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為善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我覺得在《出曜經》卷第十四中波斯匿王對唄法師外相和特長的反差,所表現出的內心反應,能令人細細思索。

  某日波斯匿王帶著兵馬,在夜深人靜時,出城巡遊。同時,有一位唄法師也在夜深人靜時,朗聲誦經,波斯匿王的兵馬們皆清楚地聽到那句句音聲。

  波斯匿王心想:「如果我明日看到這位誦經聲音不凡的法師,應該賜給他三萬兩金錢。」波斯匿王漸漸走近聲音的來源,心內卻又想著:「聲音似乎離我很近,但又看不到什麼人。」游移著前進找尋,隱約看見一人在一個匣子內,便先賜與他三顆貝珠。

  後來波斯匿王向佛陀說道:「我昨夜見到的那位梵唄不凡的法師不知現在在何處,我很想再當面見見他。」

  佛陀聽聞波斯匿王的話,便事先提醒了波斯匿王,說道:「對於你想面見的人,希望當你真的見到面了,切勿心生懈慢。」佛陀便喚唄法師前來。

  波斯匿王沒等多久,便見到唄法師,頓生反悔的心,懊悔昨夜所許諾下的賞賜給得太奢侈,對於不久前所賜與的三顆貝珠,也很懊悔給得太快。波斯匿王向佛陀問道:「這位法師本身有什麼功德,能具有如此美妙的音聲?又因為做了什麼行為舉止,才使得他生來矮小呢?希望佛陀您為我解惑!」

  佛陀便觀察唄法師的過去現在因緣,告訴波斯匿王:「久遠的過去世,人們可以活到二萬歲,那時的人們往來時,各各以恭敬之心相待,做事、舉止謙遜有禮。當時有位迦葉佛在世間遊化度眾,教化社會,勸誡世人完成後,便涅槃寂靜。當時的國王、臣民們心中眷戀仰慕,便建造高大寬闊的佛塔。唄法師在當時還是個觀念守舊刻板的人,嘟囔了一句:『為何佛塔建造得如此高大寬闊呢?』念叨歸念叨,卻獨自在夜裡無人時,拿一個鳴鈴懸掛在佛陀的塔寺上,接著立下祈願:『希望我來世出生時,不論生於何地,口中所吐音聲皆能響徹雲霄,並有因緣與聖者相遇,解脫煩惱,成為聖者弟子中聲音清徹響亮的人。』就因過去世唄法師的一句閒言雜語說出口,嫌惡佛塔的高大寬廣,受到矮小身材的果報;又因懸掛鳴鈴在佛塔上,得有如此妙音好聲的果報。

  一道美妙的音聲,給了波斯匿王無限綺麗的想像,可惜多麼得寄望,卻伴隨著多麼得失望,一身矮小不討喜的相貌,讓波斯匿王立即反悔,欲收回所給出的賞賜。而莊嚴的佛塔,給過去世的唄法師有心誠懸鈴祈願的機會,卻讓自己眼睛所見所感的不解,及放縱口說嫌語的舉動,造就了矮小身形和妙美音聲的不協調。所以經中偈言:

   內既知之,外無所見,內見果實,便隨聲往。

   內既不知,外有所見,二果俱成,便隨聲往。

   內有所知,外有所見,彼有朗智,不隨聲往。

  說的是內心有知識涵養,眼耳鼻舌身這外界接收器卻不擅感受覺察,不解真假對錯,那麼只會隨人所言所道而行,處於亂心雜念中。內心無知識涵養,只憑五感所接收的歡愉厭惡,膚淺判別真假對錯,內外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更是隨人所言所道而行,亦是處於亂心雜念中。而內心有知識涵養,五感敏銳,善於觀察微細,又能以智解知,善辨真偽,明義知理,則不輕易隨人言行,不混淆紊亂自己的心志。

  從波斯匿王來說,內心持有對梵唄、佛法的歡喜,卻在夜裡因眼不見人,憑音聲而行,隨意賜與,又在白天見其身形,而私心反悔,每時每刻的舉動都隨眼見、耳聞而變動,心思不定,亂心懊惱。而從唄法師來說,內心持有對迦葉佛及佛塔的恭敬歡喜,卻因眼見高廣的不解不喜,放縱嘴巴嘟囔嫌語,即使誠心掛鈴祈願,仍為自己造就一絲亂心雜念,令來世的自己即使擁有妙音響聲,卻長得矮小不顯。

  所以想成為一位內外兼具朗智,內心不亂,有自主思想的人,應好好為自己先堆砌福德種子。從波斯匿王的錯誤例子,學習實觀細判,謹慎思考觀察後,再下決定;從唄法師不協調的苦惱,學習細觀問明,誠心之下,不口無遮攔。當想做好一件事,雖有誠心及熱情,眼睛要仔細觀察清楚,耳朵要能所聞廣闊,口出好聲,面不顯惡,心存智慧,念善不移,那麼事事將離圓滿不遠啊!

內外朗智,心慧寬敞。

內外朗智,心慧寬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茶罐子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茶罐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1
  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就是有時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語,會為自己招來禍患。若是平凡的一句話,啟動了禍事的關鍵,我們很難預料得到,但是惡念伴隨著話語出口,那這惡語就極有可能為自身帶來災害了。   在《賢愚因緣經》中,沙彌均提的過去就因一句惡念之語,為自己帶來困苦生命的因緣。當時,尊者舍利弗常用天眼觀
Thumbnail
2024/05/01
  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就是有時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語,會為自己招來禍患。若是平凡的一句話,啟動了禍事的關鍵,我們很難預料得到,但是惡念伴隨著話語出口,那這惡語就極有可能為自身帶來災害了。   在《賢愚因緣經》中,沙彌均提的過去就因一句惡念之語,為自己帶來困苦生命的因緣。當時,尊者舍利弗常用天眼觀
Thumbnail
2023/12/05
  諺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語出口,如果是好話,令人受用,令人歡喜,那即使在寒冬困境中,也使人感到一絲的暖意;若這句話粗鄙難聽,令人不喜,令人厭惡,那麼即使在炎炎夏日下,也會令人感到寒冷透心。這良言惡語,若能從心態來調整,那麼整頓心靈就是,但最常會令人迷惑的就是「說者無心,
Thumbnail
2023/12/05
  諺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語出口,如果是好話,令人受用,令人歡喜,那即使在寒冬困境中,也使人感到一絲的暖意;若這句話粗鄙難聽,令人不喜,令人厭惡,那麼即使在炎炎夏日下,也會令人感到寒冷透心。這良言惡語,若能從心態來調整,那麼整頓心靈就是,但最常會令人迷惑的就是「說者無心,
Thumbnail
2023/07/01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Thumbnail
2023/07/01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諺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語出口,如果是好話,令人受用,令人歡喜,那即使在寒冬困境中,也使人感到一絲的暖意;若這句話粗鄙難聽,令人不喜,令人厭惡,那麼即使在炎炎夏日下,也會令人感到寒冷透心。這良言惡語,若能從心態來調整,那麼整頓心靈就是,但最常會令人迷惑的就是「說者無心,
Thumbnail
  諺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語出口,如果是好話,令人受用,令人歡喜,那即使在寒冬困境中,也使人感到一絲的暖意;若這句話粗鄙難聽,令人不喜,令人厭惡,那麼即使在炎炎夏日下,也會令人感到寒冷透心。這良言惡語,若能從心態來調整,那麼整頓心靈就是,但最常會令人迷惑的就是「說者無心,
Thumbnail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
Thumbnail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Thumbnail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佛菩薩的“平等”不等於“平權”! 無分別的平等不等同於無境界之平權! 唯一信奉;常極光淨土: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魔王波旬對佛陀說: 在末法時期,我將令我的徒子徒孫混入僧團,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在佛寺院中爭權奪利)!佛陀黯然。佛陀告誡: <佛法不存在於寺裡、院裡?> 俗話說得好:《高手
Thumbnail
佛菩薩的“平等”不等於“平權”! 無分別的平等不等同於無境界之平權! 唯一信奉;常極光淨土: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魔王波旬對佛陀說: 在末法時期,我將令我的徒子徒孫混入僧團,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在佛寺院中爭權奪利)!佛陀黯然。佛陀告誡: <佛法不存在於寺裡、院裡?> 俗話說得好:《高手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