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做心的主人,灑脫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幾天,從混亂進入混沌,體悟到心念的重要。

由於初始條件一個微小的改變,就會有了千差萬別的結果。

那麼我們心念的剎那變化,對一個人自然是影響至深至遠了。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外面,不去照顧自己的這顆心,就會習慣性地壓抑負面情緒,而產生種種不好的想法。這些不好的想法就成了潛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其干擾。因此,照顧我們的心念,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我們必須不斷清理過去創傷所留下的錯誤思維,一些難以排解的憂傷,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願意多用點心去感受自己的內在,就能找到最初的緣由,然後去解決,獲得身心的平靜。

當我們無法做心的主人,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而產生種種負面情緒,等到事過境遷之後,心裡都會有奇奇怪怪的反應,在跟人互動中,不斷與人磨擦,甚至有了衝突。

若是靜下心來,仔細覺察自己的心,也許就能找到當初受創的原因,解開那些負面情緒的根源,而獲得解脫,輕鬆自在。

當我們無法做心的主人,就會想要控制外在的人事物,不想要承受痛苦,然後產生種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一旦時間久了,就更難覺察真正的原因,而去處理最初的原始創傷點的負面情緒。

我在一次次身心修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都在自己身上。如果我們能做心的主人,不管他人怎麼對待我們,或是外在世界怎麼變化,我們都不會受其影響,更別說會受傷了。

受傷的感覺往往是來自我們的心做不了主,而感覺自己被他人所傷害。

無論是讀《莊子》或是研究佛教義理,都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做心的主人。

只有我們能夠掌握自己的心,就不會被各種外在情境所迷惑,也不會被各種的挫折所打擊。

當我們能夠做心的主人,我們便能夠主宰自己的心,也就可以解脫煩惱,對於加諸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就可以找到方法去排解,想辦法去處理,而不會把主控權交到他人手裡,而感到被他人所傷害,被他人壓迫等等的負面情緒。

當我們做心的主人,我們便能認識自己的本心,找到真實的自己,就不再受外境影響,可以真正過著灑脫自在的生活。


心的一刻與心的永恆

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快?當然大家知道「光」最快,「光」有一秒鐘三十萬公里的速度,但是在佛教裡,最快的不是光,而是人的心念,心的速度是一秒的幾百分之一,而且不受時空的局限,你一瞬間可以想到唐朝的李白,一剎那可以念及美國洛杉磯的風光,一念升沉,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心的速度最快速。
世間萬法,離不開心,經上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心和識,就是因緣果報的起源。所謂「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一切諸法,都從塵心與妄想生來。

心的淨化與心的解脫

如何淨化身心才能解脫呢?我現在舉出較具體的四種心識來說明:
(一)以平常心獲得解脫
平常心,是什麼樣的心呢?就是青菜豆腐常吃不厭,布衣粗服常穿不惡的心,是瞋恚驚怖常受不苦、世樂俗趣常有不迷的心。平常心,就是當吃飯時,就吃飯;當睡覺時,就睡覺;當歡喜時,就隨喜;應該說話時,就直言無諱;應該做的事,就圓滿達成;應該聽話時,就依教奉行。也就是以真實的、平等的、平常的心來待人,應該怎樣的心,就表現怎樣的心。
我看現在有些人,應該聽話時,他自命不凡說個不停;真正請他表示意見時,他又不說了。平常心,既不虛矯作態,又不虛偽欺世,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裡,心自然能解脫自在了。
過去有一位出家人,在寺院裡擔任典座(即煮飯、燒菜),從二十歲的青年一直做到五十歲的老人,整整做了三十年之久。有一次,道源禪師到寺裡參訪,問他:
「您在寺裡做什麼工作?」
「我是典座,煮飯炒菜呀!」
「哦,做多久了?」
「三十年了!」
「啊,三十年都做典座,沒有參禪打坐,沒有看經念佛嗎?」
「是嘍!」
「怎麼三十年只做典座,不做別的呢?這不是太浪費了嗎?」
「禪師!您有所不知,這典座也不容易,裡面的道理很多的!」
「哦?典座就典座,不過燒飯做菜罷了,這裡面還能有多少道理?」
「唉,說給您聽嗎?這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下去,這道理我說不完,您也聽不懂啊!」
道源禪師執意問到底:「為什麼呢?」
那位老師父只是笑著答:「三十年的心得,一粥一飯,一花一葉都在日用平常中領略,在升火洗菜間受用了。您沒有親身體驗,我怎麼說都沒有用呀!您怎麼能說得出水的冷暖?您如何能了解火的寒熾呢?」
這位出家人,燒飯煮菜三十年,真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他能在淨水洗、烈火燒中安然自在度過了三十年,就是因為有一片平常心,不爭名利,不貪有無,像慈航法師說的:「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還有一個「財主送煩惱」的寓言,也可以借來說明「平常心是道」的境界:有一個大富翁,家財萬貫,住在豪華高樓上,每天想這樣想那樣的,為成敗得失煩惱不斷。樓下有間違章建築的矮屋,住著一對年輕窮夫婦,每天出去上工,回來就開心的彈琴、唱歌,倒是十分愜意快活。
富翁天天看他們在樓下彈彈唱唱,心裡很奇怪,就嘆道:「咳!這窮人家連飯都吃不好,有什麼好快樂的呢?我天天山珍海味,富甲一方,卻煩惱不斷,真是說不通!」他的管家聽到了,就對富翁說:「老爺呀,你要他們痛苦煩惱嗎?很簡單,只要送他們二十萬元就可以了!」
富翁還是想不通:「二十萬送他們,他們不就享福了?怎麼會煩惱痛苦呢?」
管家答說:「哎呀!你送了就知道了!」
二十萬,對富翁來說只是小數目,不算什麼,於是把這對窮夫妻叫來,送了二十萬給他們。這對窮苦夫婦忽然得了二十萬元,一下子擺脫了苦難的生活,高興得寢食不安,到了晚上,想把錢藏起來,藏到枕頭下不安全,床鋪下不放心,梁上怕人偷,櫃裡被鼠咬,兩個人這樣那樣的放,放到哪裡都不好,漫長一夜過去了,連覺都沒能睡。天亮時,夫妻倆個你看著我的倦容,我看著你的紅眼,這才發現上了富翁的當,就把錢原封不動的退回,說:
「把你的煩惱還給你,我們不要了!」
所以說:平常心,是我們走向解脫之道的第一步。
(二)以慚愧心獲得解脫
慚愧心,就是時時生起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自己的心。做人常常覺得對不起人、對不起自己,他一定是個有道德的人。曾經有個畫家,想畫一套羅剎像,想找一個面貌兇惡的人做模特兒,有人建議他,要找這種人,最好到監獄裡面找,因為監獄中多的是汪洋大盜和凶殘歹徒,那些人的樣子很殘暴,做為畫羅剎的模特兒最適合了。
這個畫家到了監獄,先看到獄裡有一個佛堂,一問之下,知道是犯人的布教所,就打消了來意,不找了。管理員覺得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是有佛法的地方,被佛教法水沾沐的人,再怎麼兇狠,都會有慚愧心,這裡不會找到面貌暴戾的人了!」
(三)以無住心獲得解脫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道理很深,不是現在的短時間可以解說的,我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過去有一位俱胝和尚,因天龍禪師豎一指而開悟,凡是遇到有人向他問法,不管問什麼問題,俱胝都緘口不答,只豎一指。俱胝座下有一位童子,有一次俱胝出外辦事,有信徒來寺問佛法,他也依樣畫葫蘆的豎起一指。這人向俱胝說起此事:「和尚,你這童子不愧是名師高徒,我問他佛法,他也能像和尚一樣,豎起一根指頭。」
俱胝當下並不答話,等客人走了,便傳喚這童子來,問他:「聽說你也懂得佛法了,是嗎?」
這童子看俱胝和尚和顏悅色,以為師父要考試自己,趕忙回答:「是呀!我也懂!」
俱胝問他:「那麼,如何是佛?」
童子立即洋洋得意豎起一指,俱胝二話不說,一刀砍斷了童子的指頭。童子大驚之下,痛得哭喊起來,轉身逃了出去,俱胝大叫一聲「站住!」,童子停步,回頭來看,只聽俱胝又問:
「如何是佛?」
童子下意識習慣地舉起手來,不見指頭,忽然就明白了。
這個公案是在告訴我們:自性與萬法如同天風橫空,又如夕陽照地,是遍滿一切處的。「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世間萬象,不過妄有而已;諸行無常,不過幻化而已;一切歸一,一即一切。所以俱胝不管問什麼,都以一指示人,「寒則普天普地寒,熱則普天普地熱」,是將一切簡單化了。而童子有樣學樣,執著表相而不悟,所以俱胝一刀切斷了去,就在啟示童子禪法裡「不住中間及內外」的無住境界。
另外還有一位無業和尚,不管人家問他什麼,他都一律回答:「莫妄想!」
這也是一種「無來無去,無成無壞」的無住境界。
如果我們的心裡也能有這種境界,不貪不著,無沾無滯,「虛空生萬有,萬有歸虛空」,那麼,有什麼不能解脫的呢?
(四)以菩提心獲得解脫
菩提心,就是大慈大悲心,就是智慧心。
唐朝詩人白居易篤信佛法,有一次向惟寬禪師問:
「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寬說:「佛法是面面要修,處處要到的。用身修持的,是戒律;用口宣講的,是法義;用心踐履的,是禪意。律即是法,法不離禪,身口意應該合一而修,怎麼能分開呢?」
白居易辯說:「既然身口意沒有分別,那為什麼要講修心呢?」
惟寬答:「心本無損傷,原不必修;說修,也只是要人無論垢淨,都不起念頭而已。」
白居易又辯道:「垢念,可以拂拭,說不起垢念是對的,怎麼就連淨心都不能起呢?」
惟寬開示說:「這就像人的眼睛,不能有沙塵,金屑雖然是珍寶,落到眼珠裡,一樣會致病。你沒有看到天空的雲嗎?烏雲能遮蔽青天,白雲一樣也是遮蔽青天呀!」
白居易仍不甘心:「如果心中不起垢也不起淨,無修無念,和俗人又有什麼不同?」
惟寬笑著分解:「俗人是無明的心,禪者是離棄無明和執著二病的心;俗人是不知修行或妄修,禪者是真修啊!」
佛陀在過去生中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連生命都布施給人,是真正的修菩提心。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那裡說信奉佛法、實踐佛法,實際上身、口、意不能清淨,「痴惑於愛欲,不達於道德,迷沒於瞋怒,貪婪於財色」,沒有一點菩提心,外表掛著佛弟子的招牌,內心還是愚痴的人性,這真是很可惜的事!
希望大家都能做心的主人,灑脫自在,毫無牽掛。亦祈望各位能多看佛書、學佛法,在佛陀的慈光裡淨化自己,在佛法的甘露裡解脫自己,使我們的人間更光明、更美麗!

出處:《星雲大師全集》第四類【講演集】 /113-122講演集(共10冊) /118講演集6 有情與心識 /p036 佛教對心識的看法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340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絳珠-avatar-img
2023/12/28
好文。做心的主人,得自在,自逍遙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1會員
361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4/03/28
一則不買書的新聞引發了獨立書店的生存與書的未來。 這些年來,我掙扎於該不該出實體書? 實體書的出書費用,對文字創作者是天文數字,對想以出書做名片,創造更高利益的人來說,那不過是九牛一毛。 走訪印刷廠,才知道創作者的書,是最不能創造價值的,卻可能是精神食糧,心靈滋養。
Thumbnail
2024/03/28
一則不買書的新聞引發了獨立書店的生存與書的未來。 這些年來,我掙扎於該不該出實體書? 實體書的出書費用,對文字創作者是天文數字,對想以出書做名片,創造更高利益的人來說,那不過是九牛一毛。 走訪印刷廠,才知道創作者的書,是最不能創造價值的,卻可能是精神食糧,心靈滋養。
Thumbnail
2024/03/23
我喜歡戲劇,尤其是悲劇。 當我看戲,淚流滿面時,我就能得到洗滌,將心中的悲苦,傾倒出來。 這些年來,強調正能量,由於苦悶的情緒容易變成憂鬱症,我便漠視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不容許自己掉眼淚。 而我從小就是個愛哭鬼,動不動就會掉眼淚。 一句傷人的話,一點小小的挫折,我都會掉下眼淚。
Thumbnail
2024/03/23
我喜歡戲劇,尤其是悲劇。 當我看戲,淚流滿面時,我就能得到洗滌,將心中的悲苦,傾倒出來。 這些年來,強調正能量,由於苦悶的情緒容易變成憂鬱症,我便漠視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不容許自己掉眼淚。 而我從小就是個愛哭鬼,動不動就會掉眼淚。 一句傷人的話,一點小小的挫折,我都會掉下眼淚。
Thumbnail
2024/02/18
經過了兩個星期,沒有休息的春節義工服務,今天總算可以休假一天,好好整理一下思緒,為重返社會找工作,及經營個人品牌,建立夢想的家,繼續向前行。 春節期間,迎接絡繹不絕的賞燈遊客,看著大家歡天喜地過春節,所有的辛勞都化為烏有,每位義工朋友都是腰酸背痛,心情卻是非常愉快,這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寫照。
Thumbnail
2024/02/18
經過了兩個星期,沒有休息的春節義工服務,今天總算可以休假一天,好好整理一下思緒,為重返社會找工作,及經營個人品牌,建立夢想的家,繼續向前行。 春節期間,迎接絡繹不絕的賞燈遊客,看著大家歡天喜地過春節,所有的辛勞都化為烏有,每位義工朋友都是腰酸背痛,心情卻是非常愉快,這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寫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外境包括了你身邊的人事物。以往,我們更認知的是心隨境轉,概念大約是著遭遇到了某些事情去讓自己的心適應,或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幫助自己的心可以接納,讓心可以在不同的境遇時,有彈性的去換個角度思考接受。 這常常會給人感覺更像是一種安慰、開導人的說法,因為生命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Thumbnail
這外境包括了你身邊的人事物。以往,我們更認知的是心隨境轉,概念大約是著遭遇到了某些事情去讓自己的心適應,或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幫助自己的心可以接納,讓心可以在不同的境遇時,有彈性的去換個角度思考接受。 這常常會給人感覺更像是一種安慰、開導人的說法,因為生命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