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都青年》應該不是很爆雷的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週末看了《富都青年》,一開始看的介紹都是吳慷仁演得多麼好,才因此踏入影院,影帝一舉手一投足都是融入骨子裡的戲,無可挑剔。


事實上這整部片都讓我為之驚艷,陳澤耀飾演的弟弟,想盡辦法在邊緣讓自己跟哥哥,在大城市的角落過下去,天生的火爆性格最終把自己跟哥哥逼上絕路,電影的最後一幕才著實叫人感嘆,如果~如果~你當初這麼做,又怎會變成最終讓人傷心的結局。一時情緒,最終無可挽回。


鄧金煌飾演的Money姐看得出也是戲精一枚,原來從事舞台劇演出多年,跨性別議題在馬來西亞一直是個敏感議題,本以為這部片無法在大馬上映,最新消息是下週末(12/14),大馬也看得到嘍!


據說這部片只拍了25天,初始我對只對導演分鏡及時間掌握感到佩服,看到劇情裡面充滿了許多如額頭敲雞蛋,買藍色襯衫等小細節,對無國籍者、跨性別者跟中下階層的了解,導演的溫柔細膩,一一在鏡頭間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場景雖然不算多,但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全劇組合作一致,可以看出導演王禮霖運籌帷幄的功力,不是25天,是導演的生命觀察,25年!


《富都青年》中文片名充滿嘲諷,一群是社會邊緣人,蜷曲在社會的最邊緣,卻住在一個名叫富都的公寓組合屋裡,只能說這片名真的很會。相較中文片名,我更喜歡馬文片名《Abang Adik》,Abang的馬來文是哥哥之意,Adik是弟弟,無血緣的兄弟,同處在辛苦掙扎的環境裡,始終互相扶持,即使是犧牲自己……


看到最後,我只有一點始終不明白,全劇組看來都是大馬演員,包括導演,但為什麼找吳慷仁一個台灣人去演呢?吳慷仁當然很帥,演技很好,但如果他不演聾啞人士,有很多台詞,可能口音上就不容易呈現大馬華人那種,見馬來人講馬來話,跟廣東人聊天講粵語,轉身八卦時,華語、福建話、粵語夾雜的那種巧妙了吧(被拖走……)

https://vocus.cc/pay/donate/once/5f558a3cfd89780001d5bc46?planId=60ab31f1fd897800019bff5f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學生歲月, 是伴隨著藍皮的普通快車, 一起度過的。
偶爾在訓練的時候, 做著做著想到不少女性, 追求著現下流行的 胸豐 腰纖 臀翹
後來才發現 原來很多人 不知道怎麼在家 自製希臘優格
「你們的皮蛋是用馬尿做的。」有次有個外國人這麼一本正經地告訴我。
急症室的日常, 重症急救的掙扎, 人性的真實, 通通都寫在《昏迷指數三分》裡了……
不知道現在認識Elvis Presley的人有多少? 又或者叫他貓王可能更熟悉……?
許多學生歲月, 是伴隨著藍皮的普通快車, 一起度過的。
偶爾在訓練的時候, 做著做著想到不少女性, 追求著現下流行的 胸豐 腰纖 臀翹
後來才發現 原來很多人 不知道怎麼在家 自製希臘優格
「你們的皮蛋是用馬尿做的。」有次有個外國人這麼一本正經地告訴我。
急症室的日常, 重症急救的掙扎, 人性的真實, 通通都寫在《昏迷指數三分》裡了……
不知道現在認識Elvis Presley的人有多少? 又或者叫他貓王可能更熟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慕名欣賞吳慷仁勇奪金馬影帝之作《富都青年》,不過……這套電影究竟哪裡值得被評為III(編註:根據香港電影分級制度,III級片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難道是因為阿迪的屁屁?(sor好像劇透了)www (下有真劇透)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
Thumbnail
吳慷仁首度入圍金馬便榮獲金馬影帝之作的《富都青年》,不但喜獲金馬大獎,也在票房中不斷開出亮眼表現,時至今日已達8000萬票房的佳績,對於大馬電影與關注的議題而言,實屬台灣電影下半年的大驚喜! 還記得當初看到電影的宣傳語「在這殘酷的世界,至少我還有你」,便可以感受到這部作品的憂鬱基調。故事主要描述生
Thumbnail
這週終於看到金馬影帝 吳慷仁 的電影作品《富都青年》,拖得有點久,網路、新聞也爆雷得差不多,自己也去看了許多訪談,看完電影之後,倒也感覺沒有減分反而加分,一些背景設定因為已經了解而能在第一次觀影時就順順的帶入情境,也是蠻好的。 《富都青年》 上映日期:2023-12-01 片  長
Thumbnail
《富都青年》,一部於2023年底上映的馬來西亞電影,不僅入圍了金馬7項大獎,還將初次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吳慷仁」推向了影帝之巔。 整部電影由許多不同的情緒堆疊而成,雖然大部分的人在觀影後的第一個直覺印象便是「沉重」二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慕名欣賞吳慷仁勇奪金馬影帝之作《富都青年》,不過……這套電影究竟哪裡值得被評為III(編註:根據香港電影分級制度,III級片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難道是因為阿迪的屁屁?(sor好像劇透了)www (下有真劇透)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
Thumbnail
吳慷仁首度入圍金馬便榮獲金馬影帝之作的《富都青年》,不但喜獲金馬大獎,也在票房中不斷開出亮眼表現,時至今日已達8000萬票房的佳績,對於大馬電影與關注的議題而言,實屬台灣電影下半年的大驚喜! 還記得當初看到電影的宣傳語「在這殘酷的世界,至少我還有你」,便可以感受到這部作品的憂鬱基調。故事主要描述生
Thumbnail
這週終於看到金馬影帝 吳慷仁 的電影作品《富都青年》,拖得有點久,網路、新聞也爆雷得差不多,自己也去看了許多訪談,看完電影之後,倒也感覺沒有減分反而加分,一些背景設定因為已經了解而能在第一次觀影時就順順的帶入情境,也是蠻好的。 《富都青年》 上映日期:2023-12-01 片  長
Thumbnail
《富都青年》,一部於2023年底上映的馬來西亞電影,不僅入圍了金馬7項大獎,還將初次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吳慷仁」推向了影帝之巔。 整部電影由許多不同的情緒堆疊而成,雖然大部分的人在觀影後的第一個直覺印象便是「沉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