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風飄絮?獨立精神任平生!(悼念余英時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08/16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815003074-262104?chdtv

2021年8月16日,中國時報版14


思想史大師余英時先生辭世,海內外知識界痛失學術巨人。後學如筆者雖不習文史,亦同感震悼。自問歷史雖終將翻頁,但一個時代終結之後要多久,才能佐證余先生自許的「樂觀」?細思之餘,尤感極恐。


筆者初識余氏著述,方當1990年代初期臺灣社科界盛行「韋伯學」(Max Weber)研究。德國社會學巨擘韋伯定鼎之說,在探討西方資本主義興起。他 一反馬克思物質論,主張新教倫理為其精神根源。此旨至東亞經濟崛起之初, 挑發了儒家傳統究竟阻礙還是促進中國近世商業經濟之爭論。臺大政治系當時 也有新銳教師專門開設課程,批判性地加以探討。余氏當時借鑑韋伯的「理念 型」與「宗教倫理」,闡發了比西方「公共知識份子」更早勃興的中國「士」 的精神和後來「儒商」的傳統。這些新穎且厚實的歷史分析,使余先生的成就 溢出文史,澤被法政社科領域。


余氏還曾引用馬克思〈費爾巴哈論綱〉的銘言,判明靜觀虔信的古哲,與革命性知識份子的區別。這也曾鼓舞了筆者去追究列寧、葛蘭西、劉少奇等人概念中的「共產黨員」與「知識份子」間的有機關係。當時筆者認為,列、葛、劉等強調共產黨人需以「修養」超越「自在階級」,呼應了理念型中無階級的「士」的公共性。余氏也曾指出,正是共黨菁英曾使許多不限階級屬性的知識人相信中共更講民主,始能在政治與軍事上打敗國府。而毛的政略多次將「士」斥回官僚資產階級附庸,是大陸政局發生影響深遠的災難性錯誤的原因。

 

初看之下,余先生推崇的「道尊於勢」的士人精神、偏愛兼容中華傳統的「自由中國」,似乎都難逃紅樓夢中烏托邦大觀園的命運,注定要墮入悲劇的黑暗之中。但他對大陸「反右」之後斯文掃地、反智時起的風氣,還是深惡痛絕,一至於說出「中國不存在」、「臺灣屬於自由中國」、「我在哪裡中國就在裡 的激揚決絕之語

 

但現今真正令人頹喪者,不僅在於他寄望的「自由中國」,正走上「去中國」以求自由之歧途,還在於文史界因兩岸「中國」想像越加分殊而分裂。熱心救亡愛國之士固痛責先生背棄錢穆傳統而「親美」;悼念先生者則愈多移其「反共」之花,以接「反華」之木。拉高視野更極目觀之,此天下大裂、美中大爭之世,正是譁眾造勢、險倖當道的時代。胡適的寬容自由、錢穆的溫情敬意,不僅不可兼得,且正泥沙俱下、一同殞落。這恐怕是不碰網路,限於靠門人、訪客瞭解兩岸與世局的余先生,晚年論政時沒有預料到的。


余先生一秉「志於道」,關心兩岸三地乃至希望兼濟國事、天下事,是儒家 「道尊」的一以貫之。或有言先生入美籍而責備,誠無知於華僑是革命之父 母、「離散」亦中華之辯證。不過余氏或因「身在廬山」而未能幫助世人先機 洞識911事件以後美歐思想、政治、社會的「天下事」,甚至給人沉湎於90年代「歷史終結」、「美國例外」的疑惑,不免稍遜福山不斷挑戰昨日之我的氣魄。


福山僅躋於耳順之年,於世事仍可親見親聞;以此責備先生不能求全,殊非公允。筆者以余之識見勝福山者,仍在他是自傳統中求突破,再借鑑西方哲學,同時彰顯了中國思想獨特的人文價值。順著這樣的理路,讀者完全可以自己看見百年前中國與百年後「自由中國」(甚至美國)醉心打破傳統求進步的謬誤,其結果也必是重蹈「橫掃斯文百萬家、太平有策不輕題」的陷阱。此亦足見余氏非循魯迅破棄傳統,卻仍近於錢穆的本衷。


哲人已遠,這結合傳統價值與自由思想的精神,在大洋兩岸不免都是山河破碎。但只要知識人平生不怕獨立思考,借先生之言,「未定項」永遠都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7會員
106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貴在和樂相處, 人與人之間病在獨行獨斷。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貴在和樂相處, 人與人之間病在獨行獨斷。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小津先生的構圖少有搖晃,到晚年時鏡頭幾乎不動,以靜觀的方式疊捏如能樂的節拍,我們大多時察覺不出自身的凝滯,對於世界的齟步倦厭,如不能動彈前行的孤道,以身做界,在我之上,一片旑婗,在我之下,荒草一片...
Thumbnail
小津先生的構圖少有搖晃,到晚年時鏡頭幾乎不動,以靜觀的方式疊捏如能樂的節拍,我們大多時察覺不出自身的凝滯,對於世界的齟步倦厭,如不能動彈前行的孤道,以身做界,在我之上,一片旑婗,在我之下,荒草一片...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如何獨立思考與其心路歷程。
Thumbnail
如何獨立思考與其心路歷程。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頭髮飄逸,言行談吐溫文和煦,有著藝術家的浪漫人文氣息,是章錦逸老師映在我心中的形象。章老師是我就讀長榮大學的系主任與大一的班導師,但我資質駑鈍,在大學4年的求學過程中,總不太能懂得章老師的內在涵蘊。 直到2023年四月初,章錦逸老師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學空間舉辦〈尋常之神話─章錦逸2023作
Thumbnail
頭髮飄逸,言行談吐溫文和煦,有著藝術家的浪漫人文氣息,是章錦逸老師映在我心中的形象。章老師是我就讀長榮大學的系主任與大一的班導師,但我資質駑鈍,在大學4年的求學過程中,總不太能懂得章老師的內在涵蘊。 直到2023年四月初,章錦逸老師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學空間舉辦〈尋常之神話─章錦逸2023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