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書摘【知足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探索修道生活

Brother Benet Tvedten 著

假芝雲 譯

2000 方智出版

❍ ❍ ❍ ❍ ❍❍ ❍ ❍ ❍ ❍❍ ❍


聖班尼狄克和他的原則

  • 按照戒律過生活是要我們面對現實,不要朝三暮四地想像如果不到修道院,自己能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穩定。


宣誓

  • 修道士都立誓要安貧樂道,但是到底要怎樣做才叫安貧樂道呢?現今這個時代,我們都不好意思用這個詞,所以都說「共有」或「共享」。聖班尼狄克顯然希望修道生活可以舒舒服服,所以他曾說,修道院應該附有所有必要設施。至於我們個別的需要,他說:「個人需要最低的人應該感謝上帝而非覺得苦惱。至於個人需要較高的人則應更加虛心,因為他比別人軟弱,不要因為他能比別人得到更多反而自傲。」


工作

  • 「游手好閒是靈魂的敵人。」聖班尼狄克在工作規定第一章,開宗明義地寫到。他重複地說著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聖傑瑞米告訴他的修士:「手上總是要做些工作,讓魔鬼覺得你在忙。」


鄉村生活

  • 聖班尼狄克說:「如果可以的話,修道院應該盡量自給自足,尤其是像水、牛奶和花園等必需品,還有一些需要用到的工具。如此一來修士們就不必到外面去遊蕩,遊蕩對他們的性靈並不好。」聖巴西爾和班尼狄克都相信,提供足夠的工作,就可以把修士留在家裡。


尋找和尋見

  • 聖班尼狄克的戒律很清楚地說明,他想建立的就是一個家。他認為,修道院應讓所有其中居民覺得像在家一樣。家中有位父親負責照顧整個家。


說實話

  • 不管一個人今天進的哪一種修道院─是像我們修道院這樣的,或是另一種─有些是在一開始就應先釐清。這個人應先被清楚告知:如果你不喜歡和人相處,你到修道院會被人的事弄得更煩,因為你不只要和你不喜歡的人一起工作,還要和他們住在一起,不可能工作結束就離開這裡。
  • 如果你想逃避自己,在這兒你是怎麼也逃不了的!

❍ ❍ ❍ ❍ ❍❍ ❍ ❍ ❍ ❍❍ ❍

avatar-img
88會員
1.1K內容數
我想優化當下小日子的實驗小配方,歡迎一起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J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休•麥克李奧Hugh MacLeod著 沈台訓  譯 2012 商周出版 ❍ ❍ ❍ ❍ ❍❍ ❍ ❍ ❍ ❍❍ ❍ 擁有渴望,會給予你一切。而它也會從你之中,拿走一切。它將會耗去你的一生,而且你對此將束手無策。不過,當然,了解了這個道理,最終正代表你無拘無束、無限自由。 here
陳曉唯著 2023 皇冠 ❍ ❍ ❍ ❍ ❍❍ ❍ ❍ ❍ ❍❍ ❍ 香水 我在等。等待中調發生,等待旅途的轉捩點。 獨立 每當母親給我更新的一道題目時,她總會輕柔地說:「這是真理,當妳解開它,妳就能更靠近自己。」 零的出現是一個奇異點,當我除以零,或我母親除以零,原本的世
房慧真 著 楊雅棠 攝影 2007 遠流 ❍ ❍ ❍ ❍ ❍❍ ❍ ❍ ❍ ❍❍ ❍ 現場 我不惜物也不念舊,而是時光在我身上彷彿停滯了。 我妹妹 我當影子習慣了,這次我把姐姐的影子叫過來,我來當光,把我的熱度分一點給她。 母親的書 我遺落,母親拾起來;母親讀不
奧立佛•蕯克斯著   羅亞琪譯 2023 三民書局 ❍ ❍ ❍ ❍ ❍❍ ❍ ❍ ❍ ❍❍ ❍ 水寶寶 容易忸怩緊張、也很笨拙的我,在水裡也會出現同樣美妙的轉變,變成一個新的存在,找到一個新的存在模式。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游五百趟泳池一定很單調無聊,但我從不覺得游泳單調或無聊。游
〈You Can Heal Your Life〉 露易絲•賀著  謝明憲譯 2012 方智出版 ❍ ❍ ❍ ❍ ❍❍ ❍ ❍ ❍ ❍❍ ❍ 「不治之症」,對我而言,它的意思是:這個特殊狀況無法透過任何外在方法治療,唯有深入內在,才有辦法療癒。如果我沒有清除內在造成癌症的心理模式,
唐•米勒著  侯嘉珏譯 2011 大田 ❍ ❍ ❍ ❍ ❍❍ ❍ ❍ ❍ ❍❍ ❍ 我心想人能否在一開始就活出較為精采的故事,能否預先為自己的人生刻劃一個故事,並刻意地按照劇本活下去。 主角須得勇敢地面對最深的恐懼,這樣的故事才會精采。 他說得對。「有個人物想要某件東西,而且排
休•麥克李奧Hugh MacLeod著 沈台訓  譯 2012 商周出版 ❍ ❍ ❍ ❍ ❍❍ ❍ ❍ ❍ ❍❍ ❍ 擁有渴望,會給予你一切。而它也會從你之中,拿走一切。它將會耗去你的一生,而且你對此將束手無策。不過,當然,了解了這個道理,最終正代表你無拘無束、無限自由。 here
陳曉唯著 2023 皇冠 ❍ ❍ ❍ ❍ ❍❍ ❍ ❍ ❍ ❍❍ ❍ 香水 我在等。等待中調發生,等待旅途的轉捩點。 獨立 每當母親給我更新的一道題目時,她總會輕柔地說:「這是真理,當妳解開它,妳就能更靠近自己。」 零的出現是一個奇異點,當我除以零,或我母親除以零,原本的世
房慧真 著 楊雅棠 攝影 2007 遠流 ❍ ❍ ❍ ❍ ❍❍ ❍ ❍ ❍ ❍❍ ❍ 現場 我不惜物也不念舊,而是時光在我身上彷彿停滯了。 我妹妹 我當影子習慣了,這次我把姐姐的影子叫過來,我來當光,把我的熱度分一點給她。 母親的書 我遺落,母親拾起來;母親讀不
奧立佛•蕯克斯著   羅亞琪譯 2023 三民書局 ❍ ❍ ❍ ❍ ❍❍ ❍ ❍ ❍ ❍❍ ❍ 水寶寶 容易忸怩緊張、也很笨拙的我,在水裡也會出現同樣美妙的轉變,變成一個新的存在,找到一個新的存在模式。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游五百趟泳池一定很單調無聊,但我從不覺得游泳單調或無聊。游
〈You Can Heal Your Life〉 露易絲•賀著  謝明憲譯 2012 方智出版 ❍ ❍ ❍ ❍ ❍❍ ❍ ❍ ❍ ❍❍ ❍ 「不治之症」,對我而言,它的意思是:這個特殊狀況無法透過任何外在方法治療,唯有深入內在,才有辦法療癒。如果我沒有清除內在造成癌症的心理模式,
唐•米勒著  侯嘉珏譯 2011 大田 ❍ ❍ ❍ ❍ ❍❍ ❍ ❍ ❍ ❍❍ ❍ 我心想人能否在一開始就活出較為精采的故事,能否預先為自己的人生刻劃一個故事,並刻意地按照劇本活下去。 主角須得勇敢地面對最深的恐懼,這樣的故事才會精采。 他說得對。「有個人物想要某件東西,而且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行修宮,行天宮的三峽分院。 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記得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行天宮在徵廟宇裡的執事,其中一個主要的工作就是幫香客們解簽。 當時最後一道程序是家庭訪查,他們打電話來家裡,詢問對於宗教工作的看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行修宮,行天宮的三峽分院。 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記得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行天宮在徵廟宇裡的執事,其中一個主要的工作就是幫香客們解簽。 當時最後一道程序是家庭訪查,他們打電話來家裡,詢問對於宗教工作的看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