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晏霖
10月9日是箱姨遠行的日子。但我們都知道她不會走得太遠,她只是與摯愛的先生木村大哥重聚,從此兩人一起在看得見整個灣寶與自家的所在,繼續守候著土地與家園。
2012年,我因為代表“大宅院友善市集”第一次跟箱姨同台。後來的同台,就都是在全球農運組織「農民之路LVC」的會議場合上擔任箱姨的口譯。2010年代初期,LVC因總部在印尼之故積極拓展泛亞洲連結。當時因聲援各地反徵收運動而擴大集結的「台灣農村陣線」,也有意尋求國際力量的聲援。於是接下來的幾年,箱姨、竹東二重埔自救會劉慶昌大哥、雲林水田蔡刀大哥等幾位與農陣長期合作的農民,就以「Taiwan Farmers Association」的名義,加上幾位農陣年輕人擔任隨行口譯的方式,陸續出席了好幾次LVC會議。
Taiwan Farmers Association 雖然只是個權宜性的名稱,但要談誰能代表台灣農民的護土抗爭運動在國際農運場合發言,確實沒有比箱姨更合適的人了。如同陳信聰與胡慕情在「我們的島」為箱姨製作的特別節目中所說,箱姨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參與抗爭:先是灣寶兩次抗爭,再來是南來北跑對台灣各地反徵收運動的聲援;還有那箱姨直到癌末抱著病痛,依然全心全意參與的反坤輿抗爭。
有趣的是,無論是在區域或者全球大會,面對來自幾十個國家、語言不通的人,箱姨往往能一眼看到核心議題,再以她的無敵親和力、簡單有力的發言,擄獲全場人心。我知道那是因為箱姨與各地農民代表們一輩子腳踏土地的生命經驗,是不需要翻譯的。難怪拈香時嘉玲與智傑說,箱姨那時出國常常帶一卡皮箱,回去變兩箱,裡面裝滿各國農友送的紀念品。晚年也都不用買衣服,穿著各種農運抗爭T恤;與各國農友跟她交換的衣服就夠了。
謝謝箱姨,謝謝農民之路上有您的領導與同行,更謝謝您為台灣土地所努力的一切。
箱姨的離開會否代表著一個年代的結束?在我們的島podcast中胡慕情也提及,箱姨與他的夥伴們對於土地抗爭運動的投入,來自與土地深刻的連結,人黏土,土黏人,才有那樣堅定的、反土地商品化的力量。站在宜蘭的田間,看著身旁一間又一間快速生長的豪宅農舍,那從今天開始只能望著箱姨背影前行的台灣農民之路,又該從哪裡長出來呢?我不知道。但或許箱姨也已經在她的農民之路全球大會發言中,給了我們答案:「我希望要有更多年輕的人加入,才能讓農業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