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Threads 會成為行銷人下一個戰場嗎?觀察與思考

2024/01/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reads 在 2023 如煙火般迅速亮相又接著沈寂下來。在幾乎被媒體遺忘的現在,它悄無聲息地攻佔了年輕族群的生活。Threads(年輕族群暱稱「脆」)比 instagram 和 facebook 還要殺時間,根據最新資料統計,它在全球已經有1.6億用戶。

它會成為下一個行銷人必爭之地嗎?行銷人應該關注他嗎?本篇來分享我自己不眠不休玩了幾週脆的特點與心得。

threads 的特色

以文字為主,擴散效率更快

大家最初都嘲笑 Threads 抄 Twitter(官方已改名為X,但大部分人仍習慣稱 Twitter)沒有獨特亮點,所以很多人上去逛一圈後就跑去其他平台罵它。可是與 Twitter 無異反倒成為快速拓展用戶的利器:不用學習就可上手,立即實現想在脆上面罵它的渴望。

此外,不論 Instagram 或 facebook 都偏好影片或照片,這對於只想寫寫短篇的網友來說不太友善。Instagram 和 facebook 早已成為架在社群平台上的官方網站,大家看看資訊或用私訊解決客服需求後,就跑到其他地方聊天。再者這兩個平台轉發功能非常複雜,操作起來很疲累。

Threads 則很簡單,分享訊息只要1秒,擴散效率比其他平台好非常多。優點是好事會更容易看見,缺點則是在假訊息爆炸的年代,如果發生甚麼負面消息,挽救聲量變得更麻煩

突破同溫層的推薦機制

很多脆友紛紛說,Threads 最大的好處就是「還」沒有同溫層,可以跟更多人互動。當社會大事接踵而來,我深感在 Threads 可以看到多面向的論點,不像 facebook 自作主張篩選到後來,想看也看不到其他觀點。這大概是承襲了 Instagram 以興趣主題來推送內容的優點。而 facebook 演算法改到最後不僅複雜,常常讓人在同溫層跳不出去,如果想看到不一樣的內容則又要註冊一堆帳號來分,實在很麻煩。

脆會如此吸引年輕世代,大概就是因為它這種做法對年輕世代來說夠透明

hashtag

這次能登半島地震,我再度見識了 hashtag 和社群平台的真正價值。地震剛發生時有些受創比較嚴重的地方失去電信聯繫功能,災民打不進報案專線,但網路有通。這時 twitter 上出現了「#SOS」的 hashtag 串,需要幫忙者用這個 hashtag 發出受困位置與受害狀況,網友則幫忙報案或遞送物資,我看到從發出求救貼文到原推上來回報獲救,有時是幾小時的事,其效率之快令人稱奇。這可說是 twitter 這種純文字式又主打快速分享的平台才能做到的:「爆炸式擴散」

如今 twitter 換老闆後人氣下降,而 threads 挟了同等優勢竄出,更重要的是 twitter 過去在台灣一直紅不起來,可是 threads 紅了。那麽如果善用 hashtag 在上面做社群策展,其發展令人期待不已。

台灣用 threads 做行銷的品牌

台灣有經營 threads 的品牌其中一個是 八曜和茶Hachiyo Tea,目前已經累積近萬粉絲。小編在 threads 上的發言非常奔放毫無包袱,甚至可說沒有形象,譬如小編前幾天就開了顏色玩笑。但在 facebook 上的發言則明顯規矩很多。

八曜和茶的粉絲頁追蹤者1萬初、instagram 粉絲 7000多、threads 追蹤者在截至本篇撰稿結束為止是9900。假設全部都是自然流量,成長非常可觀。

八曜小編在 threads 走閒聊風格,搞笑閒聊齊發,商品只有少量帶入。如果光就內容面看,或許對品牌加分不大,但是如果目標是累積一群願意聽它說話的人並作新通路實驗,現在成果還是不錯的。假設實驗成功,八曜接下來的挑戰就是要把 threads 放在全通路行銷中的哪個位置,是像 facebook 一樣當客服與官方資訊平台?還是 instagram 的形象擔當? 如果重複前兩者路線自然沒太大意義。

綜合來說,我想 threads 能對行銷貢獻的最大價值是聲量。尤其現今其他平台幾乎沒投廣告就沒聲量,對小品牌非常不利。就獲取聲量開拓新客這一點,我非常建議開始嘗試 threads.

經營 threads 的起手式

threads 是崛起不到半年的平台,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先插旗者先贏,反正開帳號沒成本。然而正因為大家都還在摸索,所以經營它,不要太認真。

我指的「不要太認真」不是指亂寫,而是內容不要太規矩。現今粉絲不點進品牌粉絲頁主頁去的原因,一來沒必要二來沒共鳴。不知何時,品牌已經把社群帳號經營得像另一種形式的官網或產品型錄,又有什麼看的價值呢?你上次喜歡一篇企業發的社群貼文又是什麼時候呢?

既然 threads 不需要多美多豐富的內容就可以開始倡議,那麼何不更像朋友一樣,去發表品牌擁戴、喜歡、呼籲的事呢?別忘了,一開始大家會在社群平台上開始追蹤品牌,正是因為極富真實情感的「幕後」定位,讓消費者感覺跟品牌更親近。只是現今品牌自行加諸太多形象規範,偏離當初經營社群的本意。

如果你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開始在 threads 上耕耘,那至少要關注 threads 上的輿情。threads 傳遞資訊的效率太快,別讓品牌成為後知後覺者,而且你可以藉助他找出年輕世代的需求,找出新機會。

過陣子我打算在 threads 上開始辦讀書會,與更多同溫層以外的網友相遇,有興趣的朋友 歡迎追蹤我的 threads 帳號。這篇文章不知不覺就寫了快 2500 個字,我想仍未能詳述threads 未來的種種發展可能。我仍會持續觀察這個產品的走向與產品上的用戶行為,如果你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給我,一起交流。

從文化探討寫到人類觀察、商業觀點,用筆呈現繽紛燦爛或令人深思的人生面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