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來的代價與省思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來澳洲之前,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臺灣生活,並跟隨臺灣教育制度及社會期望,一路從幼稚園到碩士畢業,經歷各種考試、報告及撰寫的無限循環,大學暑假不是參加暑期實習生計畫或找實驗室作計畫,就是申請未來可能的公職單位實習,大學接著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待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繼續往科學研究之路邁進,而一直以來我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驕傲,我堅信只要繼續這樣下去我將死而無憾,心安理得。

直到有一天叔叔來家裡,我很自信地跟他講了一堆我的研究、實驗及成果等等,他聽完後只問了我快樂嗎?隔了這麼多年,克服了各種大小考及報告,快樂重要嗎?不愧對社會期望,不丟棄現有的一切與過去的血淚,不感性只有理性的科學至上,維持現狀或許就是我每天起床的動力,丟棄它們所付出的代價,將遠大於思考快樂與否。
練習長跑絕不能在一開始就用盡體力地使命狂奔,因為這樣跑到一半就會因為體力耗盡而停下,累到一步也跑不動,而到不了終點,我就是那個在研究路上身心俱疲而駐足於途中的人。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快樂對我而言是什麼,即便過去認為哲學及自我思考不必要,唯有持續往目標前進才能避免浪費時間。

每天通行上學或上班必經的道路,來回的過程就是思考等下要做什麼,還有什麼事情沒做諸如此類,儘管在研究路上停下,卻開始看見不曾看過的風景與自己,每天走的路上,原來有漂亮的雞蛋花、溪水聲、各式各樣的人和裝置藝術。洗手台前的鏡子也忽然照映出我不認識的自己,是個頭髮很長,沒有瀏海,且膠原蛋白流失而崩塌的臉頰,但我終於停下來抬頭看看她,凝視著,辨識著。

蜂擁而至的不理解,重複再重複地解釋,每見一個人講一次,講到懷疑自我,或許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人突然離開,然後將後悔沒把想做的事做了的假設,不過我停下來的理由就是我相信這個假設,所以拿出一大張白紙列出想達成的事,才發現拿諾貝爾奬好像從來不在我的清單中,我這邊寫諾貝爾獎好像對科學研究真心奉獻一生的研究者有些不敬。

科學研究之於我,只有研究對象之於我,書籍文獻之於我,事實之於我,如此矣。然而,未能始終如一把持原則探索科學,純淨好奇的意識毀滅,科學研究將只是一般商業手法的高級包裝。我的意思是科學的本質為探索真相,好奇驅使你前往,當頭銜賺錢驅使,當自視甚高驅使,再好的期刊學歷都有虛假人為的結果,如此之人不在話下,令人嗤之以鼻。不論真學術假學術,冠學術研究之名,行天花亂墜非事實之文與圖,有違科學之神聖,應謹惕。
當研究對象是有生命的,維持牠的生命,建立牠很多的世代,年復一年,實驗也年復一年,有時我在想為瞭解我喜愛的牠們,養了很多牠們,卻也讓很多的牠們為我們想知道的問題犧牲,基礎科學對物種的認識極為重要,但,或許背負的生命重量比我想像的大,研究的強度與渴望過大,使人失去自我,失去生活,內心開始抗拒所喜愛的牠們與大自然。

停下來!

浪費與否取決於價值觀,並非別人的浪費就是浪費,唯妥善應用時間,完成自我對人生的期許,快樂不見得能存在於每一刻,但是負起人生責任,嘗試突破思想及外在限制,努力做好每個當下的自己,有些微壓力促進成長,解決每一刻的掙扎,終將因累積而寬廣,滿足而快樂。
在這些過程所學習到的,不論是知識、學習習慣、做事方式、思考邏輯、抗壓能力是我已得到,且應用與增進在未來每個階段,沒有一刻被浪費掉,這一切也將持續,沒有終點。
接受喜怒哀樂,接受需要感受生活,接受面對挑戰會害怕,接受每個細微的自己,接受偶爾想要一個人躲起來重拾平靜,沒有理由,這些都是大腦的訊號,情緒的釋放與變化,就這樣。
說停下來,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真的停下來,是更認識自己,擁抱更多,永遠有接受跟不接受他人的人,僅純淨行事不愧對自己,世界或許不會改變,然視野改變,很多的結果也將不同,自己的世界會改變。

繼續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帕森的沙龍
4會員
3內容數
這個專題主要針對個人經歷與學習,將體會轉換為文字,分享人生,同時將個人省思納入!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序】   七月一日,正值身為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圖書館工讀暫停一個月,投了一份實習沒有回音,校內迎新活動的籌備讓我感覺時間被剝奪。好久沒有經歷「憤怒」的感受,對於周遭生厭不耐煩,我再次懷疑自己要如何投入社會,如何能走到我嚮往的舒心平靜。   回顧大學三年,焦慮、憂鬱、迷茫連番侵襲著我,情緒排山倒海
Thumbnail
【序】   七月一日,正值身為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圖書館工讀暫停一個月,投了一份實習沒有回音,校內迎新活動的籌備讓我感覺時間被剝奪。好久沒有經歷「憤怒」的感受,對於周遭生厭不耐煩,我再次懷疑自己要如何投入社會,如何能走到我嚮往的舒心平靜。   回顧大學三年,焦慮、憂鬱、迷茫連番侵襲著我,情緒排山倒海
Thumbnail
從學生時代起,我們一直像賽馬衝個不停,一直被灌輸「時間永遠不夠用」的觀念。另外,我們的社會似乎很捧「早慧」這件事,還有強調年紀輕輕就已解鎖許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新書宣傳會細數作者的豐功偉業,也會強調他們是在幾歲以前達成的。那麼,如果沒有小小年紀囊括一些值得說嘴的成就入袋,我就是不如人
Thumbnail
從學生時代起,我們一直像賽馬衝個不停,一直被灌輸「時間永遠不夠用」的觀念。另外,我們的社會似乎很捧「早慧」這件事,還有強調年紀輕輕就已解鎖許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新書宣傳會細數作者的豐功偉業,也會強調他們是在幾歲以前達成的。那麼,如果沒有小小年紀囊括一些值得說嘴的成就入袋,我就是不如人
Thumbnail
自己是個喜歡提前做計畫、但實際卻又不喜歡僅照著計畫走的人,很矛盾對吧~其實我也不太能夠理解這種想法,我只知道,原來這就是自己的模樣啊!
Thumbnail
自己是個喜歡提前做計畫、但實際卻又不喜歡僅照著計畫走的人,很矛盾對吧~其實我也不太能夠理解這種想法,我只知道,原來這就是自己的模樣啊!
Thumbnail
來澳洲之前,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臺灣生活,並跟隨臺灣教育制度及社會期望,一路從幼稚園到碩士畢業,經歷各種考試、報告及撰寫的無限循環,大學暑假不是參加暑期實習生計畫或找實驗室作計畫,就是申請未來可能的公職單位實習,大學接著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待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繼續往科學研究之路邁進...
Thumbnail
來澳洲之前,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臺灣生活,並跟隨臺灣教育制度及社會期望,一路從幼稚園到碩士畢業,經歷各種考試、報告及撰寫的無限循環,大學暑假不是參加暑期實習生計畫或找實驗室作計畫,就是申請未來可能的公職單位實習,大學接著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待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繼續往科學研究之路邁進...
Thumbnail
  在IOH平台,經歷選擇性障礙與熱血澎湃,這樣的心情,彷彿回到首次看TED時的衝勁:好多有趣與未知的世界;   十年多前,大學討論板上聽過「生科,顆顆」
Thumbnail
  在IOH平台,經歷選擇性障礙與熱血澎湃,這樣的心情,彷彿回到首次看TED時的衝勁:好多有趣與未知的世界;   十年多前,大學討論板上聽過「生科,顆顆」
Thumbnail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Thumbnail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這樣? 突然很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或生活碰到打擊,很想停下來 身為腦內劇場豐富的人,總是有些奇思妙想 在某些人眼中大概是吃飽太閒 前陣子出了意外,所以想聊聊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這樣? 突然很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或生活碰到打擊,很想停下來 身為腦內劇場豐富的人,總是有些奇思妙想 在某些人眼中大概是吃飽太閒 前陣子出了意外,所以想聊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