:問題一:原兩處古蹟為何遲未合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之因應計畫   目前文化資產之防災計畫規定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第23條:「古蹟之管理維護,指下列事項:一、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二、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三、防盜、防災、保險。四、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五、其他管理維護事項。」、《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
Thumbnail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Thumbnail
昨天發的短影音「我在雲林一整天」有三個很棒的景點,我先介紹一下「雲林虎尾建國眷村」,這是眷村遺址。這類老舊建築在台灣很有多,而且都是廢棄已久的。不少政府部門為了推廣觀光,讓這些地方開始活化。例如,之前介紹的台中動漫博物館。 . 之前介紹「台中動漫博物館」有提到,那個地方有點像嘉義的
Thumbnail
[林承緯教授分享的部分] 林教授先播放了民國55年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紀錄片。 首先上場的是虎爺,教授說:「虎爺經過形塑之後,能不能成為網紅呢?以後大家知道的明星,就不全是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也許也會有虎爺。」 民藝與民俗的結合,帶來美與感動。像是古禮的傳統,穿木屐以及抬轎班的服裝,信眾的服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