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語為善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諺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語出口,如果是好話,令人受用,令人歡喜,那即使在寒冬困境中,也使人感到一絲的暖意;若這句話粗鄙難聽,令人不喜,令人厭惡,那麼即使在炎炎夏日下,也會令人感到寒冷透心。這良言惡語,若能從心態來調整,那麼整頓心靈就是,但最常會令人迷惑的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了。組織話語出口看似簡單,但這話語要如何說得好,說得打動人心,達成共識上的溝通,卻是一件要好好揣摩的費心事了。

  曾經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為了所欣釋子比丘的惡語事件,就向比丘們說過去世說粗俗語、柔軟語受到不同待遇的因緣。

  在《生經》中,提到有位所欣釋子比丘常常外出,多次在名門望族家出入,不論是早是晚。

  那時阿難、優陀、薄拘盧等比丘聚在一起時,就向所欣釋子比丘說:「賢者啊!你為什麼不論早晚的常常外出?為什麼不固定外出和歸來的時間呢?也不節制外出的地方。」

  所欣釋子比丘立刻回罵眾人,說:「你們實在沒有智慧,為此事紛紛擾擾,不能安定自己的心,還對我惡言相向。你們很懈怠,都不為眾比丘做一些事情。我今天時常外出,都是為眾比丘備辦許多事情,你們能像我一樣勞苦奔走嗎?能為眾比丘去辦事嗎?不要說我有許多的理由,也不要說你們的事務比我多。你們的事情能合力完成,你們怎麼能知道我如何備辦眾比丘事情的辛苦呢?」

  那時比丘因此而發起較量的心念。當時有三個人言語柔軟,氣質出眾,憑藉自己本身的福德力與行為分別去托缽,多有所得,皆勝過所欣釋子。一位較鈍愚的比丘用粗暴的方式,勉強求取,但不如預期所想。另一位到長者家,得到長者滿滿一甖的供養。而阿難也到長者家,用柔軟語及往昔自己所培養的福德,為長者說法,令長者及他的家人歡喜,阿難因而獲得許多供養,長者和他的家人歡喜布施,隨喜布施,無任何被強求的壓力。

  比丘們就把這事的前因後果詳細地告訴佛陀。

  佛陀就告訴比丘們:「這四個人不只今世較量托缽成果時,只有一人所得很少,其他人所獲良多,阿難還能向眾人說法,協助眾人安定身心。在更久以前,別國的土地上,有四人感情深厚,聚集在一起,共同居住。某一天,有位獵師獵殺到一頭鹿,正要進城。這四人悄悄地議論:『我們各自想辦法,向獵師索取鹿肉,看誰獲得比較多。』說完隨即各自行動。

  「第一個人用命令的口氣向獵師開口,以強悍的語句,高傲的姿態說:『喂!獵人!立刻給我一些肉,我想要吃。』

  「第二個人說:『希望大哥你施捨一些肉,讓弟弟我可以飽食。』

  「第三個人說:『仁慈的你如此令人敬愛,可以贈送一些肉給我,我實在很想吃點肉。』

  「第四個人說:『情感深厚的您要捐助鹿肉時,希望您能布施給我,我想食用鹿肉,我們現在都同樣的飢餓、口渴。』

  「這時獵師明辯四個人說的言語後,就隨他們所說的言語,分別來回答,他對第一個人說道:『你的言語如此粗鄙不堪,讓我怎麼會想給你肉呢?你的言辭如此刺痛人心,我只有鹿角可以布施給你。』

  「對第二個人說道:『你做人真是善良,稱我為大哥,你的言語像身體般鞏固我,就送你一隻鹿腳。』

  「對第三個人說道:『你如此的敬愛我,且心中懷著慈悲哀愍的心,你說的言語就如同是我的心腹,我就給你鹿的心和肝。』

  「對第四個人說道:『你把我當情感深厚的人,我們是如此的契合,你的言語令我覺得愉快,鹿肉就全布施給你。』

  「於是,獵師隨著四人的心願,及言語的粗劣、細謹,把獵物分別分給四人。

  「當時,天人在一旁看著,便說道:『觀察這四人所說的言辭,唯有柔軟語才能深得人心,所以切勿說粗鄙的言語,而讓衰敗之事纏繞自身。』」

  這時,佛陀告訴比丘們:「第一個說粗鄙話的人,就是所欣釋子;第二個人是颰陀和梨;第三個人是黑優陀:第四個人則是阿難;而說偈頌的天人,就是我。那時我們相處一起,而今日也是如此。」

  看著這四人為了相同的目的,用了不同的話語,遭遇不同的對待,想想有時見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表達、爭取,結果卻有所不同,除了本身與他人的因緣,這說話的藝術也是要隨時自省反思的因素啊!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罐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人,一旦生於世間,經過幼年、青年、成年,最後終究會年老逝去。當我們年邁時,想想自己的一生做過哪些事情,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我希望能在歲月的長卷中有如星點般多的滿意,期望惋惜懊悔只佔那一朵小花在大地中的一小角,可以給自己歡欣安寧,而不是擔心害怕。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五中,有一位老婆羅門拜訪佛陀,當他見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人,一旦生於世間,經過幼年、青年、成年,最後終究會年老逝去。當我們年邁時,想想自己的一生做過哪些事情,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我希望能在歲月的長卷中有如星點般多的滿意,期望惋惜懊悔只佔那一朵小花在大地中的一小角,可以給自己歡欣安寧,而不是擔心害怕。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五中,有一位老婆羅門拜訪佛陀,當他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今天放香,上午打掃園區、整理內務,午後阿難約我去找舍利弗,我們抵達時,有二位比丘非常專注彼此的諍辯,舍利弗頷首示意我們先坐下來。 二位比丘主要是說:甲比丘負責總務,每日供應大眾的各種需求,園藝組的乙比丘每次申請物品,都申請不到,認為甲比丘故意為難他,請舍利弗主持公道。 舍利弗聽完後,只問甲比丘: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今天放香,上午打掃園區、整理內務,午後阿難約我去找舍利弗,我們抵達時,有二位比丘非常專注彼此的諍辯,舍利弗頷首示意我們先坐下來。 二位比丘主要是說:甲比丘負責總務,每日供應大眾的各種需求,園藝組的乙比丘每次申請物品,都申請不到,認為甲比丘故意為難他,請舍利弗主持公道。 舍利弗聽完後,只問甲比丘: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