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新聞】酷吧!你的眼睛知道什麼能預測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甚至美國已有科普文章產出,可惡啊!
希望我今天發文,是臺灣最速媒體。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

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現在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研究吧!

  之前分享過的兩篇文章中都有提到,大環境裡刺激很多樣,動物若想生存,就必須知道哪些資訊對自己有用,而哪些無用可以忽略,才不會白費工夫。這方面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有效編碼假說 ( Efficient coding hypothesis ),主軸為「神經元間會以最少最有效率的方式傳播訊息」,也就是每個資訊間重複性不會太高,在前端神經訊號處理領域,這個假說的解釋力相當高,但此經典研究卻從未闡明各種信息對行為的影響是否與兩者相關性有關,實屬可惜。


【Nature Neuroscience 7月新觀點】

【CCC Lab 讀書會筆記】跨三小啦!看你緣投啦!

  眼睛對視覺動物來說非常重要,視網膜(Retina)更承擔了接收光線的重責大任。其外側有錐狀(Cone)跟桿狀(Rod)細胞,前者專責彩色視覺,後者擔綱偵測明暗變化,接著訊號經中游雙極細胞(Bipolar cell),於末端節狀細胞(Ganglion cells)統合進大腦。

本篇文章即研究此神經迴路,
主要量測視錐細胞上的不同刺激,會讓後端節狀細胞輸出什麼樣的信號,之間訊號處理稱為神經編碼,可以想像成電腦程式輸出、輸入的作業程序。

結果正如開頭所提:輸出的訊號幾乎包含了所有可預測未來的資訊。

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與視錐細胞無關,處理程序存在於雙極細胞間的互動關係,學術上來說,肇因於這群細胞的兩個能力:電耦合(Electrical coupling)非線性突觸釋放(Nonlinear synaptic release)。電耦合過程加強了對相關刺激的反應,並經非線性突觸釋放將不相關訊號的弱反應消除,在彼此加強,過濾異己後,剩下的訊號就只有具預測性的。

這個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觀點:

那就是訊息傳遞並非單純簡化,而是會根據行為選擇訊號,至少具預測性的訊號該被優先採納。

這是以信息瓶頸(Information bottleneck)做為研究方法所能提供的知識架構,不同訊息的線索,會對未來產生不同影響,也有相異的預測性。

  不過,前述由此實驗支持的預測模型,似乎跟有效編碼假說期冀的高效模型觀點互有出路,因為預測模型描述的過程是神經編碼程序會留下跟未來行為相關的信息,而後者卻關注訊息間的不同,能從過去訊號預測的未來資訊會被神經拋棄。

面對這場矛盾大對決,研究者說:「安啦!」

  這兩個編碼過程並未互斥,而是互相配合,視網膜神經迴路刪除多餘的訊息,同時留下對預測運動軌跡有幫助的資訊,這是運動員能好好接球,我們又能享受緊張刺激球賽的基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一般而言,神經之間在突觸前後以電與化學信號傳遞訊息。然而,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證實了一些突觸外的溝通方式,例如使用神經肽來傳遞訊息。這些神經肽傳遞訊息的作用範圍尚不明確,近期研究進一步釐清了這種與傳統訊號傳輸完全不同的溝通途徑。
Thumbnail
一般而言,神經之間在突觸前後以電與化學信號傳遞訊息。然而,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證實了一些突觸外的溝通方式,例如使用神經肽來傳遞訊息。這些神經肽傳遞訊息的作用範圍尚不明確,近期研究進一步釐清了這種與傳統訊號傳輸完全不同的溝通途徑。
Thumbnail
瞭解大腦如何運作及記憶如何被創造是重要的,因為這份理解增加行為的選擇。
Thumbnail
瞭解大腦如何運作及記憶如何被創造是重要的,因為這份理解增加行為的選擇。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Thumbnail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Thumbnail
大腦逆向工程來啦!腦影像的次元刀「神經獵犬」(NeuroRetriever),將腦細胞從複雜無比的大腦影像中一個個「切」出來,再重組為完整的大腦網路!
Thumbnail
大腦逆向工程來啦!腦影像的次元刀「神經獵犬」(NeuroRetriever),將腦細胞從複雜無比的大腦影像中一個個「切」出來,再重組為完整的大腦網路!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Thumbnail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Thumbnail
哈摟你好我是彭博 歡迎來到NLP講堂 上次的影片內容 跟大家介紹了如何運用「度測」、 以及「建立常模」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就把上次的主題 做更深一層的解說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 「眼球線索」 沒錯,光是透過觀察眼球 我們就能夠了解一個人在想什麼 他的內心經歷了什麼 把眼球線索這樣的技術 再搭配上
Thumbnail
哈摟你好我是彭博 歡迎來到NLP講堂 上次的影片內容 跟大家介紹了如何運用「度測」、 以及「建立常模」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就把上次的主題 做更深一層的解說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 「眼球線索」 沒錯,光是透過觀察眼球 我們就能夠了解一個人在想什麼 他的內心經歷了什麼 把眼球線索這樣的技術 再搭配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類神經網路的起源,也就是單神經元的感知器。簡單的感知器迭代演算法使單神經元可以學習,但卻無法學習超過非線性,如 XOR 的資料分布。另外,本文還介紹了 Logistic regression,藉由透過非線性轉換來使線性輸出近似於機率分佈。最後則以一場大師賭局結束(SVM vs NN)。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類神經網路的起源,也就是單神經元的感知器。簡單的感知器迭代演算法使單神經元可以學習,但卻無法學習超過非線性,如 XOR 的資料分布。另外,本文還介紹了 Logistic regression,藉由透過非線性轉換來使線性輸出近似於機率分佈。最後則以一場大師賭局結束(SVM vs N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