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生,再來一回何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有過這些幻想嗎?如果,二十歲的時候,可以像誰一樣到處冒險就好了;三十歲的時候,希望可以像那個誰一樣,充滿自信又有魅力;四十歲的時候,可以跟某某一樣,有成就又充滿韻味;五十歲、六十歲……,對每一段年齡,充滿了想像,心中有個典範人物,除了期望自己也可以長成那個模樣,同時又覺得那些年齡距離自己好遙遠,還要很久才會遇到,可以有足夠的時間緩緩準備。

    可是,真的抵達了那個年歲的時候,才清楚發現,生命的真實樣貌不但與原來的想像,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原本以為那些足夠的時間,早已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反而讓人有了措手不及的慌張。

    最近看完一本書—「成為我自己」,作者是歐文•亞隆,他是當代存在主義心理學者,這本書是他的回憶錄,完成於他八十五歲的時候。

raw-image

    八十五歲,哇!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紀呀?真的令人難以想像,看看這位是心理學界的大師,他是如何描寫自己八十五年的人生歲月中,都經歷過些什麼,他又是如何度過或面對,讓我們的心裡對八十五這個年齡可以有點底。

    不過,如果認為從一位泰斗級別的人物的回憶錄中,只會看到所謂的「豐功偉績」,我會說這將會很大的誤會。因為書的封面就有一小段摘要,是這樣寫著:「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但現在才瞭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而且,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他從年少的噩夢中驚醒,那個過去的自己,曾經對一位女孩造成的傷害。沒想到,年少時的一句玩笑,現在卻反變成夢魘,時不時會回頭來糾纏,既揮不去,也逃不開,只好透過文字的書寫,表達當時沒能說出口的歉意。

    原來,即使已經成為大師,生命中也是有了一些令自己無法直視的傷痕。唉!成長中的傷與痛,古今都有,中外皆然。因此,如果我們的生命歷程到現在為止,也是有著不同的坑坑洞洞,就試著放下吧,不要太糾結。

    有時候,我們面對父母,心中難免有些怨、有些怒,這些怨與怒,讓我們很難以完整的方式看見他們。如果可以也願意的話,開始試著找出不一樣的方法去看待他們吧!但是,如果暫時還做不到,真的沒有關係,不用太過苛責自己。

    這位八十五歲的長者在年少時,也對自己的父親、母親也是有期待與抱怨,甚至有失望。當他經歷過這麼長一段歲月後,寫出了自己對父母不一樣的理解,透過這些理解,終於讓他看見原來父母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子女的愛。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com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com

    如果,我們認為當自己終於達成了一個終極目標時,就可以放鬆休息,那麼也請看看這位已經是專家中的專家,是如何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如何找到不斷突破的方向,做到不停止追求,不斷開拓出更豐富的創造與創新。

    這位心理大師,不但是位出色的心理學者,也是一位文采動人的作家。他將文學、哲學與心理學結合,不只寫出學術殿堂中的典範,也寫出普通人看得懂,看完後會感動的小說。看看他是如何實現著作等身的成就時,平凡如我們,雖不能與他有一樣高的成就,但至少可以效法他的做法,試著將自己的興趣與過去累積的一切結合,看看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在「我的出走日記」時,曾看到一段對話。

    那個場景與對話是這樣的:大姐和朋友討論著自己感情現實中的問題,她說,以前看著男友的獨生女,覺得她沉默少言,心裡會心疼。但是,突然有一天她變得很兇,像太妹一樣,完全把自己嚇到。現在自己完全沒有把握可以與她同住。但是,如果跟男友結婚的話,將女孩完全交給姑姑們扶養的話,心裡又過意不去。所以,他們決定等到女孩滿二十歲時再結婚。

    這時候,大姐長長嘆了一大口氣說:「等到她二十歲時,我都已經五十歲了,可惡!」朋友聽了這話後,語重心長的說:「我們的四十歲來得很快,五十歲應該也是轉瞬間得事。」話語才剛落下,大姐立刻著急地說:「不行!我們不能太快五十歲!五十歲不能來得太快,但又不能太慢來。」接著又幽怨地說:「五十歲還有什麼情感嗎?人到那個年紀會不會就只是一隻動物?活著沒有什麼目標,吃東西也像動物吃草一樣。」

    話才剛完,鏡頭轉向幾位女士身上,其中一位女士的眼神充滿了深意,又帶了點寒氣,手中拿著食物,臉上露出一抹出奇冷靜的笑容,透著寒意說:「活著沒有什麼目標,吃東西也像動物吃草一樣。五十歲女姓,也就是我本人來告訴妳,我其實可以明白妳的意思,我本來以為到了三十歲,自己會很帥氣,結果那只是一場空;接著想四十歲,我會怎麼生活?五十歲呢!活著幹嘛?別活了〜那就別活吧!結果,五十歲是吧!都一樣,五十歲真的會來得很突然,那種感覺就像十三歲的時候,稍微睡個午覺,就突然醒來一樣。」

Photo by Greta Hoffma on Pexels. com

Photo by Greta Hoffma on Pexels. com

    就像最後這段話:每個人的五十歲都來得很突然,那種感覺就像十三歲的時候,稍微睡個午覺,就突然醒來一樣。如果五十歲是這樣衝進生命裡,那麼八十歲應該也是在我們沒有防備時,就跑來跟我們打招呼吧!

    八十歲的人生會是怎樣?怎麼樣都想像不到,所以看看一位八十五歲的新手老人,是如何描寫自己來到八十五歲的心情與生活。我們不一定要像歐文•亞隆大師有如此高的成就,但是如果可以像他書的最後所寫的:「我常鼓勵我的病人去探索自己的悔憾,鼓勵他們追求免於悔憾的人生。如今回顧起來,我沒有悔憾。」所以,書中的最後一句話,他引用了尼采的話:「如此人生?再來何妨!」


喜歡我的作品嗎? 歡迎按讚分享與加入 "改造人生事務所"!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elifesolutio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elifesolution

部落格:https://changelifesolution.or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3會員
334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小時候,有過這些幻想嗎?如果,二十歲的時候,可以像誰一樣到處冒險就好了;三十歲的時候,希望可以像那個誰一樣,充滿自信又有魅力;四十歲的時候,可以跟某某一樣,有成就又充滿韻味;五十歲、六十歲……,對每一段年齡,充滿了想像,心中有個典範人物,除了期望自己也可以長成那個模樣,同時又覺得那些年齡距離
Thumbnail
    小時候,有過這些幻想嗎?如果,二十歲的時候,可以像誰一樣到處冒險就好了;三十歲的時候,希望可以像那個誰一樣,充滿自信又有魅力;四十歲的時候,可以跟某某一樣,有成就又充滿韻味;五十歲、六十歲……,對每一段年齡,充滿了想像,心中有個典範人物,除了期望自己也可以長成那個模樣,同時又覺得那些年齡距離
Thumbnail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常有「生正逢時」的感覺。 比方說,工作生涯中,趕上日本小說開始在台灣流行,自由接案的工作越來越穩定;比方說,當我邁向熟齡時,社會開始關心「老後」的議題,讓我在真正踏入「老後」之前,提前做心理準備;比方說,編輯為我安排了翻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能夠更好迎接下半場人生的作品。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常有「生正逢時」的感覺。 比方說,工作生涯中,趕上日本小說開始在台灣流行,自由接案的工作越來越穩定;比方說,當我邁向熟齡時,社會開始關心「老後」的議題,讓我在真正踏入「老後」之前,提前做心理準備;比方說,編輯為我安排了翻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能夠更好迎接下半場人生的作品。
Thumbnail
偶爾在朋友們聊天中會聽到:「我們都有了年紀...」「都這樣的年紀...」,剛開始我都會在心中有些OS:「這樣的年紀怎麼了?」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期許:「希望五十歲生日時的自己,有五十歲的姿態(智慧),四十歲的體態(能)以及三十歲的心態。」
Thumbnail
偶爾在朋友們聊天中會聽到:「我們都有了年紀...」「都這樣的年紀...」,剛開始我都會在心中有些OS:「這樣的年紀怎麼了?」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期許:「希望五十歲生日時的自己,有五十歲的姿態(智慧),四十歲的體態(能)以及三十歲的心態。」
Thumbnail
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荒謬的考試,你難免會碰到一些莫名其妙又荒謬難解的情況,記得相信自己,別理會身邊的噪音,勇敢向前吧。-《記得你是誰-雷波特教授》
Thumbnail
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荒謬的考試,你難免會碰到一些莫名其妙又荒謬難解的情況,記得相信自己,別理會身邊的噪音,勇敢向前吧。-《記得你是誰-雷波特教授》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寫給所有年輕的你的心靈指南,更是送給所有同齡人的成長禮物。作者站在30歲的位置,總結、感悟及思考過往十年的歲月,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之中,一個字,一樁心事;一個符號,一個結局。 低頭,不是對現實屈服,而是思考從哪裡而起的倔強。仰望,是難得一次喘氣的機會,剛好回憶過去,偶爾發現未來。
Thumbnail
寫給所有年輕的你的心靈指南,更是送給所有同齡人的成長禮物。作者站在30歲的位置,總結、感悟及思考過往十年的歲月,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之中,一個字,一樁心事;一個符號,一個結局。 低頭,不是對現實屈服,而是思考從哪裡而起的倔強。仰望,是難得一次喘氣的機會,剛好回憶過去,偶爾發現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