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本能》語言是本能,還是文化結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文全名:語言本能: 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英文書名: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raw-image


作者:史帝芬˙平克

  1. 加拿大裔美國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及作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專注於語言與心智的研究。
  2. 著有多本暢銷書,如1994年《語言本能》、1997年《思想本質》、2011年《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21年《理性》
  3. 平克以其對人類心理和語言發展的深入研究,以及清晰易懂的寫作風格著稱,也活躍於公共辯論中,探討人性、道德和社會進步等議題。




為什麼語言是本能?

  如同這本書的書名,平克承接現代語言學之父──諾姆˙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或譯杭士基)「語言乃人類本能」之觀點,認為語言是人類這個物種特有的本能。我當初看到這個論點時,有些不認同,直覺會認為,語言是人類文化發展下,累積的智慧結晶,但看作者在這本書逐步提出一個個的論點與證據,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這本書講的語言,是指口語,而不是文字)。語言和其他技藝不同,人類有一種說話的本能傾向(幼兒學語),但卻沒有一個幼兒有釀酒、烤麵包、書寫的本能傾向,作者在書中提出三個主要證據:

  1. 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語言存在
    語言之於人類,具有普遍性,全世界所有的智人,包含與世隔絕的原住民,也有其複雜的語言系統。我們還未發現不會說話的原始部落,也沒有證據顯示哪個地區是語言的"搖籃"──語言是從哪個地方出發、傳播到其他原本沒有語言的人群。
  2. 從無到有的語言
    無人指導,兒童可以自發創造語言,證明人類天生就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作者舉了兩個實例,第一個例子是皮欽語(pidgin)與克里奧語(creole)。皮欽語,又稱混語,是來自兩個(以上)群體之間沒共同話語,為了彼此溝通而發展出來的語言。當皮欽語進一步發展,成為母語,出現完整文法,則形成穩定版本的混雜語——克里奧語。在殖民地的奴隸種植園,不同種族奴隸被混放,成人們發展出皮欽語(較簡陋),以應付日常生活溝通,皮欽語缺乏一定的語法規則,混雜大量不同的語言詞彙,而他們的下一代不滿足於這種簡單支離破碎的語言,很自然地就發展出文法完整的克里奧語,可以表達複雜的意思、時態與語法結構。
    第二個例子是手語。尼加拉瓜原本沒有手語,因為該國的聾啞人士沒有形成自己的社群,直到1979年後當地建立第一所聾啞學校,在一同玩耍上課的過程中,孩子們融合各自家裡不同的手勢,發明了自己的一套手勢系統,這套手勢就演變成尼加瓜拉早期手語。而更小(如4歲)就進入這所聾啞學校的小孩,基於尼加瓜拉早期手語的基礎,將手語發展得更加緊湊、流利、完整,最終形成尼加拉瓜手語。
  3. 遺傳或腦損傷會導致語言功能障礙
    中風、特定腦部受傷患者等布洛卡氏失語症,無法正確組織語言,有語法障礙,但其他非語言的能力卻絲毫未受損,故可以推測語言能力有使用特定的腦區,不是智力受損影響語言,語言非單純智力發展的結果。除了腦損傷,遺傳缺陷也會導致語言發音困難,最著名的個案是某個英國家族,祖孫三代有多人有語言障礙,但他們其他表現(包含智力測驗)都正常。


raw-image

語言會影響思維嗎?

如果思想依賴於語言,那我們怎麼創造出新的詞彙呢?
小孩又是如何學會第一個單詞呢?

  平克否定語言決定論,他認為思維並不會受限於語言,語言只是思維其中一種方式,例如「控制語言就控制思維」等科幻小說的常見設定,有些言過其實。最著名的一個段子是說,愛斯基摩人有很多種描述雪的詞彙,英文只有snow。其實,對於雪的各種說法,其他語言並沒有比較少,是看你怎麼定義"雪"的範圍;而且,只要生活中會用到,自然就會產出更多詞彙,例如印刷工人,可能會有幾十種印刷相關的詞彙。有研究指出,北美印地安部落霍皮人的語言沒有時間,故沒有時間的思維概念,但其實這只是研究樣本太少所致,霍皮語中其實有時態與時間單位,只是計時方式和我們不同(基於日出日落)。
(註:至於愛斯基摩人到底有幾種雪的詞語,從一開始的七種,流傳到後面幾十上百個,平克稱之為「愛斯基摩語大騙局(Great Eskimo Vocabulary Hoax)」,更多闢謠內容可看維基百科:愛斯基摩語中關於雪的詞語)

  平克進一步指出,沒有語言也可以有思維。有位天生聾啞人士,成長過程也未接受過文字,不會說話,也不會手語,可正常生活、理財等。在研究人員協助下,他在幾分鐘內便可學會數學加法;而在被教授手語時,才突然領悟萬物皆有名字。(此案例有寫成書籍《無語之人A Man Without Word》Susan Schaller)。除了聾啞人士的特殊案例,許多研究指出嬰兒已經了解簡單的心算;而且許多藝術家、科學家都是用視覺思考,很明顯,語言不是思考的唯一基礎,平克還在書中詳細(用英語)舉例,語言不適合心智計算,仍然需要大量的背景認知,這也是一開始AI發展自然語言邏輯陷入大瓶頸的原因──直到這幾年GPT出現(書寫時代還沒有GPT的突破,所以書中有一段在寫AI對語言理解的侷限,而在GPT中已不存在這些侷限)。


語言的演化 

  語言和物種的演化一樣,會有遺傳、變異、隔離的現象,這也是導致各地、各族群語言差異的三大原因。雖然許多政府、民間組織致力於保留傳統語言,但語言的消失和創新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現實是,大多數語言都將消失: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約600種語言較多人使用,即使樂觀估計,也將有3600~5400種語言(占全世界語言的90%)將在下世紀滅絕。就如物種一樣,我們不能奢望每種語言都被保存

  語言保存與否,是個複雜的道德與現實問題。保留語言,除了族群與文化認同,學術界最在意的是多樣性,語言的多樣性有助於研究包含語言學在內的腦與認知科學、人類學、人類進化生物學。語言學家Ken Hale:「失去一種語言給世界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其本身的消亡,更重要的是,它損害世界的多樣性。」語言差異會影響社會統一,人類傾向於藉由種種不同來將自己分群。在台灣,政府積極在國民教育推廣台語已久,也有學者編制台語可以使用的文字,或者羅馬拼音,但民眾接受度以及成效仍有限。如果整整一代的年輕人為了各自的群體認同,甚至是為了更好的經濟條件與社會地位,都轉而投身主流語言,我們是否有權強迫他們不要這麼做?而理由僅是保留古代語言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克勞斯: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人類集體智慧獨一無二的結晶,
它和生命一樣,神聖、無窮又神秘。」
raw-image


結語

  平克的《語言本能》這本書,出版距今已經過了30年,書中有些理論在語言學家的主流觀點中,也隨著時間有些變化。例如,平克在書中提出了普遍語法的概念(不同語言的基本文法具有普遍性)。然而,後來的研究顯示,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可能比他所認為的要大,許多語言的結構和功能並不符合普遍語法的假設。而平克與喬姆斯基的語言「天生假說」,也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基因與「語言獲得」之間的關係沒有平克描述的那麼簡單,社會互動對語言發展中也很重要。

  總的來說,語言學領域已經發展出更為綜合的觀點,考慮到天生能力和社會環境在語言獲得和演化中的相互作用。我認為,與其講「語言」是本能,不如講人類天生就具有「學習語言」的本能,會更為精確。語言,乃至於文字,是多個因素機緣巧合下的結果,因為語言,我們能成為現在的人,以前我們是單獨的個體,語言可以讓不同大腦間實現聯繫,現在我們每個大腦都是網路中一個個的節點,因為這樣,我們的知識才得以迅速累積,進而發展出文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快半拍成長日誌
36會員
102內容數
快半拍是小小的進步,每天前進一點點,發現微小進步中的光芒。
快半拍成長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4/11
你真的自由嗎?你選的手機、買的衣服、發的限時動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當消費變成我們存在的方式,選擇還算是自由嗎? 來看看消費主義是如何悄悄操控我們的生活與身份!
Thumbnail
2025/04/11
你真的自由嗎?你選的手機、買的衣服、發的限時動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當消費變成我們存在的方式,選擇還算是自由嗎? 來看看消費主義是如何悄悄操控我們的生活與身份!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為什麼本書主張語言是否為人類的本能呢?作者一步步提出精彩的案例與論述,並探討語言的演化與發展。語言的能力對於人類,是非常重大的演化突破,也因此才有現今的文明,讓我們來了解史帝芬˙平克這本語言學的經典著作吧!
Thumbnail
為什麼本書主張語言是否為人類的本能呢?作者一步步提出精彩的案例與論述,並探討語言的演化與發展。語言的能力對於人類,是非常重大的演化突破,也因此才有現今的文明,讓我們來了解史帝芬˙平克這本語言學的經典著作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