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PhD值得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念PhD是一個漫長、且充滿了失敗與不確定的過程。


Nautre曾經發佈過一份報告,指出約有70%的博士生對未來的就業及收入感到悲觀。

並且有76%以上的博士生每週工時是超過40 hr,其中超過51 hr 的有50%,意味著可能有近一半比例的博士生過著近乎一週7天無休假的生活。

更慘的是,其中還有1/3的人承認其讀博期間曾就身心健康問題尋求治療。


不諱言,這份報告所有的負面消息我自己都有經歷過。


讀博期間,我近乎全年無休,曾有一年除了過年回家3天之外,每天都在實驗室過9-9的生活。

領的薪資雖然一個人生活無礙,但沒有勞保、特休,也沒有年終與調薪,

我雖然沒有沒有到需要尋求心理治療,但也曾因壓力過大而被自律神經失調困擾了一陣子,

如今雖然已經畢業拿到學位,但我仍對未來的發展感到不確定。


聽起來念PhD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選擇,不僅對就業沒幫助;也不容易創造更高的收入;還沒有工作生活平衡以及有影響身心健康的風險,但Nature 的報告中也指出,有75%的學生對自己讀博的決定感到滿意。


我也是一樣的,雖然這個過程中真是無時無刻都想要放棄 (也確實放棄過一次),

但如果讓我回到過去再來一次我應該還是會選擇念PhD。


我的前指導教授曾跟我分享過一段話,這話後來成為我做研究的鼓勵:


“ Being a scientist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job in the world.

Every day you do the experiment, although it fails most of the time, you still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in the end, you may push the human knowledge one step forward.

That’s exciting.”


對世界的好奇心驅使我們使用各種方式、工具來探討問題。

再基於發現,推導並嘗試拼湊出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

實驗失敗是每天都在上演,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到結果;但只要成功一次,突破帶來的成就感會讓人上癮,讓人不斷的想要再次體驗。


雖然這些話很雞湯,但走這條路需要也只能專注在眼前的研究上,

不然考量到到勞動環境、未來發展等現實層面的問題真的會很難讓人撐下去。


PhD只是一個訓練獨立思辨、動手、整理與發表的過程,

把自己當作是去體驗一段學術界的時間會比較輕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TL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HT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30
這篇來分享我應徵海外PhD與postdoc的流程與面試經驗。
2023/11/30
這篇來分享我應徵海外PhD與postdoc的流程與面試經驗。
2023/11/29
學術工作求職時,除了cover letter,通常會附上一份CV。 CV你完整的學經歷、學術獎項、成果的全部展現,是教授評估你是否合適的重要文件也是interview提問的依據。
2023/11/29
學術工作求職時,除了cover letter,通常會附上一份CV。 CV你完整的學經歷、學術獎項、成果的全部展現,是教授評估你是否合適的重要文件也是interview提問的依據。
2023/11/28
教授們每天可能都會收到無數的自薦信說要念PhD或做postdoc,很多時候他們只有幾秒鐘的時間。 一封好的cover letter能決定教授是否願意打開你的CV或其他附件來思考是不是要有進一步的contact
2023/11/28
教授們每天可能都會收到無數的自薦信說要念PhD或做postdoc,很多時候他們只有幾秒鐘的時間。 一封好的cover letter能決定教授是否願意打開你的CV或其他附件來思考是不是要有進一步的contact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和大佬級教授談話過後,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但仍然還是帶著焦慮的考完了博士論文的初審(予備審査)口試。指導教授要我放輕鬆一點,所以我也試著重整自己的步調。 我買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是一個瑞典人辭去了工作到泰國去出家,後來又還俗了的故事,這本書得了很多獎,我看完之後也
Thumbnail
和大佬級教授談話過後,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但仍然還是帶著焦慮的考完了博士論文的初審(予備審査)口試。指導教授要我放輕鬆一點,所以我也試著重整自己的步調。 我買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是一個瑞典人辭去了工作到泰國去出家,後來又還俗了的故事,這本書得了很多獎,我看完之後也
Thumbnail
我並沒有要責怪環境。環境的形成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數十年來累積而成。我能做的或許是投入教職改善教育環境,更理想一點便是進入教育相關公職單位進行改革;但不爭的事實是,在現今世道之下,要想養活自己、養好自己,收入真的很重要;而目前收入更好的工作更多來自於學歷墊起的入職機會。
Thumbnail
我並沒有要責怪環境。環境的形成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數十年來累積而成。我能做的或許是投入教職改善教育環境,更理想一點便是進入教育相關公職單位進行改革;但不爭的事實是,在現今世道之下,要想養活自己、養好自己,收入真的很重要;而目前收入更好的工作更多來自於學歷墊起的入職機會。
Thumbnail
新學期開始了。教室裡多了許多新面孔,第一堂課下課後,有個短髮大眼的可愛女學生怯生生跑來問我:「老師,可以問妳一個問題嗎?」「我今年大四就要畢業了,但現在不確定要不要讀研究所,妳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畢業後要不要升學讀研究所,還是直接就業工作?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畢業生都會經歷過,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新學期開始了。教室裡多了許多新面孔,第一堂課下課後,有個短髮大眼的可愛女學生怯生生跑來問我:「老師,可以問妳一個問題嗎?」「我今年大四就要畢業了,但現在不確定要不要讀研究所,妳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畢業後要不要升學讀研究所,還是直接就業工作?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畢業生都會經歷過,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來澳洲之前,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臺灣生活,並跟隨臺灣教育制度及社會期望,一路從幼稚園到碩士畢業,經歷各種考試、報告及撰寫的無限循環,大學暑假不是參加暑期實習生計畫或找實驗室作計畫,就是申請未來可能的公職單位實習,大學接著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待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繼續往科學研究之路邁進...
Thumbnail
來澳洲之前,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臺灣生活,並跟隨臺灣教育制度及社會期望,一路從幼稚園到碩士畢業,經歷各種考試、報告及撰寫的無限循環,大學暑假不是參加暑期實習生計畫或找實驗室作計畫,就是申請未來可能的公職單位實習,大學接著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待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繼續往科學研究之路邁進...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兩年多前對於到底要不要讀研究所時的掙扎。就在大三升大四暑假差不多準備決定是否要推甄研究所,不過我決定蠻快的,除了不排斥之外,三類對於有沒有碩士學歷變得太大眾化,因此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繼續攻讀。 本文統整了7點讀完研究所後我認為的優點!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兩年多前對於到底要不要讀研究所時的掙扎。就在大三升大四暑假差不多準備決定是否要推甄研究所,不過我決定蠻快的,除了不排斥之外,三類對於有沒有碩士學歷變得太大眾化,因此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繼續攻讀。 本文統整了7點讀完研究所後我認為的優點!
Thumbnail
​會成為職涯諮詢師,正因為我明白職場有諸多困難,所以更有動力來研究來思考,曾經的掙扎,也讓我可以更同理大家的痛苦與掙扎,全力的的尊重每個人的痛苦,但也相信你有為此脫困的能力。​ ​你要相信你自己。
Thumbnail
​會成為職涯諮詢師,正因為我明白職場有諸多困難,所以更有動力來研究來思考,曾經的掙扎,也讓我可以更同理大家的痛苦與掙扎,全力的的尊重每個人的痛苦,但也相信你有為此脫困的能力。​ ​你要相信你自己。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時刻,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大學生為此感到相當的煩惱--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念研究所。 在我大四的時候,很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你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話,就先去唸個研究所、拿個更高的學位吧!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是合情合理的,畢竟華人社會相當重視學歷成就。但如果…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時刻,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大學生為此感到相當的煩惱--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念研究所。 在我大四的時候,很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你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話,就先去唸個研究所、拿個更高的學位吧!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是合情合理的,畢竟華人社會相當重視學歷成就。但如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