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為善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人因外貌、才能、善觀眼色的反應而被人牢記,有人則因舉手投足的氣質和內在談吐的涵養而令人印象深刻,而才德兼備的人,既具有良善的內在涵養,又有亮麗的外貌才能來應對,那更是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當這內在涵養與外相表徵的高低差距大大的擺到我們面前時,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來應對呢?我覺得在《出曜經》卷第十四中波斯匿王對唄法師外相和特長的反差,所表現出的內心反應,能令人細細思索。

  某日波斯匿王帶著兵馬,在夜深人靜時,出城巡遊。同時,有一位唄法師也在夜深人靜時,朗聲誦經,波斯匿王的兵馬們皆清楚地聽到那句句音聲。

  波斯匿王心想:「如果我明日看到這位誦經聲音不凡的法師,應該賜給他三萬兩金錢。」波斯匿王漸漸走近聲音的來源,心內卻又想著:「聲音似乎離我很近,但又看不到什麼人。」游移著前進找尋,隱約看見一人在一個匣子內,便先賜與他三顆貝珠。

  後來波斯匿王向佛陀說道:「我昨夜見到的那位梵唄不凡的法師不知現在在何處,我很想再當面見見他。」

  佛陀聽聞波斯匿王的話,便事先提醒了波斯匿王,說道:「對於你想面見的人,希望當你真的見到面了,切勿心生懈慢。」佛陀便喚唄法師前來。

  波斯匿王沒等多久,便見到唄法師,頓生反悔的心,懊悔昨夜所許諾下的賞賜給得太奢侈,對於不久前所賜與的三顆貝珠,也很懊悔給得太快。波斯匿王向佛陀問道:「這位法師本身有什麼功德,能具有如此美妙的音聲?又因為做了什麼行為舉止,才使得他生來矮小呢?希望佛陀您為我解惑!」

  佛陀便觀察唄法師的過去現在因緣,告訴波斯匿王:「久遠的過去世,人們可以活到二萬歲,那時的人們往來時,各各以恭敬之心相待,做事、舉止謙遜有禮。當時有位迦葉佛在世間遊化度眾,教化社會,勸誡世人完成後,便涅槃寂靜。當時的國王、臣民們心中眷戀仰慕,便建造高大寬闊的佛塔。唄法師在當時還是個觀念守舊刻板的人,嘟囔了一句:『為何佛塔建造得如此高大寬闊呢?』念叨歸念叨,卻獨自在夜裡無人時,拿一個鳴鈴懸掛在佛陀的塔寺上,接著立下祈願:『希望我來世出生時,不論生於何地,口中所吐音聲皆能響徹雲霄,並有因緣與聖者相遇,解脫煩惱,成為聖者弟子中聲音清徹響亮的人。』就因過去世唄法師的一句閒言雜語說出口,嫌惡佛塔的高大寬廣,受到矮小身材的果報;又因懸掛鳴鈴在佛塔上,得有如此妙音好聲的果報。

  一道美妙的音聲,給了波斯匿王無限綺麗的想像,可惜多麼得寄望,卻伴隨著多麼得失望,一身矮小不討喜的相貌,讓波斯匿王立即反悔,欲收回所給出的賞賜。而莊嚴的佛塔,給過去世的唄法師有心誠懸鈴祈願的機會,卻讓自己眼睛所見所感的不解,及放縱口說嫌語的舉動,造就了矮小身形和妙美音聲的不協調。所以經中偈言:

   內既知之,外無所見,內見果實,便隨聲往。

   內既不知,外有所見,二果俱成,便隨聲往。

   內有所知,外有所見,彼有朗智,不隨聲往。

  說的是內心有知識涵養,眼耳鼻舌身這外界接收器卻不擅感受覺察,不解真假對錯,那麼只會隨人所言所道而行,處於亂心雜念中。內心無知識涵養,只憑五感所接收的歡愉厭惡,膚淺判別真假對錯,內外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更是隨人所言所道而行,亦是處於亂心雜念中。而內心有知識涵養,五感敏銳,善於觀察微細,又能以智解知,善辨真偽,明義知理,則不輕易隨人言行,不混淆紊亂自己的心志。

  從波斯匿王來說,內心持有對梵唄、佛法的歡喜,卻在夜裡因眼不見人,憑音聲而行,隨意賜與,又在白天見其身形,而私心反悔,每時每刻的舉動都隨眼見、耳聞而變動,心思不定,亂心懊惱。而從唄法師來說,內心持有對迦葉佛及佛塔的恭敬歡喜,卻因眼見高廣的不解不喜,放縱嘴巴嘟囔嫌語,即使誠心掛鈴祈願,仍為自己造就一絲亂心雜念,令來世的自己即使擁有妙音響聲,卻長得矮小不顯。

  所以想成為一位內外兼具朗智,內心不亂,有自主思想的人,應好好為自己先堆砌福德種子。從波斯匿王的錯誤例子,學習實觀細判,謹慎思考觀察後,再下決定;從唄法師不協調的苦惱,學習細觀問明,誠心之下,不口無遮攔。當想做好一件事,雖有誠心及熱情,眼睛要仔細觀察清楚,耳朵要能所聞廣闊,口出好聲,面不顯惡,心存智慧,念善不移,那麼事事將離圓滿不遠啊!

內外朗智,心慧寬敞。

內外朗智,心慧寬敞。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罐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人,一旦生於世間,經過幼年、青年、成年,最後終究會年老逝去。當我們年邁時,想想自己的一生做過哪些事情,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我希望能在歲月的長卷中有如星點般多的滿意,期望惋惜懊悔只佔那一朵小花在大地中的一小角,可以給自己歡欣安寧,而不是擔心害怕。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五中,有一位老婆羅門拜訪佛陀,當他見
飲食,人人總有不同的堅持,堅持可能在食材,在烹飪方式,在進食方法,在體質,在信仰,也或許是在自己獨特的喜好品味上。但當堅持碰上與生死攸關的選擇題時,該如何選擇呢?我到底該愛我堅持,還是愛我生命?! 《眾經撰雜譬喻》裡,曾敘述到一位廚師對這樣的選擇題,堅持了自己的態度,堅定不移到最後。在佛陀涅槃後的百
人,一旦生於世間,經過幼年、青年、成年,最後終究會年老逝去。當我們年邁時,想想自己的一生做過哪些事情,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我希望能在歲月的長卷中有如星點般多的滿意,期望惋惜懊悔只佔那一朵小花在大地中的一小角,可以給自己歡欣安寧,而不是擔心害怕。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五中,有一位老婆羅門拜訪佛陀,當他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Thumbnail
我們看到這種人出現時,我們會怎麼做?他的煩惱,他與你的對話,他不喜歡這個人,他的所作所為都不喜歡,你是不是也跟著他起煩惱,還是以他為鏡,絕對不可以向他一樣無所事事的不喜歡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期待。這個煩惱我們要去除。凡夫所說同情這個人,同情誰?
波仔出來了,原來小惡魔是小柔的內在小男孩。波仔感覺到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波仔有愛,這是內心的節奏。波仔對魔仔說:你難道讀不懂內心的節奏?發揚魔慈精神好嗎?魔仔說:我讀懂內心的節奏,我要讓魔慈眾生懂得節奏,因此我演化魔慈精神,節奏其實是一種內在,每個人都有。 波仔拿起筆一寫,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對
真正的小惡魔!就是你,你和魔慈少女釋放邪惡演化齷齪的文化從音樂、文字、漫畫、戲劇裡。我!這是我?波仔這樣想,這樣問了。他為什麼這樣說我?他是誰?就是波仔的內在聲音。波仔想想自己,他發現自己的欲望了,如何釋放邪惡?魔慈少女對波仔說道:演化邪惡,不要用在人身上。 這難道是我,演化邪惡?真的如你所說嗎?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Thumbnail
我們看到這種人出現時,我們會怎麼做?他的煩惱,他與你的對話,他不喜歡這個人,他的所作所為都不喜歡,你是不是也跟著他起煩惱,還是以他為鏡,絕對不可以向他一樣無所事事的不喜歡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期待。這個煩惱我們要去除。凡夫所說同情這個人,同情誰?
波仔出來了,原來小惡魔是小柔的內在小男孩。波仔感覺到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波仔有愛,這是內心的節奏。波仔對魔仔說:你難道讀不懂內心的節奏?發揚魔慈精神好嗎?魔仔說:我讀懂內心的節奏,我要讓魔慈眾生懂得節奏,因此我演化魔慈精神,節奏其實是一種內在,每個人都有。 波仔拿起筆一寫,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對
真正的小惡魔!就是你,你和魔慈少女釋放邪惡演化齷齪的文化從音樂、文字、漫畫、戲劇裡。我!這是我?波仔這樣想,這樣問了。他為什麼這樣說我?他是誰?就是波仔的內在聲音。波仔想想自己,他發現自己的欲望了,如何釋放邪惡?魔慈少女對波仔說道:演化邪惡,不要用在人身上。 這難道是我,演化邪惡?真的如你所說嗎?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