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閱讀心得

本書重點在於減少小對話,「小對話是負面想法和情緒構成的循環,會把我們獨特的內省能力從祝福變成詛咒,危及我們的表現、決策能力、人際關係、快樂與健康。」作者貼心的在附錄中列出重點工具整理。

書中第一章提到《奇蹟》作者吉兒‧泰勒的故事,有些修行同好會認為那是種接近開悟的狀態,不過這也讓我反思,難道想開悟就讓左腦中風嗎?或是像《意識航行之道》提及啟靈藥LSD能抵達類似開悟狀態,這是否意味開悟是種物質改變?開悟是非精神性質的嗎?精神是超脫物質之外,還是必須依附物質之上?精神是物質運作的副現象嗎?

而活在當下,是否也是停止新大腦運作、導致無法建構時間旅行來達成(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換句話說,冥想式修行是為了關閉左腦或新皮質的功能嗎?那這是否又代表開悟能透過外力來達成?前額葉切除術能達成非想非非想地嗎?佛法認為世間止修最高只能達成非想非非想,但沒解脫輪迴則會變弱智,這與前額葉切除術的成果類似,不過這些疑問就暫時擱置吧。

接下來書中提到很重要的概念:抽離。「這種作法與正念冥想不同,目標不是要抽離出來,觀看自己的思緒飄過而不與之互動。重點正是要與之互動,只是要從較遠的距離去互動,這與情感迴避完全不同。」其實這講到了抽離後的行為:

  • 不與之互動(正念冥想)
  • 與之互動(認知療法)
  • 迴避(分心法、轉移注意力)

而這些行為的前提都是進入抽離狀態(迴避可能也發生於沉浸狀態)。而且「抽離具有抑制性的這種特質,有時會導致意料外的結果:抽離會同時縮短負面及正面經驗的持續時間。」

這與佛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斯多葛與伊壁鳩魯主義追求的「不動心」、乃至於中國傳統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都是建立於「抽離」之上。

不過以現代普遍西化觀點,認為當產生正面情緒時盡量沉浸,而產生負面情緒時抽離。我認為這是認知治療與佛法的最大差異,佛家、道家是連正面情緒也一視同仁必須抽離,佛法站在「空性」的抽離角度,道家站在「道法自然」的抽離角度,《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但西方實用主義的觀點也會產生問題,對於正面選擇沉浸式體驗,遇上負面則選擇抽離,這有點像帶著VR眼鏡進行沉浸式遊戲,但當受到驚嚇時直接脫下VR眼鏡,時間長了,便知道那只是遊戲,能選擇沉浸但並不是在其中,畢竟能抽離遊戲本身代表自體一直處於遊戲之外,沉浸感會逐漸減弱,換句話說,意義感會消失,產生卡繆說的荒謬感。

另外,抽離很重要的技巧在於改變觀點,在以前介紹過的《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一書中第三章也提到〈改變視角〉的技巧:

  1. 時間
  2. 空間
  3. 易朽
  4. 面對生命有限
  5. 還原事物的面貌
  6. 新奇不新奇
  7. 俯視一切
  8. 用幽默感來領略斯多葛哲學

可以與本書的「可以自己實踐的工具」互相參照:

  1. 使用抽離式自我對話。
  2. 想像你在為朋友提供建議。
  3. 拓寬觀點。
  4. 將經驗視為挑戰。
  5. 重新解讀身體對小對話的反應。
  6. 將經驗常態化。
  7. 在心裡時光旅行。
  8. 改變觀點。
  9. 以書寫表達。
  10. 採取中立第三方的觀點。
  11. 抓住幸運符或擁抱迷信。
  12. 儀式。

此書提到的最後兩點屬於抽離之外的迷信、儀式、安慰劑技巧,這比較接近沉浸、相信。這應該算是兩種相反的技巧,「抽離」有點像祛魅,「沉浸」有點像復魅。「祛魅」是指剝去附著在事物表面上的那層虛假的東西;「復魅」是主張返回事物的自然狀態,恢復事物的本來面貌。

這又回到「知道」與「相信」,抽離是透過知道之力,沉浸是透過相信之力。不過當你知道後,只能假裝相信,就如此書寫到「安慰劑與儀式之所以有效,並不是因為超自然力量(雖然有些人如此相信,而這也絕不會減少這些行為的效益)。」

迷信、儀式、安慰劑的技巧,或許能在《妄想的力量》一書中得到更多啟發。

  • 抽離—祛魅—知道—科學式—無意義
  • 沉浸—復魅—相信—宗教式—有意義

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許多處理小對話的工具,對我而言,抽離也是很重要的核心概念,這本書幫我補足梳理了這一塊,推薦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20會員
540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Thumbnail
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Thumbnail
這本書要探討的問題非常貼近日常生活:你常常會覺得壓力很大嗎?如果你覺得此時此刻讓你無法忍受,讓你覺得不快樂,從靈修的角度來說,可以怎麼做,保持內在空間的純淨呢?這個問題就是這本書要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要探討的問題非常貼近日常生活:你常常會覺得壓力很大嗎?如果你覺得此時此刻讓你無法忍受,讓你覺得不快樂,從靈修的角度來說,可以怎麼做,保持內在空間的純淨呢?這個問題就是這本書要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1.內省就是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藉此可以讓我們用想像、記憶、省思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2.腦中的小對話有可能會導致原本熟悉的自動化過程被分拆掉,而突然間忘記某件原本熟悉的事情該如何進行,這就是分析導致癱瘓 (作者舉了投球失憶症為例子)。 3.時間的流逝對於我們管理情感生活式或不可缺的;隨著時間過
Thumbnail
1.內省就是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藉此可以讓我們用想像、記憶、省思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2.腦中的小對話有可能會導致原本熟悉的自動化過程被分拆掉,而突然間忘記某件原本熟悉的事情該如何進行,這就是分析導致癱瘓 (作者舉了投球失憶症為例子)。 3.時間的流逝對於我們管理情感生活式或不可缺的;隨著時間過
Thumbnail
這是與古都電台,週六晚間,[愛上曉夜班]長期合作的閱讀單元。 歡迎收聽歡迎分享! 這週,我們一起來讀《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 這也是我持續有在修煉的法門之一。 當正念無法使你平靜又專注, 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EQ》、《專注的力量》情商心理專家 × 達賴喇嘛盛讚的冥想大師 教你治
Thumbnail
這是與古都電台,週六晚間,[愛上曉夜班]長期合作的閱讀單元。 歡迎收聽歡迎分享! 這週,我們一起來讀《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 這也是我持續有在修煉的法門之一。 當正念無法使你平靜又專注, 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EQ》、《專注的力量》情商心理專家 × 達賴喇嘛盛讚的冥想大師 教你治
Thumbnail
人的大腦不是沈浸在過去就是在想像還沒發生的未來,這是正常以及是一種人類自我防衛機制的一部分,享受當下、專注當下才反人類
Thumbnail
人的大腦不是沈浸在過去就是在想像還沒發生的未來,這是正常以及是一種人類自我防衛機制的一部分,享受當下、專注當下才反人類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6個小訣竅改變你的內心世界(上)。介紹了認知脫鉤,先遠離對自己没有幫助的想法,接受了目前的處境,於是,我們才能採取行動改善現況。在這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ACT其他5項基本原則,有效處理負面感覺與想法,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6個小訣竅改變你的內心世界(上)。介紹了認知脫鉤,先遠離對自己没有幫助的想法,接受了目前的處境,於是,我們才能採取行動改善現況。在這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ACT其他5項基本原則,有效處理負面感覺與想法,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Thumbnail
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 我們常會做出不明智的選擇 從NLP的角度出發, 探索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緒, 善用抽離技巧, 面對並處理任何不適感。
Thumbnail
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 我們常會做出不明智的選擇 從NLP的角度出發, 探索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緒, 善用抽離技巧, 面對並處理任何不適感。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冥想的習慣,單純的冥想,不涉及任何宗教儀式。 冥想可以幫助你平靜,情緒平穩流動。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如何處理不舒服的情緒,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前期的體驗不能算愉快。抱著“冥想就是什麼都不想”的想法進行簡直就是折磨人。 人就是靠“想”才活下去。什麼都不想是很困難的。 不斷跟各種念頭戰鬥,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冥想的習慣,單純的冥想,不涉及任何宗教儀式。 冥想可以幫助你平靜,情緒平穩流動。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如何處理不舒服的情緒,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前期的體驗不能算愉快。抱著“冥想就是什麼都不想”的想法進行簡直就是折磨人。 人就是靠“想”才活下去。什麼都不想是很困難的。 不斷跟各種念頭戰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