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同情一個需要靠輪椅行動的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會同情一個需要靠輪椅行動的人嗎?」

有一些高齡者,因為退化、疾病等因素,會逐漸喪失自主活動的能力。

他們想活動、想變的更健康,也想擺脫每天陪伴他們的「酸、痛、麻」。


在教這些高齡者運動時,我時常會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家人對他們的過度保護。

包含我在幾年前帶身障者運動時,也很容易陷入類似的負面情境中,畢竟他們距離「健康」真的有很長一段距離。面對這樣的鴻溝,難免會產生一種無力感。


但,這樣的看法是應該轉變的!


也許現況並沒有那麼糟糕,只是我們選擇了一個不合理的目標當作對照點。

就好像你把一般人拿來跟運動員做比較,那還真的充滿了缺點,有一大堆需要加強的地方。


「你可以有目標,但需要合理」

這也是教練在帶領高齡族群運動時,最核心的重點之一。

我們有很多預判健康的標準,但不一定要讓學員達到標準才叫做及格。


舉個最近的例子:

我在帶中風過的阿姨運動時,她的家人和她自己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但看過更極端狀況的我,仍在她身上發現許多優點,例如四肢健全、意識清晰。

雖然她暫時有很多動作做不出來,但透過引導,我們可以慢慢完成許多她自己做不到的動作,也間接改善了困擾她許久的一些疼痛、頭暈等等。

而正因為我看到了她的優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不斷的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好、自己的進步。

不斷的累積成功的感覺、讓她重新找回自信、快樂。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要學會的是「挖掘優點,而不是同情。」

"Do you sympathize with a man who needs a wheelchair to get around?"


There are some elderly people who gradually lose the ability to move around on their own due to degeneration and illness.

They want to be active, to become healthier, and to get rid of the aches, pains and numbness that accompany them every day.


When I teach these elderly people to exercise, I often feel their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their family's over-protection of them.

When I took the physically challenged to exercise a few years ago, I could easily fall into a similar negative situation, because after all, they were a long way from being "healthy". Facing such a gap, a sense of powerlessness would inevitably arise.


However, this perception should be changed!


Maybe it's not that bad, but we've chosen an unreasonable target to focus on.

It's like comparing the average person to an athlete - it's really full of flaws, and there's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You can have goals, but they need to be reasonable."

This is one of the core points that coaches emphasize when leading the senior community in sports.

We have a lot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fitness, but we don't necessarily need to have participants reach those criteria in order to pass the test.


Take a recent example:

When I took my aunt, who had a stroke, to exercise, her family and she always thought she was useless.

But having seen more extreme conditions, I still found many strengths in her, such as being able-bodied and conscious.

Although she could not perform many of the movements at the moment, through guidance, we were able to accomplish many of the movements she could not do on her own, and indirectly improve some of the pain and dizziness that had been bothering her for a long tim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I saw her strengths that we were able to make her realize her own goodness and progres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have been able to build up the feeling of success and let her regain her confidence and happiness.

This experience tells us that we need to learn to "find the strengths, not to sympathize".


我常常在生活中有許多反思,但卻沒有機會可以把這些心得、靈感用文字記錄下來,時間久了,自己也會忘記那些曾經學會的事物。晨間日記,就是用來紀錄我培養早起習慣的心得和感想,挖掘自己的經驗、想法,也和大家分享我碰到的各種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記得人生中第一口咖啡的味道嗎?」
你是否也曾經安排好了自己的課表,但卻因為工作、時間、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感到焦慮?這時,靈活地調整自己的運動計劃就變得非常重要。 微調課表的大原則 要靈活地調整運動計劃,可以根據以下主要的原則來微調訓練內容: 訓練目標: 將主要的訓練目標定下來,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如果你已經不是新手,我推薦你
該怎麼吃? 該怎麼動? 又到了過年的連假了,在除了運動量減少以外,在飲食上也稍微比平常更放縱了一點,於是我想到去年我寫了一篇跟連假減重相關的文章。
想運動,但沒有想法的你 提供你一些我自己常常使用的運動方案。 內容超級多,希望你可以挑選一部份出來,做做看在說。
肌肉的力量,和你的姿勢有非常大的關係,在不同的姿勢下,肌肉會呈現不同的長度,而肌肉的長短則影響到它是否可以好好的用力。 當你把肌肉擺在不好用力的位置,它的力量出不來時,就很容易發生代償,改變大腦的動作策略,讓你的努力白白被浪費。 舉個例,思考一下 這樣的現象,跟你測試的結果有一樣嗎? 過長的肌肉
有一種人會有扁平的屁股,再加上相對粗壯的大腿,從側面看起來會更加明顯。 以下幾種狀況,你符合幾項呢? 1. 大腿前側特別粗壯 2. 屁股扁平,曲線不足 3. 大腿常常緊繃,摸起來很僵硬、按壓會有痠痛感 4. 膝蓋前側容易有痠痛感,特別是在久站、運動過後 5. 有骨盆前傾的問題,可能被隨慢性腰痠的現
「你記得人生中第一口咖啡的味道嗎?」
你是否也曾經安排好了自己的課表,但卻因為工作、時間、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感到焦慮?這時,靈活地調整自己的運動計劃就變得非常重要。 微調課表的大原則 要靈活地調整運動計劃,可以根據以下主要的原則來微調訓練內容: 訓練目標: 將主要的訓練目標定下來,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如果你已經不是新手,我推薦你
該怎麼吃? 該怎麼動? 又到了過年的連假了,在除了運動量減少以外,在飲食上也稍微比平常更放縱了一點,於是我想到去年我寫了一篇跟連假減重相關的文章。
想運動,但沒有想法的你 提供你一些我自己常常使用的運動方案。 內容超級多,希望你可以挑選一部份出來,做做看在說。
肌肉的力量,和你的姿勢有非常大的關係,在不同的姿勢下,肌肉會呈現不同的長度,而肌肉的長短則影響到它是否可以好好的用力。 當你把肌肉擺在不好用力的位置,它的力量出不來時,就很容易發生代償,改變大腦的動作策略,讓你的努力白白被浪費。 舉個例,思考一下 這樣的現象,跟你測試的結果有一樣嗎? 過長的肌肉
有一種人會有扁平的屁股,再加上相對粗壯的大腿,從側面看起來會更加明顯。 以下幾種狀況,你符合幾項呢? 1. 大腿前側特別粗壯 2. 屁股扁平,曲線不足 3. 大腿常常緊繃,摸起來很僵硬、按壓會有痠痛感 4. 膝蓋前側容易有痠痛感,特別是在久站、運動過後 5. 有骨盆前傾的問題,可能被隨慢性腰痠的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對於大多數合併肌肉骨骼問題的病患來說,這是個合理的運動處方,循環使用運動器材,並使用健全肌群(右下肢及上肢)為主的運動模式。 但如果是針對小兒麻痹患者,卻需要考慮幾個不同的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對於大多數合併肌肉骨骼問題的病患來說,這是個合理的運動處方,循環使用運動器材,並使用健全肌群(右下肢及上肢)為主的運動模式。 但如果是針對小兒麻痹患者,卻需要考慮幾個不同的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