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拉丁文的「活著」是「inter hominem esse」,是指在人群當中。「死亡」是「inter hominem esse desinere」,是指不在人群中。

 

可見生存和死亡的意義,不僅是身體上的消亡,而是還有人際關係的存在。過去對於對羅馬帝國的公民來說,「放逐」是屬於嚴刑懲罰。

魯賓遜在無人島也需要星期五作伴,失去人際幾乎等同社會性死亡。

 

然而,我們有時會想要獨處,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人際就是雙面刃,太多還是容易被劃傷。

 

大眾通常會讚揚外向的人,所以將人際標誌為重要成就。

 

因此,有些人為追求人際的成就,而不斷追逐各種交際場合。

 

「獨處」反而成為需要修練的技能。


raw-image

「獨處」不是社會性死亡。

 

「獨處」只是為了讓自己沉澱、休息,以便走更長遠的路。


avatar-img
26會員
103內容數
你心中的犯罪者是甚麼形象呢?窮凶極惡、面目猙獰、狡詐、邪惡? 在處理案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犯罪者進到刑事程序中變成了被告,面臨國家的追訴時的反應,是如此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有自認為受害者的人,才會成為受害者。 「受害者心態」來自於自己允許他人迫害自己。 通常談論到這個問題,大家似乎都對於受害者有既定的印象,例如:幼童、婦女。 可是這樣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問題是,塑造受害者形象成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手段。例如:還不出錢的時候,就說對方是黑道討債。 或
我好失敗... 我好難過... 怎麼都沒有人了解我... 情感一直是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的課題。 家人、情侶、朋友,他人的一言一行,總是挑動著心情。 特別是在受到拒絕、吵架的時候,造成情緒十分低落,而無法振作。 此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寫下來」。 即便還沒釐清自己情緒低落
在成績至上的環境裡,當孩子被冠上「好學生」時,代表他符合現行教育體制的標準。 然而好學生是祝福,也是詛咒。 因為好學生符合的是制式教育的「成績KPI」,卻未必能夠習得「工作KPI」或是「經濟KPI」。 同時因為制式教育是以「標準答案」教導學生,在此成績KPI容易訓練出脆弱的「好學生」。
旁人的眼光,好像在嘲諷一個人吃飯的我。 沒有和朋友起吃飯,彷彿掉入了孤獨的深淵。 你是否也是這樣而無法自己一個人吃飯嗎?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多留個人時間給自己。 因此,我始終無法理解為沒有辦法一個人吃飯。 當然,能夠享受一個人吃飯的人,也常常在社交、工作後立刻消失在大家的眼前,比較不會被遇
舞台上的燈光讓人睜不開眼,微笑定格在世界小姐白皙的臉上,像舞台燈一樣閃耀。 世界小姐在眾人矚目下,說出「世界和平」。 多麼美好的場景,更使人對於和平感到滿心歡喜。 舞台旁陰暗角落,站著一排身穿筆挺西裝的保鑣。 保鑣就像筆直衝向天際的巨木,而接近的人就像地上的小草,身形的差異任何人都有難以承受
你要傳遞壞消息嗎? 為甚麼醫師、律師或督察等職業常常不討喜(某程度不討喜就是這些職業的風險溢酬)? 除了網路上無腦批評以外,其實有一個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這些職業都帶來「壞消息」。 在古代有「不斬來使」的傳統。 就是因為傳遞負面消息的人,很容易和壞事畫上等號。 也因此古代藉由「不斬來
只有自認為受害者的人,才會成為受害者。 「受害者心態」來自於自己允許他人迫害自己。 通常談論到這個問題,大家似乎都對於受害者有既定的印象,例如:幼童、婦女。 可是這樣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問題是,塑造受害者形象成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手段。例如:還不出錢的時候,就說對方是黑道討債。 或
我好失敗... 我好難過... 怎麼都沒有人了解我... 情感一直是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的課題。 家人、情侶、朋友,他人的一言一行,總是挑動著心情。 特別是在受到拒絕、吵架的時候,造成情緒十分低落,而無法振作。 此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寫下來」。 即便還沒釐清自己情緒低落
在成績至上的環境裡,當孩子被冠上「好學生」時,代表他符合現行教育體制的標準。 然而好學生是祝福,也是詛咒。 因為好學生符合的是制式教育的「成績KPI」,卻未必能夠習得「工作KPI」或是「經濟KPI」。 同時因為制式教育是以「標準答案」教導學生,在此成績KPI容易訓練出脆弱的「好學生」。
旁人的眼光,好像在嘲諷一個人吃飯的我。 沒有和朋友起吃飯,彷彿掉入了孤獨的深淵。 你是否也是這樣而無法自己一個人吃飯嗎?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多留個人時間給自己。 因此,我始終無法理解為沒有辦法一個人吃飯。 當然,能夠享受一個人吃飯的人,也常常在社交、工作後立刻消失在大家的眼前,比較不會被遇
舞台上的燈光讓人睜不開眼,微笑定格在世界小姐白皙的臉上,像舞台燈一樣閃耀。 世界小姐在眾人矚目下,說出「世界和平」。 多麼美好的場景,更使人對於和平感到滿心歡喜。 舞台旁陰暗角落,站著一排身穿筆挺西裝的保鑣。 保鑣就像筆直衝向天際的巨木,而接近的人就像地上的小草,身形的差異任何人都有難以承受
你要傳遞壞消息嗎? 為甚麼醫師、律師或督察等職業常常不討喜(某程度不討喜就是這些職業的風險溢酬)? 除了網路上無腦批評以外,其實有一個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這些職業都帶來「壞消息」。 在古代有「不斬來使」的傳統。 就是因為傳遞負面消息的人,很容易和壞事畫上等號。 也因此古代藉由「不斬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