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擔任一位菩薩:第四地

2023/12/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四地的菩薩,不捨十法:

一、不捨阿蘭若住處;二、少欲;三、知足;四、不捨頭陀功德;五、不捨戒;六、穢惡諸欲;七:厭世間心;八、捨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沒;十者、不惜一切物。

以下分別解釋。

一、不捨阿蘭若住處:不捨棄寂靜住處,又能超越二乘心,有救度眾生的大悲心。

二、少欲:對於自身所需之物,欲望稀少。

三、知足:對於自身所需之物及環境容易感到滿意。

四、不捨頭陀功德:頭陀為何?意指苦行。只要不是刻意折磨身心以標榜修行,佛教還是讚許我們過簡單刻苦的生活。因此,有「十二頭陀行」:

1.在阿蘭若處:遠離世人居處而住於空閒寂靜之所。

2.常行乞食:對托缽所得之食,不生好惡念頭。

3.次第乞食:不擇貧富,沿門托缽。

4.受一食法:一日僅受一食,以免一日數次進食妨礙一心求道。

5.節量食:飲食不過量而知節制,若恣意飲啖,則腹滿氣脹,有妨道業。

6.中後不得飲漿:過午餐後不飲漿(含有味道、內容物的飲料),若飲之而心生樂著,則不能一心修習善法。

7.著弊衲衣:穿著不貪新好之衣,以免有損道業。

8.但三衣:除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梨三衣以外,不再有多餘的衣服。

9.塚間住:住於墓地,修無常苦空之觀,以厭離三界。

10.樹下止:效法佛陀所行,至樹下思惟求道。

11.露地住:坐露地,使心明利,以入空定。

12.但坐不臥:不倒單,若安臥,則恐諸煩惱賊得伺其便。

(以上參見星雲大師全集「金玉滿堂」第六六課)

我們所熟知的大迦葉尊者,即為「頭陀第一」,大家可參見他的故事(如星雲大師著:十大弟子傳。)

五、不捨戒:一旦得了戒體,就不捨,持守終身。

六、穢惡諸欲:對於色、聲、香、味、觸帶來的欲樂都能感到髒污而不貪著。

七、厭世間心:對於世間的一切不貪著、感到厭離。

八、捨一切所有:在布施時能捨一切所有。

九、心不沒:對眾生的大悲心、對無上菩提的發心,皆不退沒。

十、不惜一切物:為了眾生,沒有任何物品是需要吝惜的。

「療癒密碼」的發明人亞歷山大洛伊德博士曾說過一件真人實事:在他的兒子還小時,有次不小心打破了他太太珍愛的檯燈,正當太太準備破口大罵時,洛伊德博士衝過去抱住他的兒子,並向太太懇求說:「無論如何,請不要責怪他!他是我們的兒子,比任何物品都重要!」

我們為人父母者,有時或許會因小孩弄破東西而對小孩大發脾氣,導致他們心靈受傷,其實這是非常不值得的。物品總會成-住-壞-空,壞了可以再買,人的心卻難以修補!因此讓我們不惜一切物,疼惜一切人!

此外,在布施時,我們也不需吝惜物品,若眾生有需要,就給出去吧!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