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孤獨世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諾瑞娜·赫茲,經濟學家,在多國擔任過政府諮詢的專家,這是一本有關於孤獨感的書,孤獨要人命,本書有許多研究支持,原來孤獨真的會讓人失去生命,很多人在都市裡面生活,隨著科技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越來越遠,FB、IG這類的社交軟體看似幫助我們更容易社交,但疏離感卻是越來越重,書中提出了許多研究及看法,從政治、企業、社群、科技、個人,發現每個方面都有一點責任在,現在就來看看孤獨是怎麼對我們造成傷害,以及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孤獨感。

作者從個人、家庭、職場、企業、政府,各種角度分析孤獨感是如何形成的,從個人開始就有一些習慣讓我們失去與人練習對話的機會,企業文化、政府政策,也推動了孤獨感,而科技的發達也令人感到孤獨,許多公司開始使用AI來代替一些業務,作者也舉出了幾家公司使用AI面試官,受試者面試過程都是對著鏡頭,沒有與人的互動,看不見對方的表情;公司也使用科技產品監視員工,以前用鞭子對待奴隸,現在用數位監控對待員工,員工感受不重要,業績的數字才是最需要關注的,近年來崛起的零工經濟,平台業者甚至宣稱接案者不是『真正』的員工,只是獨立的契約工,之後歐洲、美國加州陸續立法通過法案接案者就是員工,但書中提到優步等一些大型公司還在跟政府對抗,他們就是不想照顧員工,只要賺錢。




一些重點

孤獨要人命

又要說到人類老祖宗生活了,以前人類會組成聚落一起生活增加生存機率,所以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是預設社交模式,因為這關係到自己的生存機率,我們需要與其他人合作,而孤獨感會觸發『戰或逃』反應,因為孤獨會使生存率降低,迫使我們去做出行動,長時間處於『戰或逃』反應會使身體處於壓力當中,白血球過多會使身體開始發炎,免疫系統過勞,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孤獨的人正腎上腺素會特別高,自然殺手細胞活動力下降,恢復狀態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說同溫層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必要的,它會讓人感到安心感,有所居所會比飄無居所強得多。

資本主義風氣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的影響跟孤獨感也有些關聯,近年來資本主義重視利益、效率,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這種風氣使得大家都只顧自己,公司為了拉高股票價格,把高層薪水與股價掛鉤,高階主管與一般員工,薪資差距加大,有一大部分的人覺得被丟下了,不受公司重視加深了孤獨感,企業內也為了自身的績效勾心鬥角,除了自己以外都是敵人;網路的出現更是推動了這種價值觀傳播,可以看到許多人深受成就、擁有、個人、獨特這種價值觀影響,變得只考慮到自己,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損害到其他人,自私自利的心態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弱,而越來越高的工時也讓人無法投入時間去幫助他人。

科技泡泡

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數位世界,作者形容這就是一個包覆自己的泡泡,我們都待在自己的泡泡裡面,不用出門就能與外界有關聯,而現實中極少與外界接觸,科技愈發達,我們與人互動的機會變得更少了,無人商店、外送、網路商店,都讓我們可以不用與店員接觸,只要在家動動手指,商品自己會送到門口,有了這麼方便的工具,自然就不會出門到附近的雜貨店買東西了,以前這些小商店提供社區成員能夠交談閒聊的機會,現在已經消失了。

科技進步

AI的興起,許多公司開始使用AI面試官,他們堅稱AI一切公平公正,不會有歧視的問題,2018亞馬遜AI履歷分類程式會直接拒絕女性的求職信,因為演算法根據過去十年的錄取資料判斷,過去求職者申請表中帶有『女子』或是女校的名字不容易通過面試,通常會被刷掉,當然公司只會說是技術上的錯誤;而消除明顯的歧視很容易,但文化差別難以判斷,像是微笑在美國是友善的表現,在德國微笑是不得體的輕浮,如果AI面試官認為微笑是禮貌,那在德國這套系統就不正確,作者也有去匿名去臥底參加某間公司的AI面試測試,在面對AI面試官時她說了一些她克服過的挑戰、經歷,之後收到的評估性格的信,結果是籠統且為平淡;AI面試官最大的問題是求職者無法通過面試官的面部表情、語氣去做感情判斷來決定要怎麼回覆,過去看過的書有提到,人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運用到非常多的神經元去注意對方的舉動,像是眼神、語氣、肢體動作、兩人之間的距離感,這些都可以感受到,則現在只是面對著一個鏡頭,感覺讓人不自在;有些公司也只是把員工當成數據;以前對待奴隸是用鞭子,現在公司是用數位監控,限制員工喝水、上廁所次數,也不允許員工之間交談,因為這樣公司利益會下降,這些科技讓公司對員工造成的孤獨感可不是一點點。

有敵意的建築

以前朋友去吃飯聊天可以過一個晚上,現在店家大多注重轉桌數,自己也有感覺到給人家坐太久好像會不好意思,去餐廳聊天的時間好像變短了;除了餐廳坐著的時間變短了,連路邊、公園可以讓人群聚的空間也開始減少,有城市開始使用卡姆登長椅,就是設計得奇形怪狀的椅子,為了不讓遊民在上面睡覺、不讓玩滑板的人在椅子上耍特技、防止年輕人聚集,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建築,迦納首都阿克拉市橋底下會放許多大石頭,不讓遊民把那當作遮風避雨的地方;2015年舊金山聖瑪莉大教堂在入口處裝設灑水裝置用來驅趕教堂入口處的遊民,台灣也有議員建議將龍山寺附近公園的遮蔽物全拆除,理由是不讓街友群聚;除了針對遊民以外也有針對年輕人的敵對建築,美國就有些城市在育樂中心外架設名為『蚊子』的一個裝置,它會發出高頻噪音,但只有一定年齡以下的年輕人才聽得到,年長者聽不到,用這種方式來驅趕年輕人,這些建築都顯示出了政府對於那些人的態度,透露著我不歡迎你的訊息,排擠讓人失去互相了解的機會,如果互相不了解,產生仇恨的機會越高。

總結

雖然作者提出了很多面向,個人、政府、企業、社會環境,當然要解決這問題非常困難,需要政府帶頭開始做,企業和人民響應,有些國家像是不丹從幾十年前開始就已經把國民幸福指數納入決定政策的考慮目標之一,而企業也不應該只為股東服務,應該想想初衷是為了客戶生產產品,公司用外包方式將一些業務丟出去用來減低自己企業內的成本,這樣就不需要太多員工,也不用照顧外包公司的員工,一切都是以營利為目的。

avatar-img
19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的作者是芭芭拉·艾倫瑞克,在跟雜誌編輯的一次午餐中,她隨口說出現在應該要有人去做實地採訪、體驗,看看低薪勞工是如何靠著最低收入維持生活的,編輯就把這項工作直接丟給了她,隨後作者就決定去應徵低階工作,試著看看只靠著這些工作能不能維持生活。
作者是三井弘,骨科醫師,作者發現以往就診的病人大多數都是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而出現疼痛問題的年長者,最近病患有年輕化的現象,現在科技產品容易讓我們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下不動一陣子,時間久了,脖子就容易出現問題,如果輕忽身體一開始發出的警訊,到了後期就無法挽回了,作者教導了如何保護脖子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
關於這本書 作者是羅伯·狄保德,他用一個故事來教導我們簡單的心理概念,可以藉由書中的故事大致上了解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重大影響,我看有些書評說這本書講的心理層面只是入門階段,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找別的介紹更深的書。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這本書的作者是芭芭拉·艾倫瑞克,在跟雜誌編輯的一次午餐中,她隨口說出現在應該要有人去做實地採訪、體驗,看看低薪勞工是如何靠著最低收入維持生活的,編輯就把這項工作直接丟給了她,隨後作者就決定去應徵低階工作,試著看看只靠著這些工作能不能維持生活。
作者是三井弘,骨科醫師,作者發現以往就診的病人大多數都是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而出現疼痛問題的年長者,最近病患有年輕化的現象,現在科技產品容易讓我們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下不動一陣子,時間久了,脖子就容易出現問題,如果輕忽身體一開始發出的警訊,到了後期就無法挽回了,作者教導了如何保護脖子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
關於這本書 作者是羅伯·狄保德,他用一個故事來教導我們簡單的心理概念,可以藉由書中的故事大致上了解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重大影響,我看有些書評說這本書講的心理層面只是入門階段,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找別的介紹更深的書。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科技進步使人類不再需要傳統的人際關係來滿足情感需求。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依賴虛擬助理過著獨立的生活。然而,心理學家艾米發現,雖然這個世界消除了社交壓力和人際衝突,但也帶來了深層的空虛感。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科技進步使人類不再需要傳統的人際關係來滿足情感需求。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依賴虛擬助理過著獨立的生活。然而,心理學家艾米發現,雖然這個世界消除了社交壓力和人際衝突,但也帶來了深層的空虛感。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