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科學家透過線蟲研究神經間非突觸的信號傳輸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神經間訊息傳遞

一般而言,神經之間以電與化學信號傳遞訊息。當神經需要傳遞訊號時,神經本體會產生類似脈衝的神經活動電位,這種電位變化會逐漸沿著軸突傳遞。當活動電位抵達突觸時,會促使突觸釋放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在突觸間隙擴散,直到抵達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當接收神經元的樹突收到來自神經傳導物質的訊號時,會再次將此訊號轉換為電位訊號,並傳遞到接收端的神經本體。在傳統的神經傳導方式之外,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證實了一些突觸外的溝通方式,例如使用神經肽來傳遞訊息。然而,這些神經肽傳遞訊息的作用範圍尚不明確,最近的研究進一步釐清了這種與傳統訊號傳輸完全不同的溝通途徑。

研究重點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分別著眼於研究隱桿線蟲的神經元透過釋放神經肽影響附近其他神經運作的方式,研究分別發表在Nature與Neuron期刊上。首先,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團隊,在研究隱桿線蟲頭部中的23,433神經連結發現,其使用鈣離子影像觀測的神經活動與神經間結構性連結的預測存在不少差異。研究認為這些差異源自於利用緻密核心囊泡(Dense core vesicles, DCV)所釋放的神經肽的達成的遠距離溝通。研究團隊利用具有緻密核心囊泡基因缺陷的線蟲,證實了緻密核心囊泡的有無可以造成神經間功能性連結的差異。另一方面,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線蟲的神經肽的相關基因,他們了解那些負責表現神經肽的基因與負責接收神經肽的基因。研究人員利用這些資訊將神經分為不同類別,並繪製了以神經肽連結性為主的圖譜。這個圖譜具有高度集中性、可串聯性、自我分泌性、去中心化的架構等特性,與一般熟知的由突觸與樹突構成的神經結構連結體有很大的不同。

思考

神經肽的溝通路徑無法從結構上得知,因為緻密核心囊泡可以在非突觸的所在釋放,且分布範圍廣泛,存在於線蟲到人類的神經系統中。這種神經肽的連結性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所發現的結構性連結與功能性連結的差異。這個發現讓我深思目前在許多教科書中呈現的各種大腦功能,例如獎勵機制、恐懼、決策等神經迴路是否具有未發現的隱性連結呢?我個人猜想,這些由神經肽所造成的隱性連結或許是大腦形成閉迴式迴路的關鍵,畢竟神經肽的自迴分泌特性很可能是一種封閉迴路的負向回饋機制。期待未來能看到對哺乳類和靈長類神經肽連結性的研究。


Nature 報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619-w#ref-CR1


論文:

  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683-4
  2.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3.09.043


圖片來源:

原始論文,獲CC BY 4.0授權



#神經科學

#神經連結體

#神經肽

#非突觸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12號神經元的沙龍
6會員
23內容數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一般而言,神經之間在突觸前後以電與化學信號傳遞訊息。然而,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證實了一些突觸外的溝通方式,例如使用神經肽來傳遞訊息。這些神經肽傳遞訊息的作用範圍尚不明確,近期研究進一步釐清了這種與傳統訊號傳輸完全不同的溝通途徑。
Thumbnail
一般而言,神經之間在突觸前後以電與化學信號傳遞訊息。然而,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證實了一些突觸外的溝通方式,例如使用神經肽來傳遞訊息。這些神經肽傳遞訊息的作用範圍尚不明確,近期研究進一步釐清了這種與傳統訊號傳輸完全不同的溝通途徑。
Thumbnail
借鏡於真實神經系統,科學家正在研發神經型態的人工智慧。其中包括矽晶體的神經型態人工智慧,例如脈衝神經網路(SNN),或者利用材料的物理或化學特性來產生類似突觸的可塑性記憶(memristive)的特性。本文將簡介最新的神經型態人工智慧,他們將開啟低耗能高效率的人工智慧時代。
Thumbnail
借鏡於真實神經系統,科學家正在研發神經型態的人工智慧。其中包括矽晶體的神經型態人工智慧,例如脈衝神經網路(SNN),或者利用材料的物理或化學特性來產生類似突觸的可塑性記憶(memristive)的特性。本文將簡介最新的神經型態人工智慧,他們將開啟低耗能高效率的人工智慧時代。
Thumbnail
上篇文章我們解說到了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包含了輸入層,輸出層,還有中間的隱藏層,也說明了這是一個把輸入資料拆解出特徵然後依照特徵做判斷的過程。究竟每一層的神經網路,如何影響下一層的神經網路可以辨識出特徵呢? 這些中間的線條(連結)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這一篇要告訴你的。
Thumbnail
上篇文章我們解說到了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包含了輸入層,輸出層,還有中間的隱藏層,也說明了這是一個把輸入資料拆解出特徵然後依照特徵做判斷的過程。究竟每一層的神經網路,如何影響下一層的神經網路可以辨識出特徵呢? 這些中間的線條(連結)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這一篇要告訴你的。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讓我們越多學習,就越多回憶,記憶力就越好,思考能力就越增強。「學習Python增強記憶思考班」讓學員都學了畢生最有用之Python程式語言,以聊天軟體ChatGPT來聊天與寫文章,展開了多采多姿的後半生。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讓我們越多學習,就越多回憶,記憶力就越好,思考能力就越增強。「學習Python增強記憶思考班」讓學員都學了畢生最有用之Python程式語言,以聊天軟體ChatGPT來聊天與寫文章,展開了多采多姿的後半生。
Thumbnail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Thumbnail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Thumbnail
台灣基礎神經科學學會聚集了全臺的神經科學家,從行為神經科學到神經發育學應有盡有,這週末原定於成大進行的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因為疫情轉為線上辦理,使用Webex跟Gather town進行活動,第一次用虛擬會議場地還蠻有趣的。
Thumbnail
台灣基礎神經科學學會聚集了全臺的神經科學家,從行為神經科學到神經發育學應有盡有,這週末原定於成大進行的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因為疫情轉為線上辦理,使用Webex跟Gather town進行活動,第一次用虛擬會議場地還蠻有趣的。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所以我冥冥之中知道這是一切任務,藝術,科學,數學,語言,歷史,哲學的確是有相互的相關性,這可以讓你知道 I am who I am. 這可以讓你不再愚昧,不再盲懂,可以讓事實趨於真相。 上次我們看到人和動物身上都帶電磁波是光也是能量,如果忘記了可以回頭去看這篇文章,未來科學-物質世界的科學真相是?
Thumbnail
所以我冥冥之中知道這是一切任務,藝術,科學,數學,語言,歷史,哲學的確是有相互的相關性,這可以讓你知道 I am who I am. 這可以讓你不再愚昧,不再盲懂,可以讓事實趨於真相。 上次我們看到人和動物身上都帶電磁波是光也是能量,如果忘記了可以回頭去看這篇文章,未來科學-物質世界的科學真相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類神經網路的起源,也就是單神經元的感知器。簡單的感知器迭代演算法使單神經元可以學習,但卻無法學習超過非線性,如 XOR 的資料分布。另外,本文還介紹了 Logistic regression,藉由透過非線性轉換來使線性輸出近似於機率分佈。最後則以一場大師賭局結束(SVM vs NN)。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類神經網路的起源,也就是單神經元的感知器。簡單的感知器迭代演算法使單神經元可以學習,但卻無法學習超過非線性,如 XOR 的資料分布。另外,本文還介紹了 Logistic regression,藉由透過非線性轉換來使線性輸出近似於機率分佈。最後則以一場大師賭局結束(SVM vs N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