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出HOW咖啡 | 手沖課後分享:慢慢來不會壞

2023/11/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真正有喝手沖咖啡的習慣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年...

換了新工作環境,學習新業務、當奶爸,每天感覺累累的,難道人生就是這麼苦(還是以前過太爽?)。所幸家裡有太太與長輩,辦公室也有熱心的前輩,還包含會手沖咖啡的前輩,就讓喝苦沖淡內心的苦XD

當年,一天可以喝到兩輪,約略知道咖啡也有中淺焙的酸感喝咖啡其實不會比喝茶貴

這幾年則是看到身邊同事有會手沖還泡去學烘豆,就覺得納悶,咖啡也太費工,花招太多,怎麼有人「回不去了」,豆子、磨豆機都一直往上進階,甚至想要自己掌握豆子的深淺度???

好,這邊就要拉回來本篇主題的手沖,因為上一段提到許多因素,所以來回顧手沖課老師整理的一些重點,再聊聊他的心法

(警語:各門派不同,擁有基本科學基礎後,請自行搭配自己的信念與實際沖泡環境~)

一、手沖咖啡的常見控制因子

  1. 水溫:88-90度C最安全,84-94都可能
  2. 豆水比:1:15-16.5,12-18都可能
  3. 豆子粗細:刻度3-5,數字小代表細
  4. 豆水接觸時間:15-20克,注水時間落在2分30秒加減30秒,隨豆子增減
  5. 烘焙程度:淺中深焙看口味
  6. 悶蒸:抓40秒或是觀察排氣高峰已過,用豆重1-2倍的水充分浸溼但不要多到滴落壺內

簡單來說,味覺由前端感受為甜、鹹、酸、苦(對,回甘是舌頭後端),如果要二分法酸或是苦,要注意的方向就不同,例如我要酸感明顯的咖啡

  • 水溫8字頭
  • 豆粉偏粗
  • 注水時間短
  • 中淺焙

或是反過來說,要有一杯焦香的咖啡,就反向操作,思考如何讓它充分展現自我,甚至過度淬取!

raw-image


二、江正炎老師的心法

上課之前,我只有看過幾本書,擁有基本概念,僅知道手沖就是慢慢繞圈圈注水,不要沖到杯壁,否則水跟我一樣懶惰就會走自己的路,不願意去滋潤咖啡成為咖啡水。因此,我的體悟,老師的心法就是

讓每一滴水充分淬出咖啡的精華

作法就是

  • 咖啡粉倒入濾紙,就要拍平、拍實
  • 悶蒸要微量注水,讓咖啡充分浸溼,過猛會形成水路;只要水不走捷徑,就成功一半
  • 注水採一刀流,很慢很慢沒有關係,老師他15克的粉可以沖到4分鐘;基準就是水面與咖啡粉齊平,太滿從杯壁留下,太淺有部分咖啡沒有淬取到
raw-image


三、後記

泡茶經驗幾十年的長輩聽到我去學沖咖啡,好奇跟我閒聊,言談中,他也是知道可以茶葉沖泡可以這麼細緻,因為他們也是講究水質,不過又回頭說人生何必這麼執著,好喝不就好了?對阿,好喝就好了,這麼花俏、執著幹嘛?

「搞剛」之所在,就是金錢之所在,也是種職人精神?

不過在用不同角度來說,或許學手沖的我處於「見山是山」,長輩與江老師早已「見山不是山」。

---


-工商一下-

買茶

買咖啡

-本文課程的店家

raw-image


15會員
149內容數
聊聊我所看見的未來 元宇宙、web3.0、親子共讀、育兒甘苦 元宇宙究竟是駭客任務還是一級玩家? 我不知道 在那樣的世界來臨前 讓我和孩子一起見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