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0/31-思維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的知識結構、你掌握的資訊,以及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觀點。

今天員工A問了我一個問題,員工A有在玩手機遊戲,近期官方有舉辦問答類型的活動,其中有一個問題:「一段路程全程距離八十個單位,人類的目標是要走完全程,消耗一份食物只能走一個單位,而人類一次最多只能攜帶六十份食物, 如果食物固定放置在出發點,那麼人類要走完全程總共需要消耗幾份食物?」(有更改問題中的名稱,題目的概念沒有改變)

我聽完員工A陳述的問題後,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問題設計上有BUG,人類一次最多只能攜帶六十份食物,怎麼可能能夠走完全程呢!?

但是同樣的問題員工B聽完,卻能夠想方設法解答出正確的答案,並且把解題的邏輯表述出來。

問題中並沒有「禁止」將食物囤放在路程上的某一個地點,沒有「禁止」就是可以,法無禁止即可為

人類第一次出發攜帶六十份食物,前進二十個單位後囤放二十份食物,然後返回出發點。第二次出發一樣攜帶六十份的食物,前進二十個單位後就會到達,第一次出發時囤放了二十份食物的囤放點,這時也消耗了二十份食物了,剛好可以補充消耗的食物,這樣身上就有六十份食物,剩餘的路程也是六十個單位,這樣就可以走完全程了。在第一次出發時消耗了四十份食物,在第二次出發時消耗了八十份食物,兩次出發總共消耗了一百二十份食物,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一百二十份。

我和員工B差異就在於思維模式,有時候答案往往很簡單,只要一層窗戶紙捅破馬上就能想到了,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思考能力的體現。

avatar-img
72會員
779內容數
養成自身寫作習慣,並分享日常發覺好文章,每日更新天天有新鮮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圓滾滾的貓窩 的其他內容
學會選擇的時候,往往同時也學會了放棄。只能選擇一個,就只能放棄其他。
今天一早就陪女友和丈母娘一起出門,前往嘉義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走走逛逛⋯
其實世界的規則往往很簡單,所以才會說來說去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是方法有沒有用才是最重要的,變著花樣、換著角度去解析一件事情,其實核心真理都是一樣的。
心病還須心藥醫,外力干涉只能救得了一時,心以死灰,執念已去,不想留存於世。
我每天早上獨自一人值早班時,因為加油的車輛比較稀少,在空閒時間會拿出手機看一些新聞報導,自從我二十號出了交通事故後,感覺開始多了許多交通事故的相關新聞報導,明明在那之前都是明年總統大選的新聞比較多。
有時候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旋律有多好、唱的有多好、詞寫得多好。開心時聽音樂入的是耳,傷心時聽音樂入的是心,快樂的時候你在聽的是音樂,難過的時候你就開始聽懂歌詞了。
學會選擇的時候,往往同時也學會了放棄。只能選擇一個,就只能放棄其他。
今天一早就陪女友和丈母娘一起出門,前往嘉義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走走逛逛⋯
其實世界的規則往往很簡單,所以才會說來說去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是方法有沒有用才是最重要的,變著花樣、換著角度去解析一件事情,其實核心真理都是一樣的。
心病還須心藥醫,外力干涉只能救得了一時,心以死灰,執念已去,不想留存於世。
我每天早上獨自一人值早班時,因為加油的車輛比較稀少,在空閒時間會拿出手機看一些新聞報導,自從我二十號出了交通事故後,感覺開始多了許多交通事故的相關新聞報導,明明在那之前都是明年總統大選的新聞比較多。
有時候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旋律有多好、唱的有多好、詞寫得多好。開心時聽音樂入的是耳,傷心時聽音樂入的是心,快樂的時候你在聽的是音樂,難過的時候你就開始聽懂歌詞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活實驗 八七一 大餐 是多到一餐吃不完。 秘密 是沒有開口的必要。 人類 是消費性動物。 可控的只是物品增加的速度。 心情點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hN1Ja4JY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哈嘍,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你的生活用了多少腦?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讓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設你去超市買東西,前面有兩個收銀機在排隊。你會選擇排哪邊?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排人少的那邊,因為直覺告訴我們這樣會比較快。但其實這不一定對...
Thumbnail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我們擁有物質還是物質擁有我們?   《100樣東西》描述一對創業的兄弟某天在黃湯下肚後,一言不合打賭了起來。而規則很簡單,暫時放棄自己的所有物品,直到每天過了午夜12時,才能到倉庫取回1件物品,並持續100天,期間不能買任何東西,除了吃的東西之外。誰先違規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試著將單一個人,統整為認知模式後,就能將認知模式編寫成函式f(x),而這種看似在把人量化與物化、將社會變得膚淺庸俗的科學行為,竟被涵蓋在「我說過那麽多話,但我實在沒說過一句話。」,這句話裡,讓人們可以欣然大方地接受科學,而且在被量化的同時,還能擁有著無限。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活實驗 八七一 大餐 是多到一餐吃不完。 秘密 是沒有開口的必要。 人類 是消費性動物。 可控的只是物品增加的速度。 心情點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hN1Ja4JY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哈嘍,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你的生活用了多少腦?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讓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設你去超市買東西,前面有兩個收銀機在排隊。你會選擇排哪邊?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排人少的那邊,因為直覺告訴我們這樣會比較快。但其實這不一定對...
Thumbnail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我們擁有物質還是物質擁有我們?   《100樣東西》描述一對創業的兄弟某天在黃湯下肚後,一言不合打賭了起來。而規則很簡單,暫時放棄自己的所有物品,直到每天過了午夜12時,才能到倉庫取回1件物品,並持續100天,期間不能買任何東西,除了吃的東西之外。誰先違規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試著將單一個人,統整為認知模式後,就能將認知模式編寫成函式f(x),而這種看似在把人量化與物化、將社會變得膚淺庸俗的科學行為,竟被涵蓋在「我說過那麽多話,但我實在沒說過一句話。」,這句話裡,讓人們可以欣然大方地接受科學,而且在被量化的同時,還能擁有著無限。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