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大使—隱士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住家附近的一條巷子裡,新開了一家麵包店。烘焙店林立,沒有特別裝潢、沒有打出試營運特價、也沒有人潮在裡面選購,實在很難讓人想要駐足停留。我探探頭看了一下,轉頭就走。

幾個月之後,麵包店還在。好奇心使然,走進去看看。當時含我在內,店內只有二個客人,店員卻有三位。其中一位店員打了聲招呼,各自忙著包裝各式麵包。

我發現架上很多提袋。提袋的外面貼著標籤,上面寫著某某先生小姐的姓氏和電話後三碼。

原來這家店雖位於蘆洲,但不定期會外送麵包到楊梅,經營方式是用FB張貼外送訊息,顧客用Line訂購後,時間到就直接在定點餐車自取麵包。

不只生活必需品小店舖經營轉型,讓人誤以為店舖沒人,就是生意不好。連《經濟學人》雜誌也分析了所謂的Social trends(社交趨勢),並直言這樣的改變,或許不是短暫的影響,而是永久的現象:這個世界迎來所謂的the age of the hermit(隱士時代)。

報導指出,原因無他,就是疫情之故,讓人更想待在家,不想出門。特別是對於休閒娛樂類型的活動,在家還行,但若是要出門的話,根本不想參與;金錢的支出翻轉至家俱、電器、置裝費、食物和酒。鄰近的日本,餐廳的訂位情況直接下挫50%,原本東京街頭常見醉醺醺的上班族,如今像是稀有動物。在美國,人們漸漸減少參與需要辦會員、要出門的社交活動(如club),轉而在家種種花、養寵物。

這讓我回想起這三年辦理青年文化大使計畫的情況,從2021年到2023年,人數一年比一年少,搞得業主覺得沒有施政效益。前一篇寫到「消失的人」時,還不確定是什麼原因,以為是其他活動選擇太多、活動地點太遠、年輕人太懶等等。看完《經濟學人》的文章,再觀察現今的臺灣社會現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真的愈來愈難拉近。

柯文哲近日在接受《報導者》訪問時也提到,總統大選勝算在於年輕人的投票率,有什麼辦法讓年輕人出來投票,就決定選舉的結果。

執行青年業務以來,我發現有一種感覺是普遍青年想要的,是一種被關注的感覺,不管是實體活動現場,或是社交媒介裡;不管是被老師關注、或是被同儕關注;不管是拿著抹布擦桌子被關注,還是募集到價值近萬元的排骨便當被關注。

在文化推廣的面向上,有什麼方式可以讓青年被關注,進而願意出門參與文化活動呢?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的手腳比較快,率先發包一個標案,即將於明年3月訂為「青年月」,辦理嘉年華會式的活動,加上市集攤位,吸引青年到桃園湊熱鬧,到時候再來好好觀摩。

我在網路的世界裡觀察各地所謂的青年節慶活動,歐美國家的確比較像是嘉年華會,不外乎看表演、聽音樂、逛市集。工作團隊在構思屬於青年的節慶活動時,聚光燈希望能打向青年本人,而不是業主委託廠商找專業表演團體或是專業擺攤的攤商。

但這可能會有一個危險的處境,會不會落得太像是學校園遊會?如果搞得太平庸,「隱士」們根本不想出門?!

與其業主們思考如何創造吸引力,或許換個角度,讓青年去思考如何吸引目光。今年的「公共事務工作坊」分組討論,有一組的報告內容特別吸引我的目光,投票結果也讓他們獲得第二名的榮譽。

組員們提出來在一個遊戲平台裡,用多元文化的角度去體驗在新北市裡的食衣住行,進行一項體驗、一個問答、一個互動之後,都可以獲得「新北遊戲幣」,用遊戲幣可以換取商家的折扣或免費贈品。、

收集點數和貼紙的概念永遠不敗,換得獎勵也是永不衰落的行銷手法。用這種遊戲關卡式的活動方式,或許有辦法讓青年走出家門。

另外一組運用角色扮演、dress code、閩客械鬥、外商採購等元素,在新莊廟街設計遊戲關卡,從歷史文化重現的虛實情境,融入時下流行的憤怒水果遊戲,建構青年文化認同感及歸屬感。這組即獲得投票票數第一名。

「隱士時代」雖然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不確定多少人會參與活動,不確定多少投票率,不確定青年要在家窩多久?但我相信,人類基因中最根本的人際互動不會改變太多,期待青年們明年在文化節慶的提案大放異彩!

 

avatar-img
15會員
100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下,容易傾向重視「成果」的面向,而忽視「過程」的經歷。原因其實在於家長和老師們的引導過程就是如此。考試成績有沒有前百分之五?比賽結果有沒有前三名?申請學校有沒有台政清交的入學通知? 那其他眾多無法得到名次的學生,怎麼辦? 推薦信,成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新北文化大使」
你擅長的是什麼領域? 答案可能是: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數學、科學、烹飪、語文等等,五感明確能接收到的,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要你回答的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領域,你會回答什麼? 溝通協調?領導魅力?親和力?同理心?勇氣? 我在觀察職場上的同事或廠商,也觀察服務學習的青少年。我發現,能有具體成就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緊密還是鬆散,到底是用什麼標準來界定? 是用聯繫的方式來判斷?用Line、email、電話、社交媒介還是實體見面?是用聯繫的頻率來評判?照三餐、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每個月一次、每半年一次? 我相信每個人會根據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的人際關係程度,用「朋友」、「好友」、「臉友
社會教育領域裡的青年團隊,舉凡以宗教為中心,或以社會關懷為宗旨,在參與的青少年裡,多多少少有一些所謂「高風險家庭」的學生。「新北文化大使」在第二年召募之後,跳脫第一年以學校老師推薦學生的框架下,第二屆及第三屆便開始出現幾個被關注的學生,團隊老師們覺得這些學員是「需要被接住的人」。 青年在學校及社會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以二十年的社會教育經驗,說來諷刺,「社會教育」有其價值之處,幾乎是立基於「學校教育」部分迂腐思想及缺乏彈性,才有社會教育在這個社會框架中夾縫中生存的理由。既不是正規的法律規範,也沒有強制性執行的命令,充其量只有各政府單位為鼓勵多元發展而訂下的規則。使得青年文化大使的運作,顯得有點矛盾。 社會體制下
臺灣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下,容易傾向重視「成果」的面向,而忽視「過程」的經歷。原因其實在於家長和老師們的引導過程就是如此。考試成績有沒有前百分之五?比賽結果有沒有前三名?申請學校有沒有台政清交的入學通知? 那其他眾多無法得到名次的學生,怎麼辦? 推薦信,成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新北文化大使」
你擅長的是什麼領域? 答案可能是: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數學、科學、烹飪、語文等等,五感明確能接收到的,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要你回答的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領域,你會回答什麼? 溝通協調?領導魅力?親和力?同理心?勇氣? 我在觀察職場上的同事或廠商,也觀察服務學習的青少年。我發現,能有具體成就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緊密還是鬆散,到底是用什麼標準來界定? 是用聯繫的方式來判斷?用Line、email、電話、社交媒介還是實體見面?是用聯繫的頻率來評判?照三餐、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每個月一次、每半年一次? 我相信每個人會根據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的人際關係程度,用「朋友」、「好友」、「臉友
社會教育領域裡的青年團隊,舉凡以宗教為中心,或以社會關懷為宗旨,在參與的青少年裡,多多少少有一些所謂「高風險家庭」的學生。「新北文化大使」在第二年召募之後,跳脫第一年以學校老師推薦學生的框架下,第二屆及第三屆便開始出現幾個被關注的學生,團隊老師們覺得這些學員是「需要被接住的人」。 青年在學校及社會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以二十年的社會教育經驗,說來諷刺,「社會教育」有其價值之處,幾乎是立基於「學校教育」部分迂腐思想及缺乏彈性,才有社會教育在這個社會框架中夾縫中生存的理由。既不是正規的法律規範,也沒有強制性執行的命令,充其量只有各政府單位為鼓勵多元發展而訂下的規則。使得青年文化大使的運作,顯得有點矛盾。 社會體制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丹面臨嚴峻的青年移民潮,約64,000名年輕人選擇移居海外,主要因高失業率和教育機會不足。這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還可能危及不丹的文化身份。政府已開始改進教育體系、支持創業並投資高增長領域,然而,文化流失與社會結構失衡仍是亟待解決的挑戰。不丹需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為青年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Thumbnail
青年禪二(不過夜) 禪沒有山林和都市的分別,也沒有捨動取靜的趨向,所謂十字街頭 好參禪。 禪宗有個《十牛圖》,描寫一位禪師的修行歷程,到後來他走進城市去化度眾生。 即使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只要你方法用的得當,同樣可以在人群嘈雜的城市修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聖嚴法師 《學術論考》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麵包曾經陪伴我走過無數個寂寞的夜晚,如同心願麵包店在無數個日子撫慰主角殘破不堪的心靈;香味四溢、綿密帶有嚼勁、溫度深植人心的麵包,衝擊著我的感官,如同心願麵包店裡的烤箱、魔法,開創主角嶄新人生風貌與視角…。   「始終認為家就是一個會永遠在那裡,不會消失的地方」,雖然主角是以「逃出」家裡才進駐
Thumbnail
在宜蘭老巷弄中的溫暖時光。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宜蘭老巷弄中的一次感人回憶。文章以描述身歷其境的方式,表現出由食物帶來的情感共鳴,寫出了作者與鄉愁的故事和溫馨的交流。
Thumbnail
最近和懶貓先生下班後路過了安居街內開幕不久的麵店,便入內嘗嘗味道,如果好吃,也能成為以後晚餐的新選擇。 店內環境乾淨整潔,除了兩人桌及四人桌之外,還有吧台區可以坐,也提供置物籃讓客人放包包。醬料區除了常見的醬油和醋之外,也還有蔥及飲用水可以自取。
Thumbnail
內湖瑞光路上的集客茶館,是一家專賣泡沫紅茶、小點心和餐點的店家。以前這種聊天喝咖啡的地方很流行,但現在已經逐漸消失了。因為這種店家的營收比較低,客人來的通常會坐很久,純粹聊天。現在這種爺爺方式已經不流行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很難生存下去。 集客茶館的規模其實滿大的,有兩層樓。我很喜歡一樓的空間,座
Thumbnail
去年(112年)文化幣發行文化幣,算是給青年朋友的成年禮物,是一個超級棒的禮物。雖然說,文化幣可以用於「圖書、表演藝術、文創工藝等藝文消費」,但我個人覺得第一選擇還是買書啦,太划算了!為什麼呢?請看下例說明 . 一、113年文化幣開放領用 成年禮金(文化幣)113年起將擴大發放給16-2
Thumbnail
以「大使」為名的專案計畫,如果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機會接待國外的貴賓,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文能力,這是社會大眾所能理解的邏輯。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二年申請出國實習的「新北文化大使」學員,英語口說能力達到流利順暢水準之上者,卻只有小貓二三隻。 但工作團隊並不會以英語文能力做為通過出國實習的唯一標
Thumbnail
住家附近的一條巷子裡,新開了一家麵包店。烘焙店林立,沒有特別裝潢、沒有打出試營運特價、也沒有人潮在裡面選購,實在很難讓人想要駐足停留。我探探頭看了一下,轉頭就走。 幾個月之後,麵包店還在。好奇心使然,走進去看看。當時含我在內,店內只有二個客人,店員卻有三位。其中一位店員打了聲招呼,各自忙著包裝各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丹面臨嚴峻的青年移民潮,約64,000名年輕人選擇移居海外,主要因高失業率和教育機會不足。這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還可能危及不丹的文化身份。政府已開始改進教育體系、支持創業並投資高增長領域,然而,文化流失與社會結構失衡仍是亟待解決的挑戰。不丹需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為青年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Thumbnail
青年禪二(不過夜) 禪沒有山林和都市的分別,也沒有捨動取靜的趨向,所謂十字街頭 好參禪。 禪宗有個《十牛圖》,描寫一位禪師的修行歷程,到後來他走進城市去化度眾生。 即使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只要你方法用的得當,同樣可以在人群嘈雜的城市修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聖嚴法師 《學術論考》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麵包曾經陪伴我走過無數個寂寞的夜晚,如同心願麵包店在無數個日子撫慰主角殘破不堪的心靈;香味四溢、綿密帶有嚼勁、溫度深植人心的麵包,衝擊著我的感官,如同心願麵包店裡的烤箱、魔法,開創主角嶄新人生風貌與視角…。   「始終認為家就是一個會永遠在那裡,不會消失的地方」,雖然主角是以「逃出」家裡才進駐
Thumbnail
在宜蘭老巷弄中的溫暖時光。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宜蘭老巷弄中的一次感人回憶。文章以描述身歷其境的方式,表現出由食物帶來的情感共鳴,寫出了作者與鄉愁的故事和溫馨的交流。
Thumbnail
最近和懶貓先生下班後路過了安居街內開幕不久的麵店,便入內嘗嘗味道,如果好吃,也能成為以後晚餐的新選擇。 店內環境乾淨整潔,除了兩人桌及四人桌之外,還有吧台區可以坐,也提供置物籃讓客人放包包。醬料區除了常見的醬油和醋之外,也還有蔥及飲用水可以自取。
Thumbnail
內湖瑞光路上的集客茶館,是一家專賣泡沫紅茶、小點心和餐點的店家。以前這種聊天喝咖啡的地方很流行,但現在已經逐漸消失了。因為這種店家的營收比較低,客人來的通常會坐很久,純粹聊天。現在這種爺爺方式已經不流行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很難生存下去。 集客茶館的規模其實滿大的,有兩層樓。我很喜歡一樓的空間,座
Thumbnail
去年(112年)文化幣發行文化幣,算是給青年朋友的成年禮物,是一個超級棒的禮物。雖然說,文化幣可以用於「圖書、表演藝術、文創工藝等藝文消費」,但我個人覺得第一選擇還是買書啦,太划算了!為什麼呢?請看下例說明 . 一、113年文化幣開放領用 成年禮金(文化幣)113年起將擴大發放給16-2
Thumbnail
以「大使」為名的專案計畫,如果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機會接待國外的貴賓,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文能力,這是社會大眾所能理解的邏輯。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二年申請出國實習的「新北文化大使」學員,英語口說能力達到流利順暢水準之上者,卻只有小貓二三隻。 但工作團隊並不會以英語文能力做為通過出國實習的唯一標
Thumbnail
住家附近的一條巷子裡,新開了一家麵包店。烘焙店林立,沒有特別裝潢、沒有打出試營運特價、也沒有人潮在裡面選購,實在很難讓人想要駐足停留。我探探頭看了一下,轉頭就走。 幾個月之後,麵包店還在。好奇心使然,走進去看看。當時含我在內,店內只有二個客人,店員卻有三位。其中一位店員打了聲招呼,各自忙著包裝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