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通識心得分享 week 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高中時期,曾打過一個政策性辯題:「我國應廢除十四歲至二十歲未成年人實施人工流產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之規定」雖然《優生保健法》現面臨修法,成年與否的界線也在今年年初有所更動。但在打這個辯題當下,我們需要討論的是十四歲至二十歲的未成年人究竟有沒有能夠自主決定事情的能力,而這樣子的認知能力將取決於前額葉的發展,是以,與最近一次的上課內容有所相關。

  一般大腦的發育有九成多在孩童五歲以前完成,但是箇中的神經連結會依功能或性質而使發育時間彼此有所落差,最晚發育完成的正是前額葉的認知功能,其要在青少年時期才會陸續發展至成熟階段。而這也正是爭議所在,個人認知功能的成熟究竟應如何被判斷?又該如何被檢視來讓別人知道你有這樣的能力?事實上,以年齡做劃分來決定是否有足夠的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是最為常見的標準。這或許是奠基於無法為所有人的大腦做判斷,因此以普遍的方式做粗略的區分。雖然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但並非這次所要討論的重點,相反地,我更想聚焦在前額葉所帶來的控制力缺乏上。

  根據研究發現,一歲半的幼童就能因為鏡像神經元的關係而理解旁人的觀點,然而因為前額葉尚未發展完全,以至於處在嬰幼兒年齡區間的孩子們缺乏自制的能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因為身理及心理上的「不受控制」,使得他們擁有創造探索和靈巧學習的能力。這也正是隨著時間流逝,我們開始成長後,被灌輸應與不應的價值而慢慢被侷限,消失於我們生活中的能力。或許,我們耳熟能詳的,期待自己「童心未泯」,就是希望自己能擺脫枷鎖,跨出舒適圈,回到那段不受控制的、天馬行空的、說做就做的日子吧!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大腦神經的可塑性一直是課程中反覆論述的觀點,而閱讀所帶來的文字辨識將透過神經細胞間的運作改變大腦內的神經網絡。有趣的是,文字辨識與人臉辨識屬於同一腦區,因此彼此的能力將彼消此長。這也讓我有理由相信,正是因為我書讀太多,所以我才經常認不出別人的臉,但又覺得他們很面熟……

  與此同時,用其他部位感受知覺也是神經可塑性帶來的體現,極具討論度的便是「幻肢」。即便四肢因某些原因被切除,仍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進而體會到疼痛、刺痛等負面知覺。而當中讓我好奇是否與此相似的便是關於「癢」的感受。當別人碰觸我認為理應不那麼敏感的部位,我卻在我怕癢的地方如腰窩,感受到癢的知覺。先前我認為或許這裡存有心理作用的影響,但神經可塑性解釋是不是能被在應用在這個情況,也讓我感到好奇。我想,這或許也是大腦既神秘又讓人欲罷不能的一面吧!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魚兒水中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二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一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九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八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七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六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二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一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九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八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七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六週心得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也許是社會期望又或者生理變化,我們開始擁有更多情緒。本文探討情緒的出現、認知以及處理方式,並提供正念呼吸作為一個具體的情緒清理行動。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夠妥善運用前額葉的功能,它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關鍵.. 前額葉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負責許多高級功能,包括決策制定、規劃、社會行為和自我控制等。要正確地應用前額葉的功能,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策略: 1. **持續學習和挑戰大腦**:參與需要複雜思考和決策的活動,如學習新技能、解
不管幾歲,大腦都有學習和成長的潛力!像是學新東西、保持健康生活,還有多跟朋友互動,都可以讓大腦更有活力、適應力更強。比如學一項新技能,不只可以讓心情更開心,還能幫助大腦保持靈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個隨時都能重塑的大腦,趁現在多讓它動一動吧!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也許是社會期望又或者生理變化,我們開始擁有更多情緒。本文探討情緒的出現、認知以及處理方式,並提供正念呼吸作為一個具體的情緒清理行動。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夠妥善運用前額葉的功能,它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關鍵.. 前額葉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負責許多高級功能,包括決策制定、規劃、社會行為和自我控制等。要正確地應用前額葉的功能,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策略: 1. **持續學習和挑戰大腦**:參與需要複雜思考和決策的活動,如學習新技能、解
不管幾歲,大腦都有學習和成長的潛力!像是學新東西、保持健康生活,還有多跟朋友互動,都可以讓大腦更有活力、適應力更強。比如學一項新技能,不只可以讓心情更開心,還能幫助大腦保持靈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個隨時都能重塑的大腦,趁現在多讓它動一動吧!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