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一座人文的山》談走向文化資產的山(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文資作為一種戶外運動 #2023年國家公園法立法5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41年

#文資作為一種戶外運動 #2023年國家公園法立法5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41年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為農業委員會或海洋委員會(平均高潮線以下,屬海域之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由海委會主管)。


  依據《文資法》規定,「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定義為:「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珍貴稀有植物及礦物。」其中自然地景可區分為「自然保留區」及「地質公園」2種;自然紀念物可區分為「珍貴稀有植物」、「珍貴稀有礦物」、及「特殊地形及地質現象」3種。目前公告的數量為:「自然保留區」22處,「地質公園」10處,「珍貴稀有植物」4種、「特殊地形及地質現象」5處、「珍貴稀有礦物」則是迄今未指定任何一種珍貴稀有礦物。


  「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作為一種文化資產,類型一樣有國定及縣市定之分,「自然保留區」國定18處、縣市定4處,「地質公園」10處皆為縣市定,「特殊地形及地質現象」5處皆為縣市定(其中4處皆位於澎湖)。「珍貴稀有植物」原公告11種已公告解除7種。唯一遭廢止之「自然保留區」為「關渡自然保留區」。因紅樹林持續增生,致基隆河關渡側水流遭阻擋,上游洪水溢堤風險增大。考量公告時(1986)僅有《文資法》,目前有更多法規得以進行棲地保育,且該區亦屬內政部依《溼地保育法》公告之「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範圍,2021年審議通過廢止。「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與其他文化資產種類的差別在於:


  1. 公告範圍、面積較大。甚至大到跨縣市,如:草嶺地質公園範圍涵蓋雲林縣古坑鄉及南投縣竹山鎮。然而,跨縣市並非「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獨有,「文化景觀」的「新莊樂生療養院」,公告範圍亦涵蓋新北市新莊區及桃園市龜山區。這時通常以所在縣市之面積較大者為主責單位。


  2. 範圍均為國有、公有地,無私人用地。故可推斷應皆由縣市政府主動提報,而無個人或團體提報(唯一一件自然地景區內有私有土地者為已被廢止的「關渡自然保留區」)。


  3. 具有較高之危險性。「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地點通常遠離都市,除交通不便及人煙稀少外,亦具有危險性。需額外的裝備,如:登山裝備、賞鳥裝備。及技術,如:觀賞辨別的技術、知識。


  4. 人與自然不可分割。以筆者去過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為例,其保護對象為櫟林帶、稀有動植物及其生態系。透過長時間身處、活動於其中的過程,感受到不同於城市的原始狀態、自然變化,及一種超越人類有限生命甚至歷史的時間。文化資產的保存,提供現代人回應當代追求效率、物質、資本、全球化等文化的智慧與方法,反思慢活、精神、共享、在地化的價值。


  5. 保存之對象非人為。非人為並非表示不受人的影響,「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同樣受人為全球暖化的影響,且作為觀光遊憩地,如:野柳地質公園,需在開發觀光與保存管理之間取得平衡。然而,「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文資價值不同於其他文資,為「人」所賦予(歷史、科學、藝術等),而是「自然」與「人」共同賦予(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不同於其他人為的文資,是不可複製的、不可異地保存的。且再利用之經營管理,非重於人潮、錢潮,而是盡量減少人為的介入,無需考量再利用,因為無用就是大用。

raw-image



  綜上,不管是《國家公園法》的「國家公園」(9處)、「國家自然公園」(1處,資源豐度或面積規模較小,未達國家公園劃設基準之地區),《森林法》的「自然保護區」(21處),《文資法》的「自然保留區」(22處)、「地質公園」(10處),或《野生動物保育法》的「野生動物保護區」(20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38處)。縱然部分保存範圍重疊,如:「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差別在於,就法律強度而言,《文資法》為最嚴格、強度最強之法規,因其效力從審查期間便已存在。其核心目的都是藉由保育珍貴稀少的自然風景、動植物及史蹟,供人們遊憩與研究之用,以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


  登山的歷史如同文資的歷史,都是近年才逐漸受到重視及意識的。「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作為文化資產,看似格格不入,卻擴大了文化資產的內涵,提供人為之外自然與人互動下回應當代問題的智慧與方法。保存文化資產就是一種荒野哲學,讓後世也能透過相同的景物,獲得與先行者媲美的第一手體驗。


  文化資產作為一種戶外運動,一定要踏出去,置身其中,著重的是過程中的收穫和克服難關所帶來的滿足感,而非與他人競爭的優越感。自然的倫理體系,讓萬物皆平等、皆具有存在意義。我們都是「在世存有」,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先有世界才有我的存在。透過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消弭二元對立,成為無限與有限、自然與人為、非歷史(和平)與歷史(暴力)、保存與活用、整體與個別、實踐與理論、偶然與必然之間的存在。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學習並實踐自然的德性,如:智慧、理解、明智、慷慨、節制、勇敢、友愛。此倫理學讓自然與人一同追求「共善」、幸福的世界。

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

2023/2/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7會員
66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山上的木 漂流到 山下 變成山 流浪的狗 住在山上
Thumbnail
山上的木 漂流到 山下 變成山 流浪的狗 住在山上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