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更新於 2024/10/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這本書

作者是羅伯·狄保德,他用一個故事來教導我們簡單的心理概念,可以藉由書中的故事大致上了解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重大影響,我看有些書評說這本書講的心理層面只是入門階段,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找別的介紹更深的書。

本書故事主角蛤蟆先生患了憂鬱症,在好友的勸說之下去看心理醫師,在過程中我們跟著蛤蟆先生回憶童年,醫生點出童年時期的一些經驗對心理的長期影響,在經過一連串的探討自我內心後,蛤蟆先生漸漸接受自己、把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一些重點紀錄

兒童自我狀態

自然型兒童狀態,有基本的情緒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是最原始的情緒。

適應型兒童狀態,當兒童作出上面各種情緒,會因為父母給出的回應去做出調整,因為兒童是無力、無法反抗的,會順應父母的期望去表現情緒,變成倚賴父母,順從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人把倚賴當作生活的一種方式,所以會有一些人稱媽寶的出現,或是無法自己做出決定,容易讓別人的意見影響自己,也傾向讓別人幫自己做決定,我們會影藏自己的真心去順從別人,然後又覺得自己很無力,其實就是從小父母給我們的制約,讓我們感覺無力改變狀況,只能順應對方,父母在兒童時期給人的影響非常巨大,在成人之後,這些影響都會刻在內心深處,形成我們的基本行動方式,遇到特定的情形就會顯現出來,像是上面說的無法自己做決定這種事也算是一種,或是遇事就想直接暴力解決,也是父母從小就灌輸給我們的經驗所造成,在兒童狀態下,我們會體驗到兒童時的感受,反射性地重演當時的反應。

父母自我狀態

我們心中也會有跟父母一樣的狀態,就是帶有批評、挑惕的心態去評斷他人,我感覺有一點像是網路酸民的心態,但更加嚴重的是自我批判,有時候明明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別人都沒開始批判,自己卻是批判自己最嚴重的那一個人,會陷入更深的負面情緒,有時候我們了解到原諒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願意放棄批判自己,很多時候都會比較快樂。

成人自我狀態

在這個狀態下我們可以思考、計畫、做出判斷及行動,兒童狀態會怪罪其他人並展現倚賴,成人狀態可自己思考,把過去所有學習到的經驗用上,分析事態並採取相應措施,可以說是為自己負責,一為自己負責之後,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掌控感,不再是把問題丟給其他人然後又獨自哭泣的兒童般,而是像個大人一樣扛起責任。

後記

兒童時期的記憶我們大多都已經忘光了,雖然我們已經不記得了,但那些經驗記憶會內化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形成我們現在行為的準則,兒童時期我們表現出來的情緒,會受到父母或照顧者的直接反饋,像是嬰兒做出一個行為,如果父母給予正面回饋,就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反之給予孩子打擊,那可能以後孩子會換個方式隱藏這行為。我好像在蘋果橘子經濟學裡面看到有一個關於教導孩子的結論,好像是『你如何教導孩子不重要,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才重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態度都顯現出我們的價值觀,雖然父母口中會教育孩子怎麼做,但父母日常的行為就是孩子的範本,他們會直接從父母的行為舉止去學習,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幾乎到成年為止,而成年後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可能會脫離父母的影響,但潛意識還是會留著父母的影子。

    avatar-img
    19會員
    6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我對富蘭克林的印象是那個拿著風箏在颱風天引雷的實驗者,除此之外沒有認識更多,直到我讀了查理·伯格的書,提到他深受富蘭克林的影響,所以我也開始對富蘭克林有一點興趣,本書是由富蘭克林1771-1790年寫的回憶錄。 本書的大綱 第一部分 注重於自身年輕時
    作者是艾利澤·史坦伯格,書裡介紹了我們大腦的運作,這本書解析了大腦的許多功能,不過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潛意識系統』,我們知道人都會有自動模式,就好比你有時候在做一些重複性質的工作時心思會飄走,想著不相干的事情,但我們手中的作業不會停下來,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自動模式在運作。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人生的賽局是沒有勝利的,不會因為今天你達成自己訂的目標就結束遊戲,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前進,但目標達成之後又會再設立更高的目標,最後可能會喪失原本的目的,變成一昧地追逐目標,我們需要更長遠的信念,凡事都先以推動信念為最終目的
    關於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萬維綱,因為我之前讀過他的書,覺得淺顯易懂,所以就繼續會找一些他的作品來看,這本書是關於學習的一些方法,以前總是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工作到退休,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還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暢銷書的作者,他們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我對富蘭克林的印象是那個拿著風箏在颱風天引雷的實驗者,除此之外沒有認識更多,直到我讀了查理·伯格的書,提到他深受富蘭克林的影響,所以我也開始對富蘭克林有一點興趣,本書是由富蘭克林1771-1790年寫的回憶錄。 本書的大綱 第一部分 注重於自身年輕時
    作者是艾利澤·史坦伯格,書裡介紹了我們大腦的運作,這本書解析了大腦的許多功能,不過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潛意識系統』,我們知道人都會有自動模式,就好比你有時候在做一些重複性質的工作時心思會飄走,想著不相干的事情,但我們手中的作業不會停下來,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自動模式在運作。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之前有在「下一本讀什麼」有聽到這一集,覺得很棒。然後一樣等很久才借到這本書XD 我覺得外在成就就是會去在乎別人的評價,但內在成就不同於外在成就,是自信、愉悅、滿足感的集合。 A.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外在成就:金錢財富、職位、社會地位,由別人賦予、評價 內在成就:自我實現,幫助他人,做自己真心喜
    Thumbnail
    我看過企管相關書籍應該超過二三百本以上,企管的理論不像高科技可以一日千里,除非有一本書的內容非常創新或者新理論出現,否則一本書大概不到二個小時以內就可以看畢。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可以被歸列成科技管理實用書籍,特別適用於軟體業與電子製造類,傾向專案管理之範疇。
    Thumbnail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是一本專注於提升責任感與自我反思的書籍。作者 John G. Miller 用簡單的故事引導讀者改變提問方式,透過「問題背後的問題(QBQ)」幫助我們從抱怨中解放,聚焦改變現狀的行動上。
    Thumbnail
    第一次在部落格發布個人閱讀心得~ ----- 這是一本療癒心靈的小品,藉由小故事讓大家一起走進自己心理世界,與角色一同成長,一同獨立。 正在困境或低谷中都很適合閱讀,並且感受到書海裡的力量!
    Thumbnail
    這本書就像用糯米紙包裹著的藥粉,如果你一口氣吞下去,可能只會嚐到一絲甜味,或是覺得索然無味,但如果你含在口中一會,苦味將會隨著外層的融化慢慢滲出,而唯有耐得住苦味,才有可能真正被治癒 其實我聽過這本書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因為不喜歡蛤蟆一直沒打算看(超怪的理由)後來在朋友的大力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此書不艱澀,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跟我們介紹心理諮商的治療過程。
    Thumbnail
    這本書紅很久了,也看很多書帳都有推薦,老實說也看完一陣子,剛好最近故事原型《柳林風聲》很夯,所以就再看了一次🥰 291頁 初版一刷 2022年1月26日 📖書本簡介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風聲》,自1997年開始長銷至今
    Thumbnail
    如果依據學校的正統財報分析教法,會讓很多學子學後不會活用,或者學期結束之後,將之束之高閣,這樣不就白讀了嘛!但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排除傳統會計書的枯燥寫法,以實際企業經營面形成的財報數字來分析企業經營成果下數字呈現的管理意涵。
    Thumbnail
    讀這本書最好的好處是一次可以快速吸收且大致了解十位投資名師的投資哲學,有點大補帖的味道。因為絕大部份是我個人了解的對象,再加上內容淺簡,花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閱畢,有種溫故知新的概念。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之前有在「下一本讀什麼」有聽到這一集,覺得很棒。然後一樣等很久才借到這本書XD 我覺得外在成就就是會去在乎別人的評價,但內在成就不同於外在成就,是自信、愉悅、滿足感的集合。 A.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外在成就:金錢財富、職位、社會地位,由別人賦予、評價 內在成就:自我實現,幫助他人,做自己真心喜
    Thumbnail
    我看過企管相關書籍應該超過二三百本以上,企管的理論不像高科技可以一日千里,除非有一本書的內容非常創新或者新理論出現,否則一本書大概不到二個小時以內就可以看畢。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可以被歸列成科技管理實用書籍,特別適用於軟體業與電子製造類,傾向專案管理之範疇。
    Thumbnail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是一本專注於提升責任感與自我反思的書籍。作者 John G. Miller 用簡單的故事引導讀者改變提問方式,透過「問題背後的問題(QBQ)」幫助我們從抱怨中解放,聚焦改變現狀的行動上。
    Thumbnail
    第一次在部落格發布個人閱讀心得~ ----- 這是一本療癒心靈的小品,藉由小故事讓大家一起走進自己心理世界,與角色一同成長,一同獨立。 正在困境或低谷中都很適合閱讀,並且感受到書海裡的力量!
    Thumbnail
    這本書就像用糯米紙包裹著的藥粉,如果你一口氣吞下去,可能只會嚐到一絲甜味,或是覺得索然無味,但如果你含在口中一會,苦味將會隨著外層的融化慢慢滲出,而唯有耐得住苦味,才有可能真正被治癒 其實我聽過這本書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因為不喜歡蛤蟆一直沒打算看(超怪的理由)後來在朋友的大力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此書不艱澀,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跟我們介紹心理諮商的治療過程。
    Thumbnail
    這本書紅很久了,也看很多書帳都有推薦,老實說也看完一陣子,剛好最近故事原型《柳林風聲》很夯,所以就再看了一次🥰 291頁 初版一刷 2022年1月26日 📖書本簡介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風聲》,自1997年開始長銷至今
    Thumbnail
    如果依據學校的正統財報分析教法,會讓很多學子學後不會活用,或者學期結束之後,將之束之高閣,這樣不就白讀了嘛!但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排除傳統會計書的枯燥寫法,以實際企業經營面形成的財報數字來分析企業經營成果下數字呈現的管理意涵。
    Thumbnail
    讀這本書最好的好處是一次可以快速吸收且大致了解十位投資名師的投資哲學,有點大補帖的味道。因為絕大部份是我個人了解的對象,再加上內容淺簡,花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閱畢,有種溫故知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