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遺世獨立的臺灣島,從四百年前開始,成了強權輪流掌控的舞台。一連串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為什麼強權控制臺灣以後,會迎來一段輝煌時期,但又常在衰落前失去臺灣?
荷蘭佔領臺灣(1624)--黃金期--失去臺灣(1662)--被法國打爆(1672)
清朝佔領臺灣(1683)--黃金期--失去臺灣(1895)--被辛亥革命(1911)
日本佔領臺灣(1895)--黃金期--被美國打爆後失去臺灣(1945)
.為什麼在戰爭之後,臺灣常常獲得資源挹注,並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雖然也常伴隨著原住民族的被壓迫)
鄭氏奪得臺灣後,大搞農地開發,蔗糖之利尤厚。
清朝時,日本、法國先後攻台,沈葆楨、劉銘傳因此奉命來台搞電報搞鐵軌。
甲午戰爭後,日本積極建設各種現代化設施,還在萬國博覽會向全世界推銷福爾摩沙。
台海戰爭後,島上人力外加美國援助,不僅躍升為經濟前列,也成就半導體業的關鍵一環。
另一種類似的問題是:為什麼同樣產品如從前的茶、樟腦、蔗糖等,乃至於今天的半導體,明明許多地方都有可能生產,臺灣卻常佔有極高的貿易額度?
本書講的主要是歐美,但作者在臺灣版序言中給出了答案:臺灣的地理位置極佳,使它不僅深深嵌入貿易體系,左右了物料供應鏈的順暢與否,同時也成了強權維持霸主位置的必爭之地,注定深受地緣政治影響。
這直接導致,只要全球供應鏈穩定,臺灣就安安靜靜地分一杯羹;只要全球供應鏈重塑,臺灣就成了強權競爭的風向球。也就是說,為了主導物料供應,舊強權會投入資源防衛臺灣,而新強權會投入資源奪取臺灣。
這是現在進行式:在中美雙方從合作轉為競爭後,美國不僅批准大規模對台軍售,甚至據我所知,已有美軍教官來台訓練民兵,甚至要重整全台企業的資安協定。
百年一遇的遊戲又開始了。這或許是個大翻身的契機,但是有多少人,有資格拿到入場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