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與威脅怎麼較勁,來塑造知識邊緣的行為?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水母的意義是什麼?」

  我自認這輩子被問過不少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但都比不上這一個。還好,被問的人是常駐家中的海洋生物專家賈絲敏,不是我。提問的人是我的繼母琳達(Linda),她是我認識的成年人當中最愛玩又最愛冒險的人之一。提問的時間是我們有次去西雅圖水族館玩,賈絲敏在那裡工作過好幾年,這次她來當我們的私人導覽——而且她導覽得真好。雖然她到高中才真正開始研究海洋生物學,但自從她第一次在水裡睜開眼睛後,就一直對海洋世界深深著迷,到了青春期時已經像是一個裝滿滿的PEZ糖果匣玩偶,每次碰到海洋生物就會丟出各種「你知道嗎?」。

 

  在琳達問問題的那一刻,我的思緒完全在神遊,剛剛學到的水母新知還在我的頭腦裡打滾。上一章曾稍稍提過,我不久前才知道有些水母可以從成熟的樣態(像一隻長腳的雨傘,正式名稱叫「水母型」〔medusa〕),變成不能移動的水螅型——但水螅型通常是牠們生命周期初始的樣貌。

 

  什麼啊?

raw-image

 

  想像一下,假如一隻雞受傷或找不到食物,就會變回一顆蛋一陣子,這會是什麼情況——然後把這個畫面變成一隻無脊椎生物!光是想到這種事情有可能發生,就已經完全違背我自以為對生物的認知了。此時我的眼睛被這些水母型生物的動作催眠,但腦袋還在想辦法認清這個事實:或許其中有一隻可以永生不死。

 

  當「水母的意義是什麼?」這句話傳到我的鼓膜時,我老早陷入「永生不死」的泥沼裡,所以幾乎沒辦法理解這個問題。琳達的頭腦在另一種思索狀態中,讓她說出那樣的話,對我來說卻是完全出乎意料,竟然讓我的思緒突然受到衝擊,頓時徹底困惑不解。這就像是看到我那位鄰居在遛羊一樣困惑,然後再乘上一千倍。她的問題非常務實,但由於實在太出乎意料,我們這團裡三位學科學的人都完全被問倒了。

 

  我現在還是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回答琳達的問題,但我知道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當人碰到一項新資訊或一個意外情況時,每個人思考、感受和行為表現的方式都不一樣,而且對有些人來說,當我們推估這項新資訊在現實世界中有什麼用處時,我們的反應有可能會和我們的推測交互作用。賈絲敏位於其中一個極端:她年幼時對海洋動物深深著迷,這成為她人生中一股巨大的動力。她十幾歲第一次當志工的時候就是去西雅圖水族館,如今她在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工作,幫助制訂全球漁業規範,她對海洋生物的好奇心自始至終塑造了她的一生;琳達則在另一個極端上,若要說她有什麼專長,大概就是「玩」!正因如此,琳達這一生充滿各種冒險,也有許多有趣的奇聞軼事。我則是和歌手吉米.巴菲特(Jimmy Buffett)一樣,落在她們這兩個極端的中間,想著當一隻水母好不好玩。

 

  你可能覺得難以想像,但你「探索」的方式,和你用來在這個世界裡「導航」的腦中地圖,兩者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是水母的生命周期。我現在還記得水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周期倒過來,但那次去水族館學到的其他「你知道嗎?」全被我忘得一乾二淨,這就印證了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

 

  一顆渴求資訊的大腦,會促使你探索未知的世界,我們甚至可以在新生兒身上觀察到這種行為。我的朋友兼前同事凱西.路卡(Kelsey Lucca)研究了嬰兒和幼童自發性用手指指東西的行為,她在研究中一再觀察到這件事。凱西和共同研究人員證實,當一個十八個月大的嬰兒* 指著一個新東西時,假如你這時說出這個東西叫什麼,他事後更有可能記得這個東西的名字。他們在實驗室證實這件事的時候,將這種情況與另外兩種情形比較:一種是嬰兒沒有指著東西的時候(因此似乎對這個新玩意沒興趣),研究人員說出這個東西的名稱;另一種是嬰兒指著一個東西,但研究人員說出另一個東西的名稱。跟「告訴嬰兒感興趣的東西的正確名稱」相比,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嬰兒較不會記得東西的名稱。這個結果顯示,嬰兒的大腦發展出用手指指東西這個聰明的工具,讓它在還沒學會用語言表達之前,就已經先有辦法問問題了。一個人可以把好奇心指向單一特定的目標,而且會因為這股好奇心促成他學習——除了嬰兒會這樣之外,實驗證實成人也有這種現象。在研究這個現象時,一種常見的實驗方式是採用特別設計的問答遊戲。在實驗中,受試者會看到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作用是讓各種不同興趣的人都能產生好奇心: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最喜歡哪一部電影?哪一種樂器是為了模仿人聲而發明出來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跟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拿下幾次NBA總冠軍?歌手巨星馬龍(Post Malone)身上有幾個刺青?受試者看完每個問題後,需要填寫自己對於說出正確答案多有信心,以及想知道正確答案的好奇心有多少。接下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會得到正確的答案,並在實驗最後再接受一次隨堂小考。這些成年受試者跟用手指東西的嬰兒一樣:他們越感到好奇的項目,就越有可能記住答案。

 

  這當然會讓人想問:到底為什麼有些人會想知道巨星馬龍有幾個刺青,但又有另外一些人想知道麥可.喬丹和公牛隊贏過幾次總冠軍?問與答的循環此時就有如水母生命一樣無止境。根據馬提亞斯.葛魯伯(Matthias Gruber)和前指導教授查蘭.藍甘納斯最近開發出來的「預測、評量、好奇、探索」(Prediction, Appraisal, Curiosity, Exploration,PACE)架構,在任一情況下,你有多少好奇心取決於你對外在環境的既有認知。簡單來說,假如你以為你知道某件事情,結果卻出乎你的意料,或者發現你的認知有漏洞(這是一種心理衝突的狀態,亦即你需要知道更多資訊,才能在當下的情境裡決定要怎麼做),你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

 

  我們就拿最近流行的迷因當例子:「你覺得今天過得很糟嗎?這隻毛被剔光的駱馬絕對比你慘!」我相信大多數看過這個迷因的人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駱馬那個看起來火大又搞笑的表情,或是牠全身的毛被剔光,讓牠的頭看起來像一株蒲公英一樣;但是,我看到這個迷因覺得最奇特的地方是,我相當確定那不是一隻駱馬,而是一隻羊駝。這個差異讓我感到好奇,於是我上網搜尋一下,確認了我前幾年在地方市集裡學到的知識沒有錯,這兩種動物的差異我認得。這又帶我進到另一個好奇心的無底洞裡,我因此學到這兩種動物是否容易馴化:駱馬比較像狗、更為親人,但羊駝比較像貓、相對獨立。但這兩種動物看起來都一樣搞笑——駱馬是因為耳朵和鼻子又長又蠢,羊駝是因為臉部又胖又圓。我的知識資料庫增加了,因此不論是駱馬或羊駝相關的迷因,日後都更有可能引起我注意。

 

  在「想」和「知」不斷的循環之下,我們可能每一天都覺得更加好奇,也可能覺得更困惑。根據柏拉圖(Plato)的描述,他的老師蘇格拉底(Socrates)對求知的心態相當矛盾,我相信柏拉圖指的就是這個現象。很多人認為蘇格拉底是史上最有智慧的賢人之一,但他的名言是「我一無所知,也不認為自己知道什麼」。但如果你和琳達一樣務實,不太想要「為知而知」呢?你是不是就沒機會像蘇格拉底一樣「有智慧」呢?

 

  讀到這裡,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我會說事情沒那麼簡單。你在這一章裡會看到,探索未知領域可能需要付出顯著的代價,輕則只是「浪費時間」,但嚴重的話,你可能會發現讓你身心受創的東西。

 

  那麼,我們又何必探索新地方或新想法呢?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回到PACE架構和問/答循環,同時也要記得探索可能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得到哪些利益。但在此之前,我們先做個小小的測驗,看看你「為知而知」的動力有多強。

 

你天生的好奇心有多強? 

  接下來深入探索每個人好奇心的差異,我想再回到古希臘哲學家上,先仿照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開頭,推敲人類好奇心的本質是什麼。《形而上學》的第一句話是一個大膽的陳述:「求知為所有人之天性。」不過我非常懷疑,他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因為他平常都跟某一類型的人鬼混。哲學家本來就會花很多時間在想東想西,畢竟這本來就是他們會做的事。我的叔叔布魯斯(Bruce)是在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任教的哲學家,跟他邊喝酒邊閒聊一下,馬上就會讓人覺得自己跟蘇格拉底一樣「有智慧」!但是,我認識的其他人大多像琳達一樣,好奇心比較務實又有選擇性。

 

  人類思索的方式有哪些差異?專長是人格特質的心理學家研究這個問題後,得到的結論和前一段相似。他們的研究多半請受試者自行回答關於好奇心的問題,由此發現每個人「天生」的好奇程度其實不一樣。每個人在做不同的事情時,好奇心本來就會隨之起伏,這個現象稱作好奇狀態(curiosity state);但是,如果拿很多時間點和情境來比較,人與人之間也有相對恆定的差異,這個現象稱作好奇特質(curiosity trait)。更複雜的還在後頭——好奇特質可以分為兩個不同但相關的面向:獲得新知的欲望,即認知好奇心(epistemic curiosity),和透過感官獲得新體驗的欲望,即感知好奇心(perceptual curiosity)。這一章主要談的是認知好奇心,只因為這一方面的神經科學研究較多。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你天生有多好奇。下面是我從一些好奇心量表借來的問題。跟〈調和的學問〉裡的問卷一樣,請你讀完每一項陳述後,想一想這句能不能準確描述你的平均狀態,除非句子有特別指定某個時間,像是「現在」。為求一致,我使用跟〈調和的學問〉一樣的評分系統。

 

  好奇心量表

  非常不貼切 -3/相當不貼切 -2/有點不貼切 -1/普通 0/有點貼切 +1/相當貼切 +2/非常貼切 +3

  一、新點子會激發我的想像力。

  二、我喜歡把東西拆開來,看看它們是怎麼運作的。

  三、我喜歡學習不熟悉的新知識。

  四、我現在覺得有問題想問。

  五、我會特別注意新的情境。

  六、如果有個新想法會帶出更多新想法,我會覺得興奮。

  七、我在打量此時正在發生什麼事。

  八、我樂於思考互相矛盾的想法。

  九、我喜歡知道複雜的機械是怎麼運作的。

  十、我覺得全心投入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十一、我喜歡解謎。

  十二、我喜歡針對我不懂的事情提問。

 

  每一項陳述都跟好奇心的某一個層面有關。平均而言,你同意的陳述越多,你整體的好奇心就越強。如果要更精確一些,把陳述一、三、六、八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四,就會得到認知好奇心的平均分數,假如你沒有算錯,這個數值應該介於-3(在這一方面完全不好奇)和+3(認知好奇心非常強)之間;接著,再把陳述二、五、九、十一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四,這個是感知好奇心的平均分數,和上面一樣,數值越接近+3 表示感知好奇心越強,反之亦然;最後,陳述四、七、十測量的是當下的好奇狀態,* 由於只有三題,這次請把分數加起來再除以三。

 

  所以,你有多好奇呢? 

  這些人格特徵的數據呈常態分布,所以我預期現實中大多數人每一項的分數會在-1 到+1 之間。但是,如果你有做這個量表,這表示你不僅拿起這本談論大腦運作方式的書,甚至還快要把它整本讀完了(至少我希望是這樣)。我也許有偏見,不過如果你不是那種好奇、想知道各種事物怎麼運作的人,你八成不會拿起這本書來看!但在我講太多超出討論範圍的話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天生有好奇心的人的大腦。就我們目前所知,假如我掃描你的腦袋,你覺得我能不能判別你對這本書有沒有興趣呢?

——摘自臉譜出版《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raw-image




avatar-img
82會員
413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
你一邊畫畫一邊看清單,受刑人財產清單。無論莎娜給出什麼答案,你都得打包行李。 你的床底下有三個紅色網袋,他們會把你最重要的東西送到高牆監獄,在那裡,在你的一切被帶走之前,你還有幾個小時可以持有自身的物品。你意興闌珊地把過去這七年來在波倫斯基監獄裡囤積的物品裝進袋子裡……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說到典型的工作週,大部分的人都是開啟防守模式。會議是同事排進行事曆的,我們收到的電子郵件決定了一整天的優先順序,每個人想要我們完成的請求感覺都很急迫。每一天都像無止盡的打地鼠遊戲,但卻不是「我在遊樂場玩得很開心」的那種感覺。 你應該拿回控制權,轉換成攻擊模式。
群體共有的一般品質導致他們無法完成高水準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是由精英團體組成的議會做出的,但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因為,他們只能用每個普通人與生俱來的一般能力處理手頭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理解為群體,那麼根本不像
《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將以全新思維帶我們理解如何學、如何教游泳、騎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而同樣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在所有運動項目的技術訓練上。 無論你是運動教練還是愛好者,只要用心研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並發掘出最大的潛能。
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
你一邊畫畫一邊看清單,受刑人財產清單。無論莎娜給出什麼答案,你都得打包行李。 你的床底下有三個紅色網袋,他們會把你最重要的東西送到高牆監獄,在那裡,在你的一切被帶走之前,你還有幾個小時可以持有自身的物品。你意興闌珊地把過去這七年來在波倫斯基監獄裡囤積的物品裝進袋子裡……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說到典型的工作週,大部分的人都是開啟防守模式。會議是同事排進行事曆的,我們收到的電子郵件決定了一整天的優先順序,每個人想要我們完成的請求感覺都很急迫。每一天都像無止盡的打地鼠遊戲,但卻不是「我在遊樂場玩得很開心」的那種感覺。 你應該拿回控制權,轉換成攻擊模式。
群體共有的一般品質導致他們無法完成高水準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是由精英團體組成的議會做出的,但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因為,他們只能用每個普通人與生俱來的一般能力處理手頭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理解為群體,那麼根本不像
《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將以全新思維帶我們理解如何學、如何教游泳、騎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而同樣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在所有運動項目的技術訓練上。 無論你是運動教練還是愛好者,只要用心研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並發掘出最大的潛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平時較沉默內斂的小齊,因為對自然和恐龍感興趣,課堂中對於 Bonnie 老師的提問瞬間秒答,讓同學都對他的表現驚喜又佩服!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好奇寶寶」這個形容詞吧?純真的孩子們總是充滿各種問題,經常對許多事物抱持無比的好奇心。但,好奇心不該只是小孩子的專利,透過「好奇心」的提問與探索,不僅可以擴展大人們的視野、更可以開拓許多新的可能性。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是充滿好奇。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umbnail
讓自己有熱情,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根據大腦掃描技術得知,好奇心會活化大腦裡的多巴胺系統,會讓我們開心快樂外,同時,好奇心也可以紓解精神壓力與肉體的疲憊,並且在挫折不順時仍讓我們保持積極的熱情。
Thumbnail
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愛思考和探究,從小事像今天過得如何?明天要幹嘛?,到大事像未來要怎麼走?我是誰?那個過程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很耗能,但是我很喜歡那種問題被解決的成就感,也很喜歡學習新知識和發現新想法的瞬間。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水族館》 在水底漫無目的游來游去 舒展,身軀兩旁的臂 由一個海洋世界 游向另一個海洋世界 如果記憶是通道 那麼通往知識的門是什麼呢? 乾脆跳進水中探過究竟 潛五十米深的逐魚群 未待黑夜降臨 已經準備好掛起帳幕 這個天幕下會有更多 未知的星星和寶藏吧 失落的角看見遺失已久
Thumbnail
生命是浩瀚冒險 生命的旅程如同一場浩瀚的冒險,而學習則是我們在這場旅程中的指南針。永不停止學習,這是一種堅持,是對生命的熱情不息的追求。當我們展開知識的大門,我們也同時啟動了內在的力量。 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獲得。網絡如同一片無垠的海洋,蘊藏著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平時較沉默內斂的小齊,因為對自然和恐龍感興趣,課堂中對於 Bonnie 老師的提問瞬間秒答,讓同學都對他的表現驚喜又佩服!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好奇寶寶」這個形容詞吧?純真的孩子們總是充滿各種問題,經常對許多事物抱持無比的好奇心。但,好奇心不該只是小孩子的專利,透過「好奇心」的提問與探索,不僅可以擴展大人們的視野、更可以開拓許多新的可能性。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是充滿好奇。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umbnail
讓自己有熱情,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根據大腦掃描技術得知,好奇心會活化大腦裡的多巴胺系統,會讓我們開心快樂外,同時,好奇心也可以紓解精神壓力與肉體的疲憊,並且在挫折不順時仍讓我們保持積極的熱情。
Thumbnail
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愛思考和探究,從小事像今天過得如何?明天要幹嘛?,到大事像未來要怎麼走?我是誰?那個過程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很耗能,但是我很喜歡那種問題被解決的成就感,也很喜歡學習新知識和發現新想法的瞬間。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水族館》 在水底漫無目的游來游去 舒展,身軀兩旁的臂 由一個海洋世界 游向另一個海洋世界 如果記憶是通道 那麼通往知識的門是什麼呢? 乾脆跳進水中探過究竟 潛五十米深的逐魚群 未待黑夜降臨 已經準備好掛起帳幕 這個天幕下會有更多 未知的星星和寶藏吧 失落的角看見遺失已久
Thumbnail
生命是浩瀚冒險 生命的旅程如同一場浩瀚的冒險,而學習則是我們在這場旅程中的指南針。永不停止學習,這是一種堅持,是對生命的熱情不息的追求。當我們展開知識的大門,我們也同時啟動了內在的力量。 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獲得。網絡如同一片無垠的海洋,蘊藏著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