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不可見 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
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
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圖片引自Sing Kao臉書

圖片引自Sing Kao臉書

天很藍

陽光熾烈像六支喇叭手 時不時齊聲吹奏激昂的樂曲

遊蕩在宇宙邊際的四方浮雲 彷彿聽到召喚

絡繹麕集前來接受朝聖的感光儀式

天驀地暗了下來

某種平常被障蔽的大美

瞬間乍現.....

一天清晨看到師丈在臉書上的這幀照片,還有引用小王子的這段文字:「無論是房子、星星、還是沙漠,它們的美都是因為某些看不見的東西」,驀地有種攫住心魂的力量,「不可見」的想法就一直在心頭隱隱浮現,想到很多年前一次「看到山」的經驗。

研究所時代,平日許多經常往來的同學都陸陸續續下山了,為了寫論文,彼時我仍獨自一人蝸居在陽明山的住所,往往大半個月沒跟人聊上半句話,以致常有一種與世界脫鉤、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當時還因為啃書寫論文日夜顛倒,經常徹夜不眠,一大清早精神若還不錯還會去爬個山、吃個早餐,然後再好好享受那種被疲倦轟然壓垮的昏眠......

印象中有一個清晨,一如既往地爬完山,倚靠著山壁的護欄休息吹風。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然當時西邊的雲層很厚,天色呈現晴晦不定的反差。我看著雲的影子就投射在對面的大屯山上,風很大,雲一下子籠罩、一下子又散開,山色也跟著明暗不定,變化萬千。我看著西邊的烏雲絡繹不絕奔赴東方旭日,彷彿洗禮般接受感光,再驀地消溶掉,很有一種奇特的氛圍。

看著看著,恍惚間有一種感覺……我好像看見「山」了,或者說「山」不見了,我看著山、看著天光、看到樹在搖、雲在飄、盈耳是蟲鳥在叫、腳下幾丈深的溪水在奔流......

突然間一個相互融攝的世界在我心頭成形,所有投影在山上的一切、棲息生長其中的一切,包括我的觀看、我的感受、我的心跳與呼吸,似乎所有這一切都是山,都在構成山,而過往關於山的概念卻在瓦解,這樣的感覺很淡卻很有力,是一個富有啟示性的瞬間。

那一刻,我似乎瞥見了甚麼,彷彿進入到一個再尋常不過卻又充滿神秘感知的當下。那似乎是某種一直箍住的東西鬆脫了,然後一個長期被障蔽的世界悄悄顯露了。

--------------------------

「見到」的同時,意識到「不可見」的廣袤,同時也意識到自身意識的障蔽。

最近這個「不可見」的想法,一直在我心中盤旋,不時閃現……

可見-不可見,比如佛陀拈花,大迦葉尊者會心一笑,「可見」的是拈花,心領神會的卻是「不可見」。

可見與不可見就像色與空,表象與意志,我們多麼容易著相、迷失在表象的世界,卻又不能不活在表象的世界。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乎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我執(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所謂的自性(self)吧。

倘若與那不可見的部分有短暫相逢,即便只是一剎,我們也會突然意識到「前邊很亮/前邊是沒有的」(顧城詩),生命原來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就像古人以為世界的盡頭有個「邊」,但其實是沒有的。你會突然意識到生命是一座可以一直往上爬的花園洋房,每上一層看出去的景色都不一樣,端看你的意願,當然也有人只想一直待在地下室,無止盡地與蟑螂、老鼠、蚊子、跳蚤搏鬥。

常常覺得我們學習,真正在精進與修練的就是從「可見」的部分進入那「不可見」的部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借假修真吧!而從可見進入到不可見,卻是從0進入到1的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芳菲主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6
你是奇蹟少女,自帶奇蹟光環,就算畢業了也大不到哪裡去啊?就像我都五十了不覺得自己老啊!就算是老,也是老靈魂來著!🤣原來你也是中文人哪,真好!現在中文的走向都朝應用方面發展,像我以前任教的系就是中文結合傳播,傳播的範圍就很廣了,從平面到影像。但總覺得不是結合得很好,就是很生硬很古怪的感覺。就像很多的古老修練,瑜珈有很多動物體式、氣功也有五禽戲,都在喚起我們活生生的體感,不是越活越只有腦袋。像牛一樣反芻是很好的。我記得在我讀大學時,老師常鼓勵我們抄好書,說抄一遍等於讀十遍,我還真卯起來抄,手抄得都痠痛發炎貼藥膏了,卻還是不知所云🤣。我後來摸索出來的方式,就是跟作者對話,看能不能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書上所說的,或者作者說一段話,我能不能找出幾個例子來呼應。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發問,我看完一篇文字,總會浮現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會刺激我思考得更深。有些書還真需要一點生命歷練,才有辦法讀進去的。如果是詩詞的話,真的還蠻需要引導,總覺得我們的國文教育不是很成功,尤其不太會教詩。總是以為把生難字詞解釋完就講完了,其實根本連皮毛都還沒接觸到。我是上了大學,遇到一個擅長教詩的老師才豁然開朗。才明白甚麼叫做「詩眼」、甚麼叫做「境界大開」,或者問得更核心一點,甚麼叫做詩意? 詩,真的就是需要慢讀,每一個字都有每一個字的必然性,字與字形成綿密的有機體,沒有一個字能放過。貪多沒有用,要讓每一個字都喚起我們活生生的感覺與世界才有意義。我大學時代讀最多的其實是現代詩(因為教古典詩的老師實在是很!@#),碩論也是研究現代詩,直到出來教書了,才開始惡補把古詩的部分補起來。讀詩的心法,其實都一樣,這也變成我的閱讀習慣,讀得很慢,卻可以讀得很深刻。
芳菲主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8
Miracle|奇蹟放送所 「現在很多科系都會往如何實作應用的面向發展呢,畢竟這樣才能在畢業後立刻跟業界銜接。」關於這點我曾跟很多老師討論過,我們都覺得是功利時代下的歪風啊,就連哲學系都要應用(硬要用),那就是拉低它的維度,只能變成生死學或殯葬學程了!如果這麼擔心找不到工作的話,那也不用上大學了,直接去職訓所好了🤣 (別介意喔,一講到這個話題,我就忍不住激動起來!)因為經歷過時代的巨大變遷(我任教的系,從文學與平面傳播學系→文學與傳播學系→再與美術系結合成傳播藝術學系→表演藝術學系),所以感觸很深很深……也很感觸慢工出細活的優美正要消亡中,我那個時代所學習到的美的震撼無法傳承,卻總在教亂七八糟的課,讓我很感傷,為了生存,不得不「窮則變變則通」,但就是變到荒腔走板,記得以前甚麼文學課程都被要求要拍影片、出各種作品集。我曾跟系主任拍桌子吵架、也在評鑑委員面前感傷掉淚,都覺得好無奈……高中念設計真的非常非常辛苦呢!因為我大女兒也念廣告設計系,我曾陪她割膠膜割到三更半夜。
芳菲主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4
了解,生命確實很需要閉關與休養的時刻。我常想到其他的昆蟲與動物所給予的啟示。牛有四個胃,透過反芻才能好好消化吃進去的食物,我們不是牛,卻很需要向牛學習,有些好的資訊,既粗且硬卻很有營養,很多時候實在很需要反覆咀嚼,而不是統一對待所有的訊息。還有像蠶、蟬、毛毛蟲等昆蟲,他們成長到一定的時間就會把自己包起來變成繭或蛹,不食不動好一段時間,好讓生命完成蛻變;螃蟹、龍蝦、蛇這一類的生物,也會定期讓自己蛻殼或蛻皮,這都是生命成長必要的自我更新。植物界也是,每到秋冬,葉子開始掉光,球根類的植物,更是上半部都枯萎了,讓人以為它死了,其實它只是在歷經能量的回歸、修復,好進行生命體的更新。如此看來,如果感受到生命必須休養或閉關,讓觸角回收、身心沉澱收攝、不想對誰講話、甚至也不怎麼攝食,只是靜靜地回到自己的洞穴裡,這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人類社會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大概就會以為你不對勁、生病了嗎犯憂鬱了嗎?好像要一直有產能、有能見度才代表你活著似的!總覺得我們這個世界充滿好多的存在危機,好像要一直活動才代表正常似的。 其實,生而為人的挑戰,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的關卡,而且每個人的靈魂階段不同、生命課題不同,很多時候實在欠缺靈魂方面的引導,有時就是說不出來自己到底怎麼了,還有那麼多外在需要應付與承擔的事情,想想人生也實在是不容易的。
這篇的境界真是太深遠了,把意識矇矓中所見世界描摹的太妙!特別喜歡形容山的層次那段,讓我看了好幾遍,在可見與不可見中來回游走。讀起老師的字可以說是種精神上的享受,這篇給我的感覺正像是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山、寫景,也寫生命韻律、起伏高低。看得令人不禁對所述視野深深著迷。(久久造訪一次方格子,留言跳了幾次才成功送出,哈哈,我要趕緊抽空把老師的新文一併補齊了~)
芳菲主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7
Miracle|奇蹟放送所 謝謝奇蹟少女的深入閱讀與回饋,讓我寫文的動力又增加了不少。去年幾乎所有外在的活動都停擺了,無論是教學還是工作坊,所以更伸入在自己內在,把過往一些東西整理出來,那一段碩般時期的見山體驗,很像夢境一般時不時會飄出來顯影一下……妳引用蘇軾的《題西林壁》也是很棒的悟道詩,我們活著卻「不識廬山真面目」,就只是依照自己有限的視野與見識在捕風捉影啊(一個說是嶺,另一個說是峰),真的要飛到更高、潛到更深、有更高維度的認識,才能真正一覽生命的全象。我以前不大喜歡方格子的形式,現在改版成沙龍,還蠻符合我的喜好,所以會漸漸整理出過往的文章來,有空再來玩喔!
avatar-img
餐芳譜——芳菲主人的沙龍
73會員
206內容數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2024/12/02
「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作者是唐代有「巾幗宰相」之稱的上官婉兒。當把這兩句詩放在上官婉兒那以政治鬥爭為前景的生命面前,更覺饒富深意,讓人深刻感受到在大自然當中上官婉兒還原了一個人最本真的狀態!只可惜這個隱士之夢,只吉光片羽地出現在婉兒的意識當中,並不曾真正落實。
Thumbnail
2024/12/02
「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作者是唐代有「巾幗宰相」之稱的上官婉兒。當把這兩句詩放在上官婉兒那以政治鬥爭為前景的生命面前,更覺饒富深意,讓人深刻感受到在大自然當中上官婉兒還原了一個人最本真的狀態!只可惜這個隱士之夢,只吉光片羽地出現在婉兒的意識當中,並不曾真正落實。
Thumbnail
2024/11/17
昨天傍晚忙著採買一些工作坊的食材,像新鮮蓮藕與栗子,鄰近的朴子買不到,又跑去北港路與民雄採買。第一次去民雄江厝店的黃昏市場,買到品質很不錯又便宜的大蓮藕,黃昏時溫暖的陽光、雜沓而熱絡的氣息,感覺到一種跟我平常生活很不一樣的氣息......
Thumbnail
2024/11/17
昨天傍晚忙著採買一些工作坊的食材,像新鮮蓮藕與栗子,鄰近的朴子買不到,又跑去北港路與民雄採買。第一次去民雄江厝店的黃昏市場,買到品質很不錯又便宜的大蓮藕,黃昏時溫暖的陽光、雜沓而熱絡的氣息,感覺到一種跟我平常生活很不一樣的氣息......
Thumbnail
2024/10/15
閱讀唐代船子和尚的禪詩〈撥棹歌〉有感。
Thumbnail
2024/10/15
閱讀唐代船子和尚的禪詩〈撥棹歌〉有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緣起】  陽明山秀麗濱紛,山明水淨,地靈人傑,  一時,風塵洗淨,來至人間法船…文化伙食團,修心煉性!  【智慧】  中庸一書融通三教,三寶之秘頓開,  一時,太陽的故事傳遍法船,為說廣長舌,  從「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至  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緣妄想執著而迷失了本性。
Thumbnail
【緣起】  陽明山秀麗濱紛,山明水淨,地靈人傑,  一時,風塵洗淨,來至人間法船…文化伙食團,修心煉性!  【智慧】  中庸一書融通三教,三寶之秘頓開,  一時,太陽的故事傳遍法船,為說廣長舌,  從「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至  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緣妄想執著而迷失了本性。
Thumbnail
壹、 撞見一朵蓮,與一片汪洋相遇。我說那是怎樣的境界,讓屬於陸岸的靜謐能與海域的波濤悄然逢遇? 你悠悠地說起:「蓮,出於污,卻落於淨,寧靜中,有滾滾的悸動。海,濤驚天,仍沒於地,激壯後,亦見寧靜致遠。」 動靜之間,當如何連結?我不禁再生疑問! 你不假思索的回答:「閉眼即是!」 貳、
Thumbnail
壹、 撞見一朵蓮,與一片汪洋相遇。我說那是怎樣的境界,讓屬於陸岸的靜謐能與海域的波濤悄然逢遇? 你悠悠地說起:「蓮,出於污,卻落於淨,寧靜中,有滾滾的悸動。海,濤驚天,仍沒於地,激壯後,亦見寧靜致遠。」 動靜之間,當如何連結?我不禁再生疑問! 你不假思索的回答:「閉眼即是!」 貳、
Thumbnail
早前提到門前哪幾顆樹,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一、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二、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三、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唐朝有位禪師叫做青原惟信,他說: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
Thumbnail
早前提到門前哪幾顆樹,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一、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二、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三、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唐朝有位禪師叫做青原惟信,他說: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
Thumbnail
跟遠在美國的媽媽視訊聊天,她說她最近都在抄寫心經,因為妹妹買了幾本給她寫。我跟媽媽說你好厲害,已經92歲了還有辨法寫心經,真是令人佩服。 這時就想到心經裡面有一段內容,最近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講過,我有一些地方不懂,所以我就在上課時請法。 師: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如何活著的時候進入空性。約書亞所說的「眼
Thumbnail
跟遠在美國的媽媽視訊聊天,她說她最近都在抄寫心經,因為妹妹買了幾本給她寫。我跟媽媽說你好厲害,已經92歲了還有辨法寫心經,真是令人佩服。 這時就想到心經裡面有一段內容,最近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講過,我有一些地方不懂,所以我就在上課時請法。 師: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如何活著的時候進入空性。約書亞所說的「眼
Thumbnail
「一般人看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而不嚐,吸而不覺,摸而不處,動而不醒,說而不思。」-達文西
Thumbnail
「一般人看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而不嚐,吸而不覺,摸而不處,動而不醒,說而不思。」-達文西
Thumbnail
走在一段路上 「我覺得,我在這裡,看見了自己」,妳說的時候眼神發亮,帶著笑。 我看著相片中的妳,站在陵線上,跟山同在的樣子,我的眼眶竟有些熱熱的。 我想起了之前,我開始陪伴妳,走了一段傷心的路。 「他就這樣音訊全無,好像從世上消失了」許久,我才從妳的哭聲中辨認出這句話。 妳嘗試尋找他,所有可能的人
Thumbnail
走在一段路上 「我覺得,我在這裡,看見了自己」,妳說的時候眼神發亮,帶著笑。 我看著相片中的妳,站在陵線上,跟山同在的樣子,我的眼眶竟有些熱熱的。 我想起了之前,我開始陪伴妳,走了一段傷心的路。 「他就這樣音訊全無,好像從世上消失了」許久,我才從妳的哭聲中辨認出這句話。 妳嘗試尋找他,所有可能的人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