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十三)啟動併購程序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創業之後的第一次大轉向,正準備進入實際的執行階段。在啟動之前,本來想過親自前往新加坡,向昔日同事;將來可能的供應商負責人;說明我的意圖。但是礙於企業併購的慣例,在成事之前,最好是保持“密而不宣”,以免引起市面上不必要的流言蜚語,或造成被併購公司人心的浮動,因而影響了生意轉手的進程。因此,我決定不做那些禮貌性的動作,直接秘密開始計畫中的生意併購。

全新的挑戰,須步步為營

再往下走的任何一步,都是生平第一次。我心裡想要做這個大事的熱度,讓我少了左顧右盼,只是一股腦的一步步往前走。

首先,就是必須和賣方達成交易。這不是去菜場買白菜,看得到貨色,摸得著產品的實體。菜場商品的價格也是第一時間被注意到的。喜歡,就成交。不喜歡的話,討價還價,最差的情況,談不攏,就走到下一家去買。簡單,又明快。

生意的併購是一樁複雜的買賣

生意的買賣,頭一遭,就是決定購買的界線範圍。簡單說,它是分成兩大類。一個是買資產,另一個是買股權

資產的買賣,用俗話說就是買一盤生意,英文所謂的“Asset Deal”。簡單的理解,資產的買賣就針對一家公司的資產進行交易。資產分成有型資產,無型資產和商譽。資產的認定和估價很多時候都是見仁見智,看法差異極大。更大程度的對比差異是想買的和想賣的哪一方意圖比較強烈,那也決定了成交價格的高與低,或滿意與否。它沒有標準答案。

另一種就是股權的買賣,也就是"Share Deal"。這類型的交易是接管整個公司法人的一切,包含,資產,負債,商譽,員工年資,以及所有潛在的法律責任和社區和已售產品的潛伏債務責任。“Potential Liabilities ”。這類型的交易的估價和買賣的進行比起買資產要複雜許多。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多年的商務背景,但都是以專業經理人的身份處理生意。一旦著手這種真槍實彈的生意買賣,內心還是有不小的惶恐,忐忑。

真正的大陣仗迫在眉睫

這裡倒不是說,自己懂不懂得看財務報表的事,或會不會做高級的財務分析。這麼大的陣仗,身邊又缺少一個團隊可供諮詢,感覺上;總有些不踏實,一切也只能靠自己的隨機判斷。

由於T公司老闆已經是退休的年紀,他希望永久性的離開職場。因此,他選擇這個生意的轉讓是採用“股權交易”的模式。也就是,接手的人必須承繼公司所有的資產,負債,以及歷史遺留下來潛在的所有義務。毫無疑問,這是一件不小的工程。

在啟動交易的談判之前,即便我就是個沒有團隊的“光棍司令”,我必須有一個外部成員組成的專業隊伍,它包含律師樓,會計師,和將來可能參與新公司生意周轉和融資的銀行。

我的第一個挑戰終於降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37會員
24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