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尼希米回鄉四處觀察後,呼籲大家一起來「重建城牆」的一幕。文章中提到,「在教會作領袖的,總要留下叫別人可以發揮他們恩賜的餘地,不要凡事都一手包辦。」
但其實我在這一段中,看到的是不同的感受。
XDDDD我真的是非常標準的「攻擊型」性格。
有那麼多「有職份」的人在當地,而尼希米是在外地工作的人,在波斯王宮當司酒長,管酒的,專長也不是建築工事,為何非得要尼希米才能行動?
泥倒是縮縮看啊~~~
其實聖經故事都是讓我們每個人練習思考的。
是像普通百姓那樣,無慟於衷?或即使覺得難過,也覺得這不是自己能力的事?
還是像祭司、官長一樣,怠職、怯懦?
千萬不要自以為想像自己是尼希米,其實不一定的,當事情發生時,你有可能就是個「忘了自己職責的祭司和官長們」。
但「看見」不是為了要叫你「自責」,而是要叫你「省思」、「認罪」、「面對」、「明白神希望你成為的那個樣子」,然後「做到」。
這個故事,特地說明「管理」的真實樣子。
所以,尼希米不用懂建築工事,只需要懂「神樂意他去做這事」,於是他就可以去做了。
至於「恩賜」何處可知?它不是「你先看見他有恩賜,於是你分派他去做」,而是「你分給他去做之後,他就可以憑藉神克服困難於是擁有恩賜」。
這一題,可以用來解答很多教會的「事工分配問題」,有些教會教友一大堆,但因為各項事工有「設條件」,導致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服事,然後一直向神禱告說「人不夠」,很有趣。
所以我不崇尚大教會,我欣賞小教會,社區型教會,因為只有教會「很多間」,服事的人才會多,也才會有更多人在服事的過程中「發掘、得享恩賜」,而且,也只有小教會才能照顧「內向、害羞、不搶眼」的羊。
🍀Youversion系列:在疾風中穩步前行
🍀2022/12/12 原發佈在其它平台,於2023/10/31遭到不合理對待後,決定將文章遷移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