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導讀
當我們開始長出自己的想法、真心的時候,通常在真的開始做自己之前,會先經歷一段跟周遭關係的衝突。(蛙古在這裡是已經經歷一次關於自己嘗試而不好的結果,不過生活中自己的嘗試可能與他人的阻止會是同時並行的)起初我們會認為那是因為其他人不願意接受我們真實的聲音,認為自己的真實被拒絕了、是錯誤的,在這裡我們會第一次真心的懷疑自己。有些人會在這裡做出選擇認定自己的真實是錯誤的、不該存在、有這樣想法的自己很壞;或是認定阻止自己的對方是霸道的、邪惡的、壓迫自己的渴望;如果是親近而在乎的關係,又會再纏繞上「對方對我這麼好,我怎麼可以這麼想他?」的罪惡感。如果沒有做出選擇,繼續在維繫關係跟做自己搖擺中,第二次的懷疑點是,「做自己真的這麼累嗎?」「我要做自己,一定要讓我們彼此都這麼疲憊、痛苦不堪嗎?」「那麼我做自己,有這麼大的必要性嗎?」對持續的衝突疲累了,在看不到解決方案的情況下,相信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讓換取停戰。但這種方式會在自己心裡埋下「我為了對方犧牲了自己」的種子,開始會在互動中尋找對方也有為自己犧牲的證據來讓自己平衡,找不到的話,【這段關係都只有我在付出】的種子就會盤根錯節,最終仍然壓垮了這段關係。如果繼續踩著自我堅持,直到對方退後、放棄。也仍然會面臨第三次選擇,即面臨在第二階段退後的對方不斷要自己證明自己在乎的行動,「既然你不是心甘情願地認同我?那你為什麼要退呢?」「為什麼把你放棄自己的責任推到我身上?」或者比較隱晦一點的,感覺對方什麼事情都只聽自己的,不再有屬於他自己的聲音。「我堅持做我想要做的,不是要你變成我啊!!!」負擔他人的人生也開始讓【做自己】有了新的壓力走向。
******
那麼,究竟有沒有能解套的方式?
理解「即使身在關係裡,也不代表我們的想法、意願都一致」是需要的,
也就是說需要理解「即使我們想的不同,也仍然不影響我們的關係。」
這樣的認知可以讓彼此的互動多一些彈性,
然後,我們可以好好的去看--「對方阻止我們做自己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擔心我們受傷?
是因為焦慮破壞現有平衡?
是因為超出理解而緊張?
是因為觸發了對方個人的創傷議題?
針對阻止的原因繼續往下找,
其實那些不要並不是其實那麼武斷的否定句。
就像我們也曾說過不要一樣~
理解這個部分以後,
就更可以冷靜的考慮,
這個關係是彼此在乎的,
為了同時擁有這段關係與不虧待自己、也不虧待對方的前提,
彼此願意做出什麼調整了~
P.S 將兩方各不虧待這部分展示出來是需要的,可以減少「只有我犧牲!!」的委屈感。
看見並互相承認彼此的努力很重要~~~~
(其實蛙古也不算孤單END,因為回應了朋友的關心,所以朋友也不是很生氣,大概只是很無奈而已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