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這本書

作者是羅伯·狄保德,他用一個故事來教導我們簡單的心理概念,可以藉由書中的故事大致上了解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重大影響,我看有些書評說這本書講的心理層面只是入門階段,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找別的介紹更深的書。

本書故事主角蛤蟆先生患了憂鬱症,在好友的勸說之下去看心理醫師,在過程中我們跟著蛤蟆先生回憶童年,醫生點出童年時期的一些經驗對心理的長期影響,在經過一連串的探討自我內心後,蛤蟆先生漸漸接受自己、把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一些重點紀錄

兒童自我狀態

自然型兒童狀態,有基本的情緒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是最原始的情緒。

適應型兒童狀態,當兒童作出上面各種情緒,會因為父母給出的回應去做出調整,因為兒童是無力、無法反抗的,會順應父母的期望去表現情緒,變成倚賴父母,順從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人把倚賴當作生活的一種方式,所以會有一些人稱媽寶的出現,或是無法自己做出決定,容易讓別人的意見影響自己,也傾向讓別人幫自己做決定,我們會影藏自己的真心去順從別人,然後又覺得自己很無力,其實就是從小父母給我們的制約,讓我們感覺無力改變狀況,只能順應對方,父母在兒童時期給人的影響非常巨大,在成人之後,這些影響都會刻在內心深處,形成我們的基本行動方式,遇到特定的情形就會顯現出來,像是上面說的無法自己做決定這種事也算是一種,或是遇事就想直接暴力解決,也是父母從小就灌輸給我們的經驗所造成,在兒童狀態下,我們會體驗到兒童時的感受,反射性地重演當時的反應。

父母自我狀態

我們心中也會有跟父母一樣的狀態,就是帶有批評、挑惕的心態去評斷他人,我感覺有一點像是網路酸民的心態,但更加嚴重的是自我批判,有時候明明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別人都沒開始批判,自己卻是批判自己最嚴重的那一個人,會陷入更深的負面情緒,有時候我們了解到原諒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願意放棄批判自己,很多時候都會比較快樂。

成人自我狀態

在這個狀態下我們可以思考、計畫、做出判斷及行動,兒童狀態會怪罪其他人並展現倚賴,成人狀態可自己思考,把過去所有學習到的經驗用上,分析事態並採取相應措施,可以說是為自己負責,一為自己負責之後,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掌控感,不再是把問題丟給其他人然後又獨自哭泣的兒童般,而是像個大人一樣扛起責任。

後記

兒童時期的記憶我們大多都已經忘光了,雖然我們已經不記得了,但那些經驗記憶會內化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形成我們現在行為的準則,兒童時期我們表現出來的情緒,會受到父母或照顧者的直接反饋,像是嬰兒做出一個行為,如果父母給予正面回饋,就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反之給予孩子打擊,那可能以後孩子會換個方式隱藏這行為。我好像在蘋果橘子經濟學裡面看到有一個關於教導孩子的結論,好像是『你如何教導孩子不重要,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才重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態度都顯現出我們的價值觀,雖然父母口中會教育孩子怎麼做,但父母日常的行為就是孩子的範本,他們會直接從父母的行為舉止去學習,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幾乎到成年為止,而成年後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可能會脫離父母的影響,但潛意識還是會留著父母的影子。

avatar-img
19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我對富蘭克林的印象是那個拿著風箏在颱風天引雷的實驗者,除此之外沒有認識更多,直到我讀了查理·伯格的書,提到他深受富蘭克林的影響,所以我也開始對富蘭克林有一點興趣,本書是由富蘭克林1771-1790年寫的回憶錄。 本書的大綱 第一部分 注重於自身年輕時
作者是艾利澤·史坦伯格,書裡介紹了我們大腦的運作,這本書解析了大腦的許多功能,不過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潛意識系統』,我們知道人都會有自動模式,就好比你有時候在做一些重複性質的工作時心思會飄走,想著不相干的事情,但我們手中的作業不會停下來,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自動模式在運作。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我對富蘭克林的印象是那個拿著風箏在颱風天引雷的實驗者,除此之外沒有認識更多,直到我讀了查理·伯格的書,提到他深受富蘭克林的影響,所以我也開始對富蘭克林有一點興趣,本書是由富蘭克林1771-1790年寫的回憶錄。 本書的大綱 第一部分 注重於自身年輕時
作者是艾利澤·史坦伯格,書裡介紹了我們大腦的運作,這本書解析了大腦的許多功能,不過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潛意識系統』,我們知道人都會有自動模式,就好比你有時候在做一些重複性質的工作時心思會飄走,想著不相干的事情,但我們手中的作業不會停下來,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自動模式在運作。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