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深秋,開始迎接東北季風的月份,也是山區芒花盛開的季節,不過要在北台灣一睹藍天白雲配芒草風情,還真需要些運氣。今年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是如此,感覺雨下得比往年少些,艷陽高掛又乾冷的日子多了許多,我再次跨上重機,走上久違的106市道,爬上位於平溪、瑞芳與暖暖交界的平溪第二高峰——五分山。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如果是問學生時期的我,答案肯定是夏季:60天的假期、海灘、夕色、銀河星空⋯⋯什麼都可以去玩,什麼都可以去看;但現在的我會說冬季,在忙碌一年的尾聲好好休息,低溫讓人更能思考,而不是燥熱的鼓動。
心裡始終沒說出的答案,則是夏冬之間的秋季。
沒說出來的原因也有點好笑,台北常常在一週之內就要準備好短袖與羽絨外套,似乎一週之內就可以瞬間從夏季進入冬季,也許是那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氣候變遷,讓秋季也變得不知道是否存在了。
芒花是能證明深秋存在的象徵之一,也是我嚮往一片白花花芒草景色的原因之一。自古以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就算是當代社會,仍然依循著節氣運作,秋一直代表著「收穫」,就心境來說,也是一個讓自己停下腳步檢視過去兩季的努力的時節,但同時又有點著準備進入蕭瑟冬季的味道,可謂是最敏感又五味雜陳的時期,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山坡上的芒花抑或是河道上的甜根子草,白花花一片的總帶有點落寞、凋零的意味,也是最有詩意的景色。
以賞芒草來說,北台灣我最常去的就是陽明山、瑞芳的無耳茶壺山和不厭亭、平溪的五分山,以及樹林的三角埔頂山。三角埔頂山輕鬆易達,但是視野較小;陽明山氣勢滂薄,但假日遊客眾多;不厭亭最有蕭瑟意味,如今卻也成為遊客盛地;無耳茶壺山一帶是風景最美的,卻也是需要付出相對多體力的;至於五分山,視野同樣遼闊,遊客大多也只會停在平溪與十分,而不會繼續上到山上來,可謂是一賞秋景的最佳地點。
從文山區到五分山的路線很間單,就是一條106市道直直通到底。
從石碇堡以東開始的106市道,是我開始騎車攝影以來,最有感情的一條路了,因為離家近而長跑,因為可以通平溪、瑞芳、雙溪、東北角而跑,因為富含人文產業歷史而跑。
平溪區聞名的文山包種茶,幾乎是台灣茶業發展最早的地方,因為丘陵地形、多雨,而且是淡水河流域上游,19世紀末幾乎佔了淡水港總出口值的九成。「淡水河流域上游」是一個關鍵,當時由於陸路運輸尚不發達,因此茶葉運輸大多靠人力從山上送到渡口後再以水路運輸,現在台北盆地山區的古道大多是當時人力挑擔經濟物資時所留下的。就這裡的茶葉來說,會由人力經淡蘭古道送至深坑渡口後,再由景美溪、新店溪送到大稻埕,加工後才出口外銷至國外。
水運後來已經不再是運輸要角,沿著基隆河而建立的平溪線鐵道成為下一個主角,運載的物資,也從茶葉變成了煤礦。平溪區是著名的礦區,開採出來的煤礦就由平溪線運送出去;隨著礦業因為礦災與礦源的減少而沒落後,鐵道也轉為觀光運輸之途,每天運載大量遊客進出平溪區。
走在106市道上,還可以看到菁桐、望古和十分的礦業遺跡,上頭飄著的則是一顆又一顆紅色的天燈,再次見證平溪經濟重心的轉移。
穿過十分陣陣的遊覽車潮後,接下來一整路幾乎不會再看到車輛,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自行車,一會兒是速速穿越的車隊,一會兒是努力爬坡挑戰自我的獨行者,目標都是五分山頂上那顆巨大的足球:雷達氣象站。
不若前面幾乎是筆直道路,靠近瑞芳一帶的山路變得蜿蜒而羊腸,車速快不起來,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光。穿梭山路期間,不時能見到一旁已經冒出頭來的稀疏芒花,偶爾從樹林間露臉的五分山壁更已經是白花花一片,搭配撒下的陽光和藍天,更叫人期待等等的景色。
也許是難得的好天氣假期,轉往五分山氣象雷達站的車道上比平常熱鬧許多,除了和我一樣的重機外,還有許多的四輪車輛。儘管已經在山腳下,但是要突然爬升至海拔七百多公尺,那山路的蜿蜒與髮夾彎的數量可想而知,但這些彎道正是膽點綴了五分山頂景色的要角,也是我最喜歡五分山的地方,那是那些自行車努力上山的證明。
遠方的大海、延綿的基隆山脈、山下的城鎮、蜿蜒的山道、腳下的芒草,這景象叫人心曠神怡。就算芒草帶有蕭瑟的意象,但是在一覽無遺的五分山頂,就是為了將那些煩惱消化、拋諸腦後,再好好品味芒花的美,整理自己的心境與思緒。
「這樣會擋到你嗎?不好意思耶,這裡是我的寶座啦,我每次來都在這裡拍。」一位剛停好機車的阿姨對我說。
不,不會的,完全沒問題,我也有我的寶座,我們在這裡就是看看自己喜歡的風景。
離開五分山時正好是中午用餐時間,以106市道來說,最近的鬧區當屬十分老街了。
自我開始騎車攝影以來,十分老街算是我最常經過的地方:去東北角時會從十分轉往台二丙前進雙溪、福隆;如果想走一走淡蘭古道附近的古道,也是欉這裡出發,如果要往瑞芳,這裡則是必經之路⋯⋯。幾年下來,十分老街的變化也不小,從一些簡單小吃與天燈店家的組合,到現在也看得到一些古玩店、具有台灣元素的伴手禮、咖啡廳等等,媽祖廟更不知在何時冠上了「天燈媽」的名號,甚至還有間類似福隆便當的十分便當都冒出來了。
對喜愛長途騎車的我來說,這類古早味便當是最好的休憩所,位子多、翻桌率快、等待時間短,菜色也算得上多樣,儘管美味程度絕對不如一些山珍海味,但是長途旅行常常也只求個粗飽,那這類便當絕對夠滿足了。
飽餐一頓、時間尚早,決定再到附近享譽盛名的十分瀑布步道走走。
十分瀑布是北台灣最大的斷崖式瀑布,水量豐沛時的沖水聲和滿佈的水霧著實壯觀,如果太陽角度剛好的好,還能看見彩虹落在瀑布底。從十分老街到十分瀑布的不到也不算遠,慢慢走大約15分鐘便能抵達,還記得以前走的是木棧道,這次來卻走的卻是基隆河畔旁的石頭步道,不知道是新建立的,還是只是因為先前在整修才只能走木棧道。步道裡的兩座吊橋——四廣潭吊橋和觀瀑吊橋橫跨基隆河上,也是著名的地景,由橋裳往下看便能看見滿佈的湖穴地形,也是時平溪支線十分車站的下一站,大華車站最著名的地形,觀瀑吊橋旁還走著平溪支線的火車,也是特別的景色。
不過,橋上搖晃程度滿厲害的,還是早早穿越的好。
下了觀瀑吊橋後,吃、喝的小攤販逐漸多了起來,這種商機是不會被放過的。但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一旁的兩個地方:煤礦車以及四面佛寺。煤礦車擺在這裡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提醒遊客十分這一帶過去的歷史發展,而四面佛寺為何在這,我就真的摸不著頭緒了。
久久未在十分和五分山閒逛,這樣一趟簡單的秋季半日遊,賞了芒草、逛了老街、看了瀑布,也是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