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六十六)世事多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須要費時適應的。


摸索著適應澳洲的職場文化,很自然的也影響了我領導因併購所接管的經營團隊,特別是過渡期的安排,以及後續進行的組織變革,在在考驗著我之前所知和所能的極限。


儘管如此,整個過程歷經了近兩年的時間,倒也幸運讓公司順利地進入了常態的運作,團隊成員也大部份配合公司新的營運策略,協同一心,為公司的前途努力拼搏。


正要全力衝刺,加強公司的傳統核心生意,又要開拓全新的業務範圍時,我們鎖定的「市場大餅」,卻因外在的因素,突然大幅縮小。那是2007年開始,直到2009年才落幕的全球金融危機 (GFC,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那一次主要是金融危機,引發許多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形成了極大的信心危機。因此,消費市場急速萎縮,以致誘發大量企業的倒閉潮,澳洲自然不能自外於這樣的全球性經濟災難。對於我們在製造業裡討生活的生意型態,衝擊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和所有業內的競爭對手,不止要面對更嚴苛的競爭環境,還要有效因應營收和獲利雙雙衰退可能引爆的生存問題。


經營環境突然變得異常惡劣,在財務的層面,以我一人之力,要渡過那史詩級的災難,我怕會像古時候的「伍子胥過昭關」一樣,一夜白了頭。


幸運的是,我接管生意的第一時間就掌控了財務,更新了公司的財務政策和財政紀律,這是我在公司生意經營的後台著力最深的一個領域。另外,我從沒有開啟激進的「財務槓桿」做法,以致在營收緊縮的幾個季度,比較沒有後顧之憂。因此,雖然經濟情勢真的很悲觀,市場競爭也極度惡劣,公司還是能夠專注於掙脫困境的舉措,以致避免了公司在全球財務危機結束前,和許多其他公司一樣,走向土崩瓦解的厄運。


本以為,經過這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之後,公司應該可以傾全力專心本業的經營。誰知一向仇視我公司的印太區域中心,在幾番壓縮我們的發展空間之後,急欲丟出最後一張牌,終結兩家公司近一甲子的互利生意關係。


所幸,由於天時,加上人和的緣故,得以化險為夷。最終雙邊關係勉強維持了原樣,但我們傳統核心生意的經營也只能蹣跚前行。計畫中的發展動力自此疲弱無力,我們只能寄希望在新開發的業務。事實,這也是我們能免於再受創恐懼的唯一可行方案,一點都不由人。


其實,我們只要一天還從事傳統的業務,我們就一天走不出新加坡那團隊成員偏頗的陰影。那段雙方關係疏離的日子,他們對我們遠距的業務影響始終存在,負面影響事件之多,真的是罄竹難書的。其中有一件較特殊的,他們指控我們地理覆蓋率不足為由,要求我們在昆士蘭 (Queensland ) 州開設分公司。


乍聽之下,隨便一位澳洲業內人士聽到此事,都會覺得那要求很「無厘頭」。因為,論產業的重要性,還有當時業界的行銷密度分佈,十之八九都在維多利亞 (Victoria ) 和新南威爾斯州 (New SouthWales),極少在昆士蘭或是南澳。但是,他們所指出的我方不足,倒也不無道理,我們也就從善如流,遵從指示,史無前例的開設布里斯本 (Brisbane ) 分公司。


事情發展的結果很令人失望,本來前進一個市場就會起頭難,剛開始的收入和開銷一定不成比率的。更糟的是,這個州和東南兩個重點大市場特質,存在巨大差異,我們的第一年的成績真的慘不忍睹,致使我們全國總計的獲利情況大幅降低。


前進昆士蘭這個新市場,其實是附帶一個條件,也就是原廠必須釋放給我們在一個策略產品項目的專賣授權。後來,他們拒絕履行,我也在不久之後,鳴金收兵,不再和他們纏鬥。我必須很快止血,在沒有辦法得到他們承諾的授權,我們在當地是沒有轉虧為盈的希望。最重要的,和沒有誠信的對手談中、短期約定,註定是一個敗筆。這是我的嚴重誤判,是重大決策失誤,非常懊惱,但也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一切都按計畫的在進行,我們也一天天的降低了傳統生意的比重。當然,還遠遠不到可以捨棄長期擔憂的傳統生意而無感的地步。但是,經過六、七年的同心協力奮鬥,信心比起前面幾年,是要強了許多。只要情勢進一步穩定,做為幕後實際「經營者」的自己,我是該開始思考如何在事業體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製造一條「臍帶」,希望為這家紐澳公司進一步奠定長治久安的根基。


在這時,我接到我公司上游集團新任執行長的聯繫,是關於他和他的夫人計畫前來澳洲渡假。由於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澳洲行,而且選定的目的地是雪梨,他想和我相聚幾天,順便參觀我公司。


計畫如何接待,以及在等待日子接近的同時,我直覺,這應該不會只是一次老朋友的久別重逢,話家常。當時我倆已非昔日單純同事關係,我們是各自為自己公司利益奮鬥的企業負責人。幾天相處下來,兩人談話完全不涉及利害關係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他何以萬里跋涉來澳洲敘舊,會不會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是福是禍,我真的心裡沒底。我的這盤生意,面臨再一次的動盪,怕是無法避免了。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199會員
302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然-avatar-img
2025/03/12
真的非常的不簡單!除了不斷的建立與調整防火牆,有效應變危機之外,內部能團結一心,外部不斷強化「網絡」即時掌握資訊,宛如打仗一般。 讀著您的文章,想起前兩天的新聞,新任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用曲棍球賽,比喻將與美國的貿易。雖然這是他表達堅硬立場的言論,然而我也從文章中看到您的堅毅與決心。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真然 軍校學生和戰場士兵最大的差別是,置身槍林彈雨中,心理素質和反應,差異非常大。重點是經歷,多數人都行的。✌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3/12
財務是糧草也是彈藥,確實需要首先掌握並設好防火牆~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Carry Kuo 沒帶一兵一卒進場,那也是唯一須首先著手的事。
精準的雷達阿~~~這是預判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林燃(創作小說家) 😊
商場如棋局,落子無悔,如今,這盤棋,或許又將迎來關鍵一步,但是否也揭開另一場商業博弈的序幕?安大哥會告訴讀者。😊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7
夏青青說文解字 哈,文人慧根👍 暫時保留。😊
老虎奶油 -avatar-img
2025/03/11
敏銳的直覺!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1
老虎奶油 哈,那是人在江湖!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與經銷品牌上游重新形塑的雙邊關係,幾乎可以確定,那和我的上一次歐洲行有直接關係。我向他們的最高層揭露了他們員工在市場的離譜作為,最重要的是,我的訴求有機會得到接納。因而,原廠總公司高層勢必做了完整的調查,應該也驗證了我的各項指控,因而有了後來的大幅度政策修正。 從已經發生的表面狀態來看,它是產
終於,我們收到了第一份有關大洋洲市場的文字資訊,那是來自新加坡「印太區域中心」對市場發佈的新聞稿 ( Press Release )。他們對外通知,原任的大洋洲區域市場的負責經理,因個人生涯規劃,決定辭去該職務。有關這個區域的業務聯絡事宜,暫時由新加坡的行銷部經理暫代。 那位仁兄是自願請辭,或
當天一早, 老先生打電話來告知,他清晨就出發回瑞士總公司。他簡短提到昨天打完球後和新加坡的通話,他隱約暗示,他們談得不是很愉快。 從他的語調判斷,我的猜測,可能他已經得知了一些真相,甚至老先生也可能為此動怒了。他要求今天中午前召開視訊會議,總部還有執行長和行銷總監參加。他沒有進一步說明,只有道
科莫湖畔的第二天早晨,我獨自在湖邊散步,看著眼前這浩瀚的大湖,平靜無波,活像一個鑲著綠框的大鏡子。湖畔隨處可見的矮牆、花團和中古時代的路燈,好不浪漫! 不過,我心裡記掛的還是遠在南半球的紐澳事業。這一趟的真實任務和重要性只有總經理知道,臨行前我們做了各式各樣的沙盤推演。唯一沒做的是,假如「求援
我和老先生的晚餐到了中段,由於我此行的焦點議題被提出來了,我忙著接招,鋪陳一連串的說詞,以至於完全不記得主菜的那條大魚味道到底如何?老先生用餐完畢時問我,味道如何?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彙來讚美,有點尷尬,我是真的食不知味啊! 回想一下我當時的接招,坦率的說,他一針見血的提問,而且他的論調顯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與經銷品牌上游重新形塑的雙邊關係,幾乎可以確定,那和我的上一次歐洲行有直接關係。我向他們的最高層揭露了他們員工在市場的離譜作為,最重要的是,我的訴求有機會得到接納。因而,原廠總公司高層勢必做了完整的調查,應該也驗證了我的各項指控,因而有了後來的大幅度政策修正。 從已經發生的表面狀態來看,它是產
終於,我們收到了第一份有關大洋洲市場的文字資訊,那是來自新加坡「印太區域中心」對市場發佈的新聞稿 ( Press Release )。他們對外通知,原任的大洋洲區域市場的負責經理,因個人生涯規劃,決定辭去該職務。有關這個區域的業務聯絡事宜,暫時由新加坡的行銷部經理暫代。 那位仁兄是自願請辭,或
當天一早, 老先生打電話來告知,他清晨就出發回瑞士總公司。他簡短提到昨天打完球後和新加坡的通話,他隱約暗示,他們談得不是很愉快。 從他的語調判斷,我的猜測,可能他已經得知了一些真相,甚至老先生也可能為此動怒了。他要求今天中午前召開視訊會議,總部還有執行長和行銷總監參加。他沒有進一步說明,只有道
科莫湖畔的第二天早晨,我獨自在湖邊散步,看著眼前這浩瀚的大湖,平靜無波,活像一個鑲著綠框的大鏡子。湖畔隨處可見的矮牆、花團和中古時代的路燈,好不浪漫! 不過,我心裡記掛的還是遠在南半球的紐澳事業。這一趟的真實任務和重要性只有總經理知道,臨行前我們做了各式各樣的沙盤推演。唯一沒做的是,假如「求援
我和老先生的晚餐到了中段,由於我此行的焦點議題被提出來了,我忙著接招,鋪陳一連串的說詞,以至於完全不記得主菜的那條大魚味道到底如何?老先生用餐完畢時問我,味道如何?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彙來讚美,有點尷尬,我是真的食不知味啊! 回想一下我當時的接招,坦率的說,他一針見血的提問,而且他的論調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在澳洲打工的經歷,16小時的勞累工時、環境惡劣、離奇的奴工經驗。
Thumbnail
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激辯到國外當台勞,是愚蠢還是成長。從一開始的樂於分享,到後來選擇默默傾聽微笑。 因為我終於發現,當一個人選擇急於批判一件未曾經歷的事,他就永遠把自己限在既有思維裡,即使我們告訴他再多,也無法改變他的世界一絲一毫。 2004年澳洲首次開放台灣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我在2007年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除了投資移民到台灣,也是有到台灣工作的部分,特別是有些用字或習慣比較不一樣,所以這邊也分享一下個人在台灣職場感受與香港的差異:)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在澳洲打工的經歷,16小時的勞累工時、環境惡劣、離奇的奴工經驗。
Thumbnail
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激辯到國外當台勞,是愚蠢還是成長。從一開始的樂於分享,到後來選擇默默傾聽微笑。 因為我終於發現,當一個人選擇急於批判一件未曾經歷的事,他就永遠把自己限在既有思維裡,即使我們告訴他再多,也無法改變他的世界一絲一毫。 2004年澳洲首次開放台灣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我在2007年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除了投資移民到台灣,也是有到台灣工作的部分,特別是有些用字或習慣比較不一樣,所以這邊也分享一下個人在台灣職場感受與香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